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有《逃逸的引力》《獵游大津巴》《航行土耳其》《西行獵色》《川滇線快樂自助游》《炫》《飛揚lady》等深度人文地理旅行和人物傳記著作,深受讀者喜愛。其旅行生活和作品被多個主流媒體關注和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沐春涓
- 職業:Tour culture
- 代表作品:《逃逸的引力》《獵游大津巴》
- 性別:女
簡介,職業介紹,職業歷程,
簡介
姓名:楊沐春涓
職業:Tour culture
身份:市場總監 旅行作家 資深記者(攝影+文字)
職業履歷:社會學實證研究 創辦雜誌電視、廣播節目製作 公司運營 圖書出版……
一個留著飛揚的齊肩短髮,戴著蝴蝶耳墜,穿著一身藍色職業裝的美女作家。 讓諸多出版商期待著她一部又一部的自由行著作,已經出版的《川滇線快樂自助游》、《炫——誰生動了我們眼裡的華美》、《飛揚la-dy——我的風派女友》已經創造了遊記的新一輪風標,正在行走並陸續寫出的 《萬象繽紛陝甘寧》
職業介紹
感悟“作家”
每個熱愛生活的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因為種種牽絆和各种放不下的理由,很多人能夠做到“讀萬卷書”,卻無法做到“行萬里路”。而曾經是每天坐在寫字樓辦公室里的傳媒人楊沐春涓,在她決定要“行萬里路”的時候,便放棄了她已經擁有的一切,帶著她“多年拚命工作的積蓄”出發了。
在路上,楊沐春涓不僅僅是個作家,也不僅僅是個旅行家,她一路看著,思考著,探索著,關注著。從小受到做史學教授的父親的影響,楊沐春涓深深地熱愛著歷史。在行走中國的過程中,她感受到,現代人對文人作家的檢驗標準已經不是你寫了多少文字,而是你看到過多少文化遺產,你關注過多少文化現象,你親眼目睹了多少文化現場……這些,也成為可以稱為文化人的一個標誌。一個作家的成長過程,也不再是坐在斗室里苦思冥想,而是到自然當中,讓你的生命和文化現象進行對接,碰撞,反思,進而對自己的靈魂進行反省,完成自我升華,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力度。
做了專職旅行作家,楊沐春涓將自己的思想溶入自己的腳步。她認為,自己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之後,苦中有樂,在平凡中有些驚世駭俗,在不經意當中,用文字記載著歷史,用記者的眼光記錄著途中的文化現象,用行走的眼睛去觸摸、去感知,全身心地去投入其中。所以,她的《川滇線快樂自助游》一問世,就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追捧。這不僅是一本旅行者的參考書,更是一部對川滇一線人文歷史地理文化深刻思考的書,除了有著社會學的含量,散文家的角度,更有現代年輕人喜歡的跳躍式思維的表達方式和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倡導。
她經常拿起自己的書一口氣讀完,讀罷總是酣暢淋漓,她總是為自己寫的東西所感動,也常常自我興奮地大笑。開始行走後,她又開了部落格,她將自己的行程見聞統統寫在部落格上,每每看到網上關注的目光,她就覺得有一種無形的動力。也正是這種動力,使她勇往直前地向前走著……
“感悟”寧夏
從沒來過寧夏的楊沐春涓對寧夏充滿了好奇,在她的印象中,寧夏是遙遠而神秘的,也是未知的。到寧夏之後,她就馬不停蹄地參觀了沙湖、西夏王陵、鎮北堡西部影城、納家戶清真寺、中華回鄉風情園、蘇峪口森林公園、賀蘭山岩畫、西塔文化市場、同心清真大寺、南門汽車站、步行街、阿語學校、南門汽車站……
在她羅列的很多銀川的地名里,有很多都是我們這些銀川人沒有去過的。楊沐春涓笑說:“我一邊看地圖,一邊和路上遇到的人聊天,我一般都是徒步找到這些地方。”憑著自己的愛好,憑著自己對“新聞”的興趣,憑著在書中對寧夏的了解,楊沐春涓走進了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的寧夏。
