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宅第

楊氏宅第

楊氏宅第,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北街,建於清朝,由榜眼府、楊氏南宅和楊氏孝坊組成。

楊氏宅第三處古建築占地面積約5581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4132平方米。榜眼府由孝子楊岱為其母八十壽誕所建,後因楊岱曾孫楊泗孫考中榜眼,故稱榜眼府。楊氏孝坊位於恬莊老街北首,又稱“楊孝子祠”,由孝子坊和孝子祠兩部分組成,孝子坊為表彰楊岱孝行而建,孝子祠為楊岱之子楊景仁所建。楊氏南宅為清代名士楊岱(元峰)所建,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築。楊氏孝坊第一進,室內有石牌樓一座,上有清嘉慶皇帝的《聖旨》兩字的鏤空石刻一塊,保存完好。二進正廳中牆內嵌有《謹表孝行楊君家傳》石刻三塊、《楊氏讀書田記》石刻三塊、《布政司執貼》石刻一塊。楊氏宅第保護與修復為研究當時建築、歷史及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信息,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2013年5月,楊氏宅第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氏宅第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北街
  • 所處時代:清代
  • 占地面積:約 5581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972-3-27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楊氏南宅,為清代名士楊岱(元峰)所建,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築。
榜眼府是清代初期孝子楊岱所建,到了鹹豐時期,楊岱曾孫楊泗孫考中榜眼,後退居鄉里,門前立有四根旗桿,因此當地人又稱“旗桿里”。其經過數次修建改建,既有清代前期仿明建築的風格,也有清代中後期的建築風格,建築形制規格高,是清代典型的官邸建築。
楊氏孝坊建於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
2006年開始,張家港市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楊氏宅第進行修復。

建築格局

楊氏宅第由榜眼府、楊氏南宅和楊氏孝坊組成。三處古建築占地面積約5581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4132平方米。榜眼府由孝子楊岱為其母八十壽誕所建,後因楊岱曾孫楊泗孫考中榜眼,故稱榜眼府。楊氏孝坊位於恬莊老街北首,又稱“楊孝子祠”,由孝子坊和孝子祠兩部分組成,孝子坊為表彰楊岱孝行而建,孝子祠為楊岱之子楊景仁所建。楊氏南宅為清代名士楊岱(元峰)所建,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築。

主要建築

榜眼府
榜眼府位於恬莊北街,為楊氏住宅。建築面積約2970平方米,現存四間四進,第一進三間,門廳位於第一進,面闊三間,硬山屋面,梁架貼式均為扁作抬梁式梁架,前後廊川,內四界做法;第二、三進四間均為平房,正房位於第三進,通寬約16米,進深11.2米,高7約米,柱礎為青石鼓墩,抬梁結構,重檐方檐,正桁上鍍金重彩花繪;第四進為四間樓房。整個住宅進深49.3米,前寬11.3米,後寬16.2米。後樓四間,下層高,上層矮。通寬16.2米,進深7.2米,高7.9米,故居為仿明建築。
楊氏孝坊
楊氏孝坊又名“楊孝子祠”,位於恬莊北街。建築面積約962平方米。楊氏孝坊曾是楊氏家族祭祀祖宗的地方。硬山式建築,座西朝東,五間兩間兩廂房。第一進正廳通寬17.9米,進深6.4米,高6.22米,楊氏孝坊6柱。第二進後廳通寬15.6米,進深7.4米,高5.5米,7柱。兩進間有約9米長的天廊相聯,使前後兩進院融為一體。第一進屋檐有三層斗拱重疊。
楊氏南宅
楊氏南宅位於恬莊北街南側,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築。由原留存的遺蹟推測,該建築共分四進:門廳、儀廳、大廳和後廳。經過全面修復,現楊氏南宅為二層小樓,有側廂、設內外天井。修復後的楊氏南宅,建築面積約為200多平方米,三間主房寬8米,進深5.5米,二側廂寬分別是1.86和1.68米,進深4米,底層高2.9米,樓層高1.8米,山尖1.2米,內天井4×4米,外天井呈梯形,山牆門口寬7.5米,進深10.8米,院牆的外北側內嵌一石碑,上刻“仁壽堂楊”四字。楊氏南宅以獨立的院落、精巧的雕刻,展現了南方居室以“小家碧玉”為典型的美。

文物遺存

楊氏孝坊第一進,室內有石牌樓一座,上有清嘉慶皇帝的《聖旨》兩字的鏤空石刻一塊,保存完好。二進正廳中牆內嵌有《謹表孝行楊君家傳》石刻三塊、《楊氏讀書田記》石刻三塊、《布政司執貼》石刻一塊。

文物價值

楊氏宅第保護與修復為研究當時建築、歷史及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信息,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楊氏宅第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氏宅第
楊氏宅第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楊氏宅第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北街。
楊氏宅第

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楊氏宅第,路程約19.8千米,用時約2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