楊興河

楊興河

楊興河,一條貫穿山西省陽曲縣的主要河流。雖說是季節河,但由於它的桀驁不馴,當地民眾受了它不少的苦。“無雨齜牙咧嘴,有雨落花流水”,就是當地民眾對楊興河的形容。而今,楊興河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完成後,灘涂變良田,4000畝的楊興河灘涂,成為了造福當地民眾的“刮金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興河
  • 水系汾河支流
  • 發源:山西省陽曲縣楊興鄉
  • 流經:楊興、大盂、黃寨、候村、陽曲鎮
基本情況,河流情況,歷史上,新中國以後,

基本情況

楊興河,黃河水系汾河最長支流,發源於山西省陽曲縣東北部楊興鄉金山東麓的水頭村。由東北向西南,流經楊興鄉的楊莊、窯坪,大盂鎮的陰山、陽店、卷子頭村、棘針溝,黃寨鎮的柏井、小牛站、黃寨、暖泉灣,出侯村鄉青龍鎮,進入太原市尖草坪區向陽店、陽曲鎮,最後注入汾河。

河流情況

歷史上

楊興河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1398平方公里。平時無雨季節,楊興河乾涸見底,土地龜裂,每當夏天雨季來臨,楊興河河水暴漲,漫過堤岸,淹沒農田村舍,沖走牲畜,造成水土流失。上世紀70年代前,年年如此。其中幹流長36.5公里,支流有中社河、深溝河、趙莊河。流域面積694平方公里,平均坡度12.6%,流域平均寬度13.8米,河床平均寬度為50米,是縣境較大的一條河流,有5公里以上支溝72條,5公里以下支溝174條。從小牛站開始有淺層水出露,平時有少量清水,流量0.0275立方/秒,多年平均流量1188.5立方/秒,中等乾旱年933立方/秒。
楊興河雖然歷史上曾給陽曲縣帶來了不少危害,卻也締造了陽曲深厚的人文歷史。宋朝著名的楊家將,曾長期駐紮在楊興河畔。楊興鄉以南2公里處,六郎寨遺址、楊宗保出生地的碑記、楊排鳳墓志銘等古蹟尚存。從黃寨鎮至楊興鄉,楊興河流經的黃土溝,古稱楊興溝,溝內名人輩出,古蹟遍布,陽曲縣387處縣級以上文物,大都屬於楊興河流域。

新中國以後

為了改變楊興河災害頻仍的狀況,新中國成立以來,陽曲人民多次組織大規模工程治理楊興河。
1973年,在楊興鄉的陰山村附近建起陰山水庫,將流出山區的楊興河水進行控制,河水暴漲的災害大大減少。儘管如此,1986至1990年的4年間,仍然發洪水12次,淹沒農田4萬畝,倒塌房間360多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特別是1996年,肆虐的洪水在黃寨鎮段漫過菜地,進入農戶,淹沒學校,水泉崖的不少村民住房隨著洪水滑坡一傾而下,蕩然無存。至今村民們談起這次災害,仍不寒而慄。
1998年,陽曲縣進行了綜合治理楊興河的工程,投資200萬元,投工12萬個,動用機械1500個台班,動土28萬立方米,將楊興河黃寨鎮段12公里的主河道全部拓寬挖深,裁彎取直,河壩通車,河道防洪標準提高,有效抵禦了特大洪澇災害的侵襲。2002年以來,陽曲縣加大楊興河治理力度,投入600多萬元,對縣城河段進行清淤,沿岸修築高標準石壩2200米,修築土壩8000米。經過治理,現在的楊興河已經行洪暢通,可以抵禦10年一遇的洪水。雖然楊興河年年雨季洪水照樣,但再沒有造成災害。
在楊興河道治理後,2004年,國土資源部門根據楊興河的實際,開展了陽曲縣楊興河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將幾千畝河灘地變為了優質高產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