在沙湖景區,楊沐春涓平生第一次騎上了沙漠機車,“那對我來說是驚心動魄的”,楊沐春涓說,“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放鬆,感到了真正的激情飛揚,以及旅遊中的自我釋放”。在已經倒塌了的沙雕園,楊沐春涓似乎看到了古代的長城,找到了那種大漠金沙和西北的豪邁之情。聯想到很多逝去的東西,聯想到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聯想到歷史遺蹟的保護、傳統的保護和環境的保護。這對她是一種震撼,是一種由寧夏的景區而感悟到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在西夏王陵,楊沐春涓思考得更多的則是如何將西夏文化做得更有吸引力、更有價值一些,如何將文化的實質內容做到最大限度的擴大,而不只是在門票上做文章。
職業歷程
“生活從來不預設答案”
“渴望新知是家庭的薰陶,自勵是被逼迫出來的”。大學畢業後,楊沐春涓順利進入一家國營單位做社會學研究,第一份工作就是深入農村、城鄉搞社會調查。爬山涉水,進兵營住村舍,有想不到的艱苦卻樂在其中。她本就是一個親和活潑的女子,投入並且負責,工作開展得極為順利。她開始被認同而且欣賞,自信心靠著自己的表現和努力,就連跑帶跳地回到她的身上她的心裡。
隨後她被調入期刊做主任記者、編輯,策劃謀篇,獨當一面的同時,人也變得陽光明媚。本想尋著這條軌跡在有著廣泛親朋好友地緣關係的地方開始生命的揚帆,卻在一次次的出海中發現,她留戀的那條海港太淺太窄,在機會平等面前經常有失公允。左衝右突找不到方向,鬱悶像一根麻繩捆綁著身體,越掙扎越緊繃,複雜的人際關係下,前途一片灰暗。
“那時我第一次感到要做自己命運的操盤手。我不適合隨波逐流,也不甘心等待沉溺,我能做的就是主動去尋找……”大部分的時間和心思被她用在了閱讀和寫作上,她也喜歡上歌舞、運動和戲劇,甚至刺繡、裁剪、翻著菜譜上鍋灶……反正,想起什麼就動手做什麼,一刻也不想空白。因為受一本白人女律師為黑人贏得訴訟的自傳體小說的啟發,她瘋狂地迷戀上法律;當她成為法學系本科大學生時,她發現這個行業並不適合她自己;她做夢都想在校園裡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卻發現連一個序幕都沒有拉開;她熱愛著那個四季分明的地方,但是又在成年後,毅然決然地離開……她在北京打了個轉兒,又開始了漫遊。“生活是無法預設答案的,能夠做的就是經歷。承受抑或放棄,尋覓抑或逃離。參加的每一項運動都告訴我,你要往前趕,目標只有一個,因為前面才是終點站,才有鮮花、掌聲和明媚的笑臉。”
“真愛是超能的,需要新陳代謝”
楊沐春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踏實穩定的,但是她的行為卻是歡暢流淌的小河,總是不停地在移動。“你喜歡變化?”“是的。老祖宗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她暢快地笑。“那么怎么和家人溝通?“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和出行掛上了鉤,階段性離家似乎成了習慣,好像家裡的每個人都適應了”。起初,她並沒有什麼經驗,也不知道怎么去溝通,出差、異地就業、旅行,選擇流動生活必然要失掉傳統概念中的女人之道。“問題當然會存在,也走過彎路,心裡總是記得那份感情,那種責任,但是不會表達,也不善於表達。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迷茫和失魂落魄,愛情是我心裡的蜂房,有它在,我才能醞釀出甜香可口的蜜來”
“妥協或者放棄都是違背心愿的,人來到世上,就這么幾十年,不讓別人滿意,也捨不得讓自己委曲”,終於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存方式,只是她想到了用更深邃更濃烈的愛意對待家人。“愛不是一個人的努力,是彼此的尊重與互諒,在這堂足以延續到終生的課程上,每個人都是學生,都是操練者。”
“很多念頭是自然而然生髮出來的,所以你就能夠為對方做很多事。”“我越在這個變化多端,飛速流轉的世界裡穿行,就越知道該給與親人什麼。社會太複雜、殘酷,每個人都要自己付出和承擔,再好的父母能給予子女的都是有限,成長中給與無微不至的指引和鼓勵,往往勝於事無巨細地代勞代辦。大人應該是小孩子的第一個偶像,這就需要跟上時代前行的節奏,又能夠結合閱歷和經驗,成為小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無論什麼時候,你都不要忘記給自己營造一個親情氛圍,給他們關懷、幫助,在你需要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是多么富有和擁有後勁!”
