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球二泡潰瘍病是楊球二孢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楊樹球二泡潰瘍病
- 外文名:Botryodiplodia populea Z.K.zhon
- 多發群體:楊樹
- 常見症狀:樹皮色澤加深呈黑褐色,下陷
症狀,病原,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症狀
病害發生在楊樹的一年生萌條和3-5年生幼樹均可感病,多半發生在20-30mm上的主幹和分枝上。發病初期,無病部位出現變色病斑,逐漸擴大,樹皮色澤加深呈黑褐色,下陷,產生梭形的潰瘍病斑,樹皮呈環狀開裂,小枝感病後,很快被圍繞一周,不產生潰瘍病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或整枝枯死病狀。感病後期,病組織變淡黃色,密生淡黃色圓形,顆粒狀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開裂,溢炭黑色、粉沫狀的分子孢子堆。子實體的大小,形狀和色澤都與楊樹腐爛病、潰瘍病和楊擬莖點菌有差異。
病原
病原菌為楊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populea Z.K.zhong),分子孢子的類型為環痕型,分子孢子初無色,後呈淺褐色。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0-25℃,以PH值6-7為適宜。
發病規律
在當年4月下旬開始發病,在感病植株的枝幹上可見變色病斑塊。5月初,病斑逐漸擴大,感病樹皮色澤變淺,呈淡黃色,產生顆粒狀的分生孢子器。5月中旬後,逐漸成熟開裂。6月下旬後,分生孢子器全部開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風乾呈堅硬的黑色孢子堆。遇雨水易溶,被濺射隨風噴散傳播。7月中旬後,病原菌的分子孢子器隨時皮的失水乾縮,從感病枝幹的表皮上全部脫落。6月中、下旬為病原菌的分子孢子飛散的高峰期。孢子的數量多少與降雨量、降雨天數存在相關。
防治措施
對本病害的防治問題,因病原菌屬於弱寄生菌,有潛優侵染的特點,所以從起苗到造林各個環節都要把關。(1)保證苗木質量,縮短苗木的運輸和造林時間。(2)造林時,挖大坑,用水泥漿和截頭法栽植,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是防治和減輕本病發生的重要途徑。(3)對發病幼林,可用藥劑防治,一般在發病高峰期前的4月下旬至5月初,對發病進行噴灑和塗乾防治,可達到防治效果,藥劑如米爾貝黴素、高滲乙蒜素乳油、新型殺菌劑氟嗎啉等200倍釋液,噴塗1-2次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