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洲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江蘇省如皋市郭園鎮
- 著名景點:焦岱
簡介,歷史,地圖信息,
簡介
焦楊村 位於村西從南往北有焦岱(郭姓占多數,岱為山的意思,有可能當時此處就是原來的一個高地,在附近西北有很多以岱命名的地方,當時停放車馬的地方)\楊庵(楊姓占多數,因原來有個楊姓家的尼姑庵而得名,其也是有故事的。)\丫莊(楊姓占多數)三個老名字的村莊組成,有名"老岸莊",在民國前後其南邊為長江岸邊,現在南邊的朱污(左土旁右於字)村,原是蘆葦灘,建國前後,長江北岸常倒了有長,長了又倒,一些居民被迫搬到張家港住,當時那些居民家中大多有船。與沈甸村交界處是一條河,據說是龍遊河的一部分。焦楊村與范湖洲中間有一條河,我們稱其為港,南到長江在常青沙島東部口附近入長江北經吳窯鎮到如皋城,在磨頭有一岔口引向如東縣內,村中各河與港相通。村南可到江平公路,經楊莊可上寧通公路,北可到吳窯鎮,東到新、舊204國道,西可到如港高速。
范湖洲 (朱姓占多數)如皋古地名 位於村東 。
歷史
公元前473年,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鄖地歸屬越國。傳說越國大夫范蠡佐助勾踐滅吳後,就辭官偕西施回鄉隱居(好像是鹽城地區)。他們曾來到如皋車馬湖這個地方。那時候,這一帶為淺湖區,風景秀麗。范蠡就是從這裡棄車馬改乘舟浮海去齊國的。後人為了紀念他,將他乘畫舫遊覽過的湖取名范湖,湖中小洲取名范湖洲,棄車馬的地方取名車馬湖。如今,湖早已變成陸地,但這三個地名一直沿用下來。
清代通人李琪於《崇川竹枝詞》中云:“鴟夷已泛五湖船,車馬猶留湖水邊。一卷養魚經若在,鑄金師事自今年。”此為如皋之車馬湖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雪恥後,飄然退隱,攜西施一道入齊時,乘舟渡此湖,棄車馬於此,故得名。當時越都為會稽(今紹興);吳都為姑蘇(今蘇州),且從兩都地赴齊,如皋均為必經之地,由此可見古之通地遠於二千餘年前即為南北通道。現今之車馬湖,僅僅是空名,無湖水遺蹟,為如皋縣西南之車馬湖鄉所在。
車馬湖左尚有地名為范湖洲,系當時湖邊一小村,今地名猶存,亦因范蠡住過而得名。明末如皋才子冒辟疆和愛姬董小宛因避仇家曾在此居住過,《影梅庵憶語》稱其地為“泛湖洲”,至於湖水之湮沒似在清初之後,康熙中如皋縣人許之男有《車馬湖》絕句:“渺渺平湖浪拍沙,千年曾過美人車,西風白草荒原路,一帶茅檐數家。”
查看了一下如皋民間故事集《龍遊河》:車馬湖,因范蠡與西施當初棄車馬入湖而得名,他們二人登船入海的地方,被稱為“范湖”。范湖後來變成良田,人們又把那裡稱為“范湖洲”。
這裡我就有了一個疑問,范湖與車馬湖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分列還是從屬還是別稱。事實上,范湖洲這個名字我也早就聽說過,而且印象中也是位於原車馬湖鄉境內。其實無論車馬湖也好,范湖洲也罷,總之,在這片地域上,曾經有過煙波浩渺的美麗湖泊,只可惜滄海桑田,一切似乎都已無從尋跡。
近日看到一篇關於范湖洲的文章(沈恆希、仲彩燕撰文),深感此湖非同一般,現摘錄如下:
據民國初年《范湖洲朱氏族譜》載,原范湖洲疆界四隅為:東至朱家樓,南至平埠,西至爛缺口,北至大河(註:即龍遊河之支流),曾是水陸交通要衝。朱氏族人繁衍生息於斯,八方遷徙,遠至崑山等地。其俊彥輩出,成為如皋歷史上的望族之一。明末清初,范湖洲著名學者朱龍鼎(字復奄)寫過一篇《范湖洲懷古》的文章(文略),文中龍鼎先生不僅藝術地道出了范湖古名的由來,更約略地描寫了清代范湖洲“竹留逸韻花留色”的自然景觀,讀後,令人頓生懷古探幽之情愫。
清代范湖洲有“范湖八景”、“宗祠四景”,此外,尚有若干別具一格的樓、所、書屋、堂、園、墓、坊、石和廟庵等。
范湖八景:
其一,絲柳一村。絲柳一村當年萬柳放綠,其洋洋大觀令人叫絕,這“綠柳世界”實屬罕見。
其二,艷荷數里。試想,數里艷荷盛開,釀成香國,這是否堪比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風荷”?不難想見,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鳥共處的和諧的自然景觀。
其三,修竹百家。百家農戶擁有一片綠雲般的竹園,這是一幅多么罕見的綠色生態畫圖,難怪連唐代的逸士、晉代的賢人都會心往神馳。
其四,新漲雙橋。龍遊河的支流分叉成兩重,加之兩座橋樑又橫亘於渡口之上,這本身就是一幅極少見的水墨佳作。又適逢八月長江大汛,風狂雨猛,“新漲雙橋”景觀亦動亦靜,有聲有色,這幅畫蘊含了多少光和能,又抒發了作者多少弔古之幽情!