“愛情比起親情要不堪一擊。總是患得患失就開心幸福嗎?不在一起不見得就是壞事,正是培養思念和製造浪漫的時候,很多人生的空白檔,就看你去怎么填?棄之不顧才會埋下積怨”。溫暖瑣碎的世俗歡樂和心靈渴慕的自由自在,就像一個人成長必然要握有的左手和右手,她哪個都不想失掉。亦舒說過,年輕總是要放縱幾回吧,因為無論你多么乖巧多么規矩,人總還是要老去的!何況,我們還有那么多的美夢陪伴?!
“生命很短,需要慢慢放大”
《川滇線快樂自助游》這本書成為楊沐春涓的轉型之作。令她沒想到的是那么多人在網上一路跟隨、評論。更多的是驚詫和羨慕。很多讀者讚許她的文字充滿真實可信,並且激情流動,“人必須經歷一些東西後,才能有感而發。有了書後實現了傳承,很美好的回憶,也告訴自己曾經去過哪裡,做了什麼,哪些符號和元素記憶猶新……人生平淡,需要畫龍點睛,對於嚮往同樣生活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疏通渠道。”“走過很多很多地方後,那些感受不是通常意義上對旅行的理解就能涵蓋的。那是一門可以讓人變得高尚、淵博、明澈、超然的大學問,可以在玩的心態下,學會交往、接納和辨別、選擇。”
在漫長的旅行中,楊沐春涓實踐著一個人的狂歡。“那是一種很新穎、奇特的波動,心靈的魔棒在萬花筒般的視界裡畫出七色彩虹,發現成為最大的樂趣核動力,而親歷和應證,多少又生髮出一絲豪邁……”
“很多東西正在逐漸陳舊、鏽蝕,由不得人的意願,正在脫離軀體,瀕臨喪失,但是可以通過旅行來彌補、更新和實現……”不出國門,她也能近距離接觸世界各地的公民。海外遊客對中國文化的關注甚至強於本國人,“這讓我驚訝。還有,老外對旅行的認識和重視,讓我大開眼界。突然有一種多民族異域文化交流、彼此熟悉探尋的心靈過程,有一種新意在裡面,非常開心”。
“路遇、熟悉、交流,沒有任何功利和額外的色彩,無處不在的話題,同游抑或分離,有淡淡的感傷和不經意的可惜,更多的是變幻的喜悅。”生活增加額外的色彩,她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更加獨到,“包括對一些事情的理解也多了一些途徑。那些東西不單純是小物件,後面有發明者、製造者、美化者、銷售者,有很多藝術美學,甚至包括建築學、禪學、宗教、體育、樂舞……有很多需要你去悟的東西。旅遊中我的心靈在進化……“旅行是件魅力無窮的事,我希望自己可以影響別人,帶動他們的思維一起跳躍……”這或許就是職業色彩在她身上刻骨銘心的浸染和蔓延……旅行教會了她很多,她一字字傾灑進旅行書里,與人分享,“閱讀旅行,那樣的局面已經到來”。
色彩艷麗的行囊、奔突跳躍的身影、親和暢快的交談、圍剿似地尋覓發現、執著韌性的凝眸、大海般開闊的視野和心胸,她的行蹤捉摸不定,有一條規律不會變:on the road ! “人生的每一轉彎處都藏著意想不到的玄機和風景。美麗迷人,令人心馳神醉。而我們缺少的,正是對事物進行發現與尋找的勇氣、信心和堅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外桃源,你去尋找了嗎?你找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