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祖

楊洪祖

楊洪祖,字純夫,四川成都市人。1911年3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德陽縣(今德陽市),本姓黃,後過繼到舅父家,改名楊鴻祖(文化大革命中將“鴻”簡化“洪”)。13歲前由家庭教師教授國語、英語和算術等課程。1925年秋進入國中學習。1928年考入成都大學理預科,1930年轉入天津南開大學理預科。1932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理學院選讀醫預科。後又轉入農學院攻讀園藝系。在園藝系的4個專業中,他對果樹最感興趣。因為四川盛產柑桔,但品種不良,學成後可以對家鄉果樹生產做出貢獻。為了學好本專業,他選擇了有關基礎學科——植物專業作為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洪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911年3月20日
  • :純夫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成就榮譽,

人物經歷

1911年3月20日,生於四川省德陽縣(今德陽市)。
1936年7月,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獲農學士學位。
1936年11月1938年,夏任四川省稻麥改進所技佐。
1938—1940年1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進修,獲科學碩士學位。
1940—1942年,任四川農科所糧食作物組技正。
1943—1949年,任中央農業試驗所技正,並曾兼任華西協會大學理學院、四川大學農學院、銘賢農工學院教授。
1951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楊洪祖在四川省農科所作物育種系任副主任、副總農技師,分管薯作研究室。
1950—1952年,任西南農林部四川農業實驗所糧食組副主任。
1953—1964年,任四川省農科所副總農技師兼糧作組副主任。
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5年,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
1978年,當選中國作物學會第二屆理事。
1979年12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8年,擔任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馬鈴薯專業委員會顧問。

主要作品

  1. 促成甘薯開花結實研究之初步報告
  2. 四川省薯類作物之改進
  3. 甘薯良種“南瑞苕”
  4. 美國馬鈴薯良種在成都區栽培之反應
  5. 甘薯貯藏法
  6. 增種一季晚秋洋芋
  7. 克服馬鈴薯退化現象解決“就地留種”的幾點意見
  8. 中國主要馬鈴薯性狀描述
  9. 晚秋洋芋育苗移栽試驗結果初報
  10. 關於紅苕安全貯藏問題
  11. 光處理對馬鈴薯生長發育的影響及其在二季作栽培條件下的估價
  12. 系統選擇在薯類作物選種的效果
  13. 國外紅苕遺傳育種研究簡況
  14. 我省主要紅苕良種特徵特性和識別方法
  15. 防治紅苕品種退化,發揮良種增產潛力
  16. 國內紅苕育種及栽培研究簡況
  17. 我國馬鈴薯生產事業的歷史概況
  18. 關於紅苕抗旱奪豐收的幾個技術問題(載《紅苕抗旱高產“一條龍”的經驗》
  19. 全國馬鈴薯品種資源編目
  20. 國外馬鈴薯抗寒育種(綜述)
  21. 甘薯的形態結構(載:中國甘薯栽培學,31—41)
  22. 甘薯的起源與傳播、生產概況、形態特徵及生物學特性(載:《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
  23. 馬鈴薯的起源與傳播(載《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薯類作物)
  24. 馬鈴薯種分類(載《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

成就榮譽

1940年首先把人工促進甘薯開花結實技術用於育種實踐獲得了成功,並於1943年以《促進甘薯開花結實之初步報告》為題在國內發表,這是我國第一篇關於甘薯有性雜交的論文,為國內早期開展甘薯有性雜交育種提供了手段。
對從美國引進的甘薯品種“南瑞苕”進行了馴化栽培和鑑定比較。經1941—1943年在成都、綿陽、瀘州、合川、達縣等地試驗,該品種表現最好,比當地對照品種增產一倍左右。1944年起即在全省示範、推廣。
1950年在西南農業部的宣傳、組織下,“南瑞苕”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成為50年代四川甘薯生產上栽培面積最大的主栽品種,年最大栽培面積達1312萬畝;在西南各省和長江下游地區也有一定的分布。
1943—1946年間,他先後從美國引進馬鈴薯品種“火瑪”、“西北果”、“紅紋白”以及一些雜交組合的種子。經成都種植觀察、培育、鑑定,於1947年育成了“292—20”。
1947年,楊洪祖又一次從美國農部引進馬鈴薯中間材料“B76—43”及“B76—16”在成都進行培育、鑑定,於1951年春發現它在田間晚疫病流行的情況下表現免疫。
1980年育成高產、適應性廣的甘薯品種“川薯27”並獲得1983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1977年,憑藉“南瑞苕”與“勝利百號”組配雜交品種“勝南”的成果,獲得198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