其五,江外遙岑。歷史上古長江就在范湖洲附近,南望摩訶山,白浪掩映,陰晴景色各異。這是一幅以范湖洲為近景的遠山眺望圖。
其六,村角崩濤。這是寫西南方向一華里許的孤村,漁民們江上結廬,世居為家,面對長江洶洶怒濤而毫無懼色。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范湖洲的居民錘鍊了自己特有的勇氣與膽識。
其七,花間雅調。范湖洲居民的俚歌民調之優美動人,歌聲繞樹,連禽蝶也受到感染而隨之飛舞歌唱。
其八,竹中清梵。范湖洲有水竹庵,歷史悠久,內設玉皇殿、金風殿等,民國時改為···學校,有銀杏、椐樹各一株,大可三抱,皆數百年來之古物。水竹庵景色秀美。江水滔滔,梵音陣陣,不是深山,勝似深山,具有深山古剎之幽美。
宗祠四景:
其一,古砌泉源。范湖洲有一口清泉汩汩涌流的古井,供給全村人以甘冽的泉水。這在丘陵、山區並不稀罕,而在一馬平川的如皋境內可謂絕無僅有。遺憾的是,這口翻雲滾雪的古井再也難以尋覓其蹤了。
其二,斷堤濤勢。龍遊河及其支流通江連淮,一旦江堤決口,滔滔長江水必然“平白飛來”化作“陸地濤”而注入濤河水系。
其三,新梧月色。廚中米糧、院內梧桐、玉邊月色,引發思古之幽緒。
其四,老朴風聲。“殘枝疏葉風時帶,別有清音修竹處。好賦杜陵 樹詩,行人不去聽竽籟。”
此外,清代范湖洲尚有“梯青樓”,在范湖洲東邊,是朱氏十六世明上(字含覺)公所建,以防倭寇之用。樓五楹三級,高五丈有奇,四圍牆垣峭立,十分堅固壯觀。此外,有“寶硯樓”一幢,在范湖洲西邊,是朱氏十九世清洲司馬尚友公建,為藏書處;還有“貯月樓”一幢,在南花園裡,亦為朱氏尚友公建造,為其次耳濡目染孝廉朱天友讀書處;還有“玉樹樓”,在范湖洲西邊,為朱氏尚友公建造,樓側有樹,大數圍,高10餘丈,亭亭如蓋,故名“玉樹樓”,是朱氏二十二世曾孫廩生逸仙公課子,廩貢生佩蘅公夜讀處;還有“斗姥樓”,在范湖洲後邊,玉皇殿側,是朱氏二十二世清諸生駿聲公讀書處。五樓之外還有“極樂所”一處,供奉尚友公木主;“桐陰書屋”一處,是朱尚友建造,為其長孫朱璞園設教處;“廖井堂”一處,其井水飲之令人多壽,因昔廖氏有井,內產丹砂,飲者皆壽至期頤,故朱桑田名其堂為“廖井堂”;桂花園一處,是明朝生員禮部儒士朱起莘建造,內有古桂二株,屈曲盤旋,森森雙峙;南花園一處,是朱尚友的別墅,規模恢宏,設定精美;孝子墓兩處,一為朱華鼎墓,一為朱雲平墓;節孝坊兩處,分別在乾隆八年、道光七年旌表立坊;奇特的是,還有兩處“紗帽石”:一在洲東,一在洲西,皆“縛賊石”。《朱氏族譜》載:明季海盜(倭寇)剽掠數至洲,為害族人。善技擊者協安民,營兵(捕)賊(寇)悉縛此石斃之。今巋然如故。說者謂,雨晦風瀟,猶見(石上)青磷閃灼。
車馬湖 如皋古地名 現併入郭元鎮
位於如皋南鄉,一個著名的人文湖泊,煙波浩渺,因“春秋范蠡攜西子偕隱、北渡江、棄車馬於岸,從此浮海人齊”而得名。歷史上的車馬湖風光旖旎、人文薈萃,民風淳厚,宛若世外桃源。只可惜這個美麗的湖泊最終堙沒,令人遺憾。“吳越數至今,屈指歲幾千。無復車馬岸,儘是麥菽田。若欲尋蹤跡,泯沒已積浙。蹤跡雖然泯,空名重林泉”。
據說,為結合204國道改線的建設,在車馬湖區域將新挖一個數百畝的水面,如此看來,歷史上的車馬湖勝境可能將再現人間,期待之中。
高效農業創特色
如皋郭園鎮楊洲村注重發展高效農業,創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特色之路。
特色之一:新建南通市最大的養鴿園區。該村共產黨員許和林近年來不斷做大做強養鴿業,養鴿達到了2萬羽以上。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出現了30多戶養鴿專業戶,全村養鴿達到了5.2萬羽。為了進一步發展養鴿事業,許和林最近又新辦了林洲鴿業有限公司,預計總投入550萬元,征地83畝,可將養鴿規模發展到10萬羽以上,並集蛋鴿、苗鴿、肉鴿、垂釣、特種養殖五位一體,今年內將建成南通市最大的養鴿園區。
特色之二:新建特種養雞園——壽鄉樟雞養殖園。日前,該村村民朱張林註冊新辦了特種養雞園——壽鄉樟雞養殖園。征地15畝,預計總投入60萬元,在樟樹園裡養雞,養雞規模預計發展到1萬羽以上。在朱張林的帶動下,該村養雞超千隻的養雞專業戶達50戶,全村肉雞、蛋雞飼養量達10萬羽以上。
特色之三:湖桑養蠶大發展。今年以來,該村把發展湖桑養蠶作為高效農業創特色的又一著子來抓,全村今年春天新擴連片湖桑園110畝,使全村的湖桑面積由去年的240畝發展到350畝,養蠶專業戶由去年的110戶發展到160戶,為發展高效農業奠定了基礎。
特色之四:種植銀杏樹(當地也叫白果樹),楊庵村有個幾百年歷史的樹。村名賣樹貴的一顆幾萬,少的也有幾千。
地圖信息
地址:南通市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