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巷

楊橋巷

楊橋路位於福州市,在福州該地擴成馬路之前,叫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在楊橋巷與南后街交叉處有林覺民故居,現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冰心小時候曾在該地住過,她在《我的故鄉》一文中,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橋巷
  • 地理位置福州
  • 著名景點: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 別名:“登俊坊”
基本信息,楊橋巷故事,名字起源,雙拋橋,民國時期,名菜“佛跳牆”,

基本信息

福州古城,坐北朝南。歷史上能五度為都,自有其宏規氣象。而城市的擴展是與時俱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福州城"長大"的證據,一是護城河的不斷外拓,縱橫成網,二是南城門的數度前移,直迫江渚。
楊橋巷楊橋巷
曾經的"南門兜",就在現在的東街口。昔日往西舒展的右通衢,因眾宅趨之若鶩而日漸逼仄,原有的一條"登俊坊"也縮成了“楊橋巷”。才俊雲蒸,惟賢是登--“登俊”二字,透露出坊巷人家對功名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但也許,“登俊坊”的名字雅得有點拗口,人們因坊巷往西通過一小橋叫楊橋,而喜歡直呼其為楊橋巷。這就像當地人將“理髮”說成“剃頭”、“痛快”說成“透腳”一樣,有大巧若拙的味道在裡頭。
歷史上楊橋巷的巷門曾開在南后街。顧名思義,這條巷還真跟"橋"結了鐵緣。楊橋路南的那座"雙拋橋",規模不大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悽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
楊橋巷楊橋巷
與楊橋巷相聯繫的另外一座"橋",似乎無形,卻絕對真實;同為絕唱,卻無比壯烈。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裡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楊橋巷楊橋巷

楊橋巷故事

名字起源

據說楊橋巷舊名右通衢,宋宣和年間,改名春風樓,又叫豐盈坊。也許是風花雪月的味道太俗,為了表達奮發有為、博取功名的意思,就取了個登俊坊的雅名。街坊鄰居則因為這裡西邊有條河,河岸楊柳青青,河上有合潮橋和雙拋橋,直接就叫楊橋巷。20世紀60年代,這裡擴建道路,就改名為楊橋路,成為城區橫貫東西主幹線。據說在拓建楊橋路時,本來要拆掉“雙拋橋”。為了保護這個歷史古蹟,修改了原定的設計,結果多花了300萬元。

雙拋橋

楊橋路南邊座雙拋橋,在福州地方歷史文化上是比較著名的。福州的內河,在城區蜿蜒流淌。巧的是,東邊和西邊來的內河水,就在雙拋橋下匯合。而民間傳說,古時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卻不能如願,就雙雙投河殉情。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名為“雙拋橋”。乾隆二年重建此橋,橋上石刻還在。
清代,楊橋巷西一列房屋多是前店後宅,是比較繁華的商業區。清同治年間,楊橋巷一位李家青年去台灣學製革工藝,回家就開了家“萬福來”皮箱店。而當年福州最著名的“馬總鋪”皮箱店,也就在楊橋巷。還有脫胎漆器發明者沈紹安的老厝。

民國時期

民國時這裡被稱為“財神街”,因為福建省銀行等多家銀行在此營業,就像美國的華爾街。著名的台灣“板橋林”財團的重要人物林爾康、林爾嘉等曾在這裡居住。而住在隔壁郎宮巷的嚴復的三兒子嚴叔夏,經陳寶琛介紹,娶了“板橋林”林本源家族的林慕蘭。

名菜“佛跳牆”

據傳,清末,楊橋巷官錢莊的老闆娘是浙江人,她對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有一天,官錢莊老闆宴請布政司周蓮,老闆娘親自下廚,選用雞、鴨、豬肚、豬腳、羊肉、墨魚乾等20多種原料,一併裝入紹興酒罈,蓋嚴壇口,用文火煨制葷厚味香的菜餚,周蓮嘗後讚不絕口,名菜“佛跳牆”由此誕生。
佛跳牆佛跳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