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燦

楊緒燦

楊緒燦,工程力學教育家,重慶大學力學學科的創始人,重慶大學副校長。1920年9月14日出生於四川省廣安縣一個農民家庭里。1927年8月,進入四川省廣安縣肖溪鄉國小讀書。1933年8月,他又轉入廣安中學學習。3年後,進入四川省南充地區南充中學高中部。在那裡,他勤奮學習,刻苦攻讀,於1939年夏天,以優異的成績被重慶大學機械系錄取。早期從事塑性力學研究,後在重慶大學講授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等課程,主持研究生培養工作,卓有成績。2013年4月13日,楊緒燦同志逝世,享年9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緒燦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14日
  • 逝世日期:2013年04月13日
  • 職業:教師
  • 性別:男
  • 單位重慶大學
人物簡歷,生平概況,力學研究,奠基石,主要論著,

人物簡歷

1920年9月14日 生於四川省廣安縣。
1939—1943年 重慶大學機械系學習,1943年畢業。1943—1944年 任重慶20兵工廠技術員。
1944—1945年 先後任廣安縣儲英中學數學教員和合川縣女子中學物理教員。
1945—1948年 任重慶大學機械系助教。
1948—1957年 任重慶大學機械系講師,力學教研組主任。
1957—1959年 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進修彈性力學和塑性力學。
1959—1978年 任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系系主任,1961至1962年,任船舶工程系主任,1962至1978年,任機械系副主任、副教授。
1978—1987年 任重慶大學教授、副校長,兼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四川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力學學會理事長,國家科委理論與套用力學學科組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力學編委,國家教委工科力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高教職稱評審委員會力學組副組長。
1987年— 任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市科技進修大學校長。

生平概況

楊緒燦,於1939年夏天,以優異的成績被重慶大學機械系錄取。當時,正值抗日戰爭之際,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李四光、馬寅初等大批知名學者雲集重慶大學。在重慶大學機械系求學的4年裡,楊緒燦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思維方法,為他後期從事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3年於重慶大學畢業後,他先到重慶20兵工廠任技術員。1944年1月,他回到家鄉,被廣安儲英中學聘為數學教員。1944年8月,他又轉到四川省合川縣女子中學任物理教員。在這期間,他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1945年8月,他被重慶大學聘任為機械系助教,主講機械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課程。在授課期間,他以勤奮、嚴格、誨人不倦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講課生動,方法靈活,效果很好。1948年,被聘為重慶大學機械系講師。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黨和政府大力支持發展教育事業。楊緒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為祖國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建設人才。1953年12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楊緒燦(左)楊緒燦(左)
1957年9月,他前往前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進修彈性力學和塑性力學。在那裡,他充分利用時間,刻苦鑽研,虛心求教,進行科學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59年8月,楊緒燦回到重慶大學。受學校領導委託,創建了工程力學系和船舶工程系。1962年被學校聘為副教授。
在擔任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系系主任期間,他還利用工作之餘閱讀了另一力學領域——空氣動力學——的資料,為編制教育計畫、課程設定、師資培訓、學術活動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時,受國防科委委託,翻譯了幾篇重要的學術論文:《鈍頭細長體高超聲速無粘性流準確與近似理論的數字比較》、《制導精密陀螺的測定》、《可壓縮紊流附面層的分離對表皮摩擦及熱傳導的效應》、《鈍頭體和弓形波之間的流場計算》。這些都是中國航天事業所急需的資料。
1978年,年近六旬的楊緒燦被聘為教授,同時擔任重慶大學副校長。為了學校的發展,他放棄了休息時間,夜以繼日地工作。從學制長短、專業設定,以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他都仔細研究,把自己多年來豐富的教學經驗傾注於學校的建設上。為了培養祖國建設急需的高級人才,他還擔任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等研究生課程的講授,並指導多名研究生的論文工作。在此期間,他還先後擔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四川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力學學會理事長、國家科委理論與套用力學學科組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力學》卷編委、國家教委工科力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委員、《套用數學和力學》雜誌編委、四川省高教職稱評審委員會力學組副組長、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市科技進修大學校長等職。
楊緒燦同志因病於2013年4月13日逝世,享年93歲。

