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楊海峰書法作品面前,你讀出的是流美、勁健、灑脫,沒有張牙舞爪和搔首弄姿,更多是一種平和從容。
好作品必須依靠過硬的技法支撐。楊海峰經歷過長期嚴格的臨古訓練,由顏平原楷書入手,進而學習二王行書,又轉向米芾、趙孟頫,每個帖臨習皆過百通。上世紀90年代末,他給自己制訂了嚴格的學習計畫,每天臨帖數小時,曾把一本米芾作品集翻爛。勤苦的追求和對藝術的敏銳令海峰收穫頗豐。那幾年,他先後入選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河北省書法晉京展、河北省書法精品展等,榮獲省清風書畫攝影展書法金獎。
藝術的終極目的絕非展覽,楊海峰清楚地認識這點。他開始沉下心來,繼續按照自己的計畫前行。海峰重視線條內涵,為提高對線條質量的把握,海峰開始從篆隸中尋找新突破。《散氏盤》、《大盂鼎》、《石門頌》都是他汲取營養的源泉。經歷一段時間的取法,他筆下有了新面貌。如果說十餘年前海峰的書法婉約流暢,瀟灑出塵,那么今天我們會讀出沉穩勁健和從容灑脫。瀟灑易得,沉穩不易,這既源於對書法的孜孜追求,更因為海峰這些年對於世事的感悟。
楊海峰有著自己明確的藝術主張。他能夠靜下來、沉住氣,慢慢修行自己,隨時調整計畫。但海峰不是食古不化者,他能夠汲取當代好經驗,分析認同後,化為己用,所以在他作品中我們也能讀出時代氣息。
個人履歷
簡介
人物特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楊海峰學習書法的功夫並沒有全部花費在臨貼上,而是拿出很多的時間學習書畫理論。哲學、美學、及其他姊妹藝術。家中四壁圖書,案上床頭俯拾皆是。只要有時間便埋頭書中,他常說書法和唱戲一樣,泡的越久味越濃,這種有原理支撐和指導的學習,使他進步很快,而又不偏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