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百川
- 出生日期:1892年
- 職業:書法家
- 字號:字秉衡
書法經歷,為人,
書法經歷
楊百川先生終生遨遊於翰墨世界,是一位蜚聲鄉里的書法家。他五歲入私塾即練描紅,而後臨帖,甲骨、石鼓、正、草、隸、篆無不涉及,尤好小篆。每日午後必練兩小時,大多用舊報和表芯紙,日久堆積如山。寫字時要求十分嚴格,行筆一絲不苟。先生形軀清瘦,唯手腕肌肉甚是豐滿,右腕下開始突出,形似肉瘤,而後這塊肌肉隨著寫字時間的與日俱增,最後竟有小酒杯那樣大,可見功力之深。他八十多年如一日,從不懈怠,五十歲後專攻秦篆,愈老益奮,積八十年之心血,終於使他的篆書在溧陽達到了出類拔萃的境界,成為地方一絕。他的作品不僅聞名鄉里,而且多次在南京、北京展出,刊登於書法雜誌,六十年代初有兩幅作品經郭沫若先生審定選送日本展出,為日本書道界收藏。他作篆時,行筆規範,布局得體,疏密有致。他的篆書端莊文雅而不流於呆板,猶勁圓渾而無媚態,雄厚豐滿而不失秀慧,可惜墨跡遺留甚少,僅有手寫《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及魯迅詩等作品傳世。
為人
字如其人。先生為人正派,待人誠篤,辦事嚴謹。筆者與先生乃忘年交,五、六十年代每周必會晤一次,若相隔兩周見面時,先生必道:“望眼欲穿,望眼欲穿矣!”而後相對入座,談古論今,話題大多是談論書道,聆聽教誨,得益匪淺。而今耳順之年,記憶猶新也。當初談:“甲骨、鐘鼎、石鼓......”、“論二王、懷素、米芾......”。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有恆,一要臨摹,二要讀貼,絕不可走捷徑,要苦練一輩子,功到自然成。臨摹要從“柳、顏、趙、歐”四大家入手,逐步擴大,兼收並蓄,博取眾長,但又不要同時學習許多家,字數也非多多益善,要少而精,每日必練,默默進取。讀貼首先應觀其精神面貌,研究整篇布白,然後琢磨其用筆、用墨特色,注意每個字的特點。點畫撇捺,提按使轉,抑揚頓挫,濃淡枯潤,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細部,細細揣摩,反覆領會,一面讀帖,一面書空,不斷加深印象,這些經驗之談,對書法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初學書法頗有教益也!
先生筆耕一生,人品和作品皆受人敬慕,黨和人民政府對他十分關心,曾任我市五屆政協委員,1979年冬病逝於安徽合肥市,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