力學研究

楊緒燦具有系統而紮實的力學知識,長期從事彈塑性力學的研究工作。1957至1959年,曾到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進行彈性力學和塑性力學進修。在此期間,他對圓板極限平衡的幾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寫出了《圓薄板的極限載荷》、《圓板的最小重量設計》和《剪力對圓板承載能力的影響》等3篇有價值的論文。
彈塑性力學彈塑性力學
《圓薄板的極限載荷》一文,對沿圓周均勻分布載荷作用下的圓板,特別是環形板,在自由支持和固定支持邊界條件下的極限載荷問題(包括靜定與靜不定系統)進行了較系統的討論,解決了過去未曾處理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結果。對於環形板沿內外邊界自由支持時,在對稱均勻分布載荷作用下的極限載荷問題,提出了與蘇聯學者切爾尼娜發表在《蘇聯力學學報》上的論點不同的結果。他為此寫出了對切爾尼娜一文的評論文章,經蘇聯專家討論,對他的結果予以了肯定。
《圓板的最小重量設計》對邊界自由支持和固定支持的圓板和環形板,在沿圓周均布載荷作用下的最小重量問題進行了討論,所得結果至今仍然為實際工程計算所採用。
剪力對圓板承載能力的影響》提出了考慮剪力作用時的塑性條件,進而對沿邊界自由支持的圓板的三種情況:(1)均勻分布載荷作用下;(2)沿圓周均勻分布的載荷作用下;(3)中心圓面均勻分布載荷作用下,分別進行了研究。得出了考慮剪力影響時三種情況下的圓薄板極限載荷的公式和方法,並廣為工程計算所採用。
在當時,他所研究的這些課題也是為蘇聯美國英國波蘭等國學者所關注的課題,在工程結構強度計算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蘇聯專家對他的這項新成果給予很高的評價。
高速空氣動力學高速空氣動力學
蘇聯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他還注意世界最新科技的發展和動態。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他對塑性理論的成就和發展進行了研究,並寫出了報告。這對於中國力學界學者了解和掌握塑件理論的研究動態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回國後,他繼續進行此項工作,並在1978年全國力學規劃會上作了題為《塑性力學的發展》的報告。

奠基石

從站在講台上的第一天算起,楊緒燦已在中國教育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了近半個世紀。他兢兢業業地工作,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59年,楊緒燦受命主持建立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系和船舶工程系。他帶領同事們從著手編制專業計畫出發,完成了課程設定、師資培訓等工作。缺少教材,他就親自帶頭編寫。在很短的時間裡,他完成了《彈性理論》和《塑性理論》的編寫工作。缺少師資,他就主動承擔彈性理論、塑性理論等課程的講授。
1978年,楊緒燦擔任了重慶大學副校長後,主持學校的科研工作。同其他高等學校一樣,由於“文化大革命”運動剛剛結束,學校的科研工作在運動中幾乎全部停頓,至此可說是一無所有。楊緒燦又拿出當年創建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系和船舶工程系時的勁頭,帶領重慶大學的專家、學者,為確定研究方向、建立科研隊伍、購置科研設備和落實科研經費而四處奔走。在幾年時間裡,以江澤佳梁錫昌等一大批專家、學者為學術帶頭人的科研隊伍成長起來了。重慶大學被國家確定為首批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同時,還創建了幾十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完成了大批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多次受到國家的表揚。他還主動帶領學校科研人員深入工廠,搞廠校聯合科技開發,每年完成橫向科研課題達幾百項,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經濟建設,開創了重慶大學科研工作的新局面,為重慶大學科研的騰飛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主持學校科研工作的同時,楊緒燦還支持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系的教授創建了重慶大學固體力學碩士點。1978年,首批招收了8名研究生。楊緒燦親自為他們講授彈性力學等課程,認真指導其完成畢業論文。目前,已畢業的研究生中,很多已成為出類拔萃的青年學術帶頭人。1986年,為了培養更高層次的力學專業人才,年逾六旬的楊緒燦又積極支持和協助創建了重慶大學固體力學博士點。
彈性與塑性理論彈性與塑性理論
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楊緒燦素以勤奮、嚴謹、求實、創新著稱。他在授課期間,從不遲到早退,更不缺課;課前總是作好充分準備,講話語句簡煉、生動,條理清晰,論述透徹;在黑板上寫字和作圖極其工整,一絲不苟。他嚴於律己,又嚴格要求學生。對待工作,他極為認真,常以“求實”兩字要求自己。他認為“求實”是一個搞科學研究的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他也以此嚴格要求學生。他的很多學生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認真地對待每一項工作,作出了突出成績,這與楊緒燦當年以身作則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主要論著

1 楊緒燦.圓薄板的極限載荷.重慶大學學報,1960(1).
2 楊緒燦.圓薄板的極限載荷.中國力學學會極限分析與塑性理論學術討論會論文,1963.
3 楊緒燦.圓板的最小重量設計.中國力學學會極限分析與塑性理論學術討論會論文,1963.
4 楊緒燦.剪力對圓板承載能力的影響.中國力學學會極限分析與塑性理論學術討論會論文,1963.
5 楊緒燦,楊桂通,徐秉業.粘塑性力學概論.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