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知方,(1918~1968)江蘇張家港錦豐西港鎮人。幼時在西港國小讀書。國小四年級時,隨父親楊在山到上海。民國20年(1931年)進滬江大學附中,民國23年(1934年)考入敬業中學高中部讀書。“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1968年含冤逝世,時年50歲。1981年1月,中共蘇州市委給予平反昭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知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1968
- 性別:男
人物信息,人物經歷,
人物信息
幼時在西港國小讀書。國小四年級時,隨父親楊在山到上海。民國20年(1931年)進滬江大學附中,民國23年(1934年)考入敬業中學高中部讀書。
人物經歷
民國26年“七七”蘆溝橋事變,他和同學們一起舉行罷課、遊行示威,宣傳抗日救國。同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犯上海,上海軍民奮起抵抗。這時,正在西港家中休假的楊知方,發動附近30餘名青年,自發組成抗日後方青年服務團,趕排了《放下你的鞭子》、《蘆溝橋事變》、《打回老家去》等話劇,在錦豐、樂余等地巡迴演出,開展募捐活動,支援淞滬前線抗敵將士。上海淪陷後,楊知方流亡到南昌,投筆從戎。民國27年2月,考入國民黨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畢業後分配在湖南永興團管處接收壯丁,任排長。後受同學宋思學(又名宋茂生、徐政)的影響,開始傾向共產黨。民國28年10月,毅然脫離國民黨部隊,輾轉千里,來到常熟。次年2月8日,在何家市加入中共領導的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簡稱“江抗”),化名董文,任見習參謀。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9年9月,楊知方奉“江抗”東路指揮部之命,回鄉策反同父異母兄長楊行方的偽商團。他對兄長曉以民族大義,指明前途,循循善誘,並以自己的軍事技術和平易近人的作風贏得該團大部分官兵的信賴和支持。在楊知方的爭取教育和“江抗”三支隊兵臨錦豐的配合下,楊行方率部反正。10月1日,該部改編為陰沙人民抗日自衛常備隊,楊知方任團長。“江抗”司令譚震林(化名林俊)曾在《江南》半月刊第三卷第一期上撰文讚揚這一壯舉。此後,該部先後改編為江防支隊和新四軍六師江南保全司令部警衛一團,楊知方任支隊長和團長。他身先士率,英勇作戰,帶領部隊與日、偽、頑作戰數十次,保衛沙洲抗日游擊根據地。在楊知方的影響和帶動下,楊氏一家大部分都參加了革命。其母尉遲香山任江南行政委員會籌備委員;其妻張瑩先後任沙洲東區行署副主任和在山區區長;其嫂尉遲金鳳負責東區行署財經工作;楊氏一門擁共抗日,成為當時蘇南地區統戰工作的成功典範,得到“江抗”領導的多次肯定和讚揚。民國30年9月底,日軍對澄錫虞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清鄉”。楊知方奉命北撤。民國31年4月先在抗大總分校一隊學習,是年末赴茅山抗日根據地。期間先後任鎮丹縣軍事科長,茅山地區保全部隊副司令和鎮丹抗日民主政府縣長。他發動民眾,開展鋤奸、肅反、反封鎖、反偽化鬥爭,發展鎮丹縣抗日游擊根據地,受到中共茅山地委的書面嘉獎。解放戰爭時期,楊知方在“三野”衛生部門工作,先後任蘇中衛生部轉運總站政治處主任,野戰軍第三、第五野戰醫院副政委、政委等職,隨軍轉戰魯豫各地。淮海戰役結束後,又完成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的傷員收容工作。解放後,楊知方先後在江蘇省、蘇州市公安部門工作。1958年,轉做地方經濟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1968年含冤逝世,時年50歲。1981年1月,中共蘇州市委給予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