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林鄉

楊樹林鄉

楊樹林鄉是一個農業大鄉,農業是全鄉的主導產業。楊樹林鄉位於農安縣北部36公里,地處長春松原兩市之間。全鄉幅員面積279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多為沙質酸鹼土壤。因此地風沙、乾旱,為固風沙,栽有大片楊樹便得名。鄉政府駐常家屯,轄太平莊、偏臉子等12個村。楊樹林鄉狠抓牧業發展,注重了規模化飼養,培育了一大批養殖大戶,新建牧業小區10個,突出區域特色,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樹林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
  • 面積:279平方公里
  • 人口:35009人(2017年)
概況,行政區劃,村莊介紹,產業發展狀況,新農村建設,噴灌工程,經濟發展,養殖技術,

概況

位於吉林省農安縣城北36千米。面積2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09人(2017年)。鄉政府駐常家屯。轄太平莊、偏坡子、紅光、牛尾巴山、東白令、白山、楊樹林、楊家窪子、西白令、五里坨子、東林等12個村。
因此地風沙、乾旱,為固風沙,栽有大片楊樹便得名。光緒十五年東半部為農儉社,西半部為農新社,光緒三十三年東半部為身區,西半部為東修區。偽滿時為楊樹林村……
1931年屬三盛玉區所轄,淪陷時期設楊樹林村,1949年為楊樹林區,1958年9月,西部歸三盛玉人民公社,東部歸哈拉海人民公社,1961年建楊樹林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鄉所在地位於縣城西北40公里,北鄰前郭縣境,屬風沙乾旱地區,縣城公共汽車經由三盛玉至楊樹林。據當地傳說,1917年有李家弟兄從山東來此開荒立屯,為防風固沙,栽種40垧楊樹做為防風林,相繼來此者均效仿李家植樹造林,楊樹林由此得名。解放初期,此地荒草甸上,雉和雲雀成群。鄉轄東白鴒、楊家窪子、牛尾巴山、東林、五里坨子、紅光、白山、楊樹林、西白翎、偏坡子、六家子、太平莊12個村。該鄉盛產西瓜,尤以東、西白翎村和楊家窪子村產量最多。馬鈴薯產量高,種植面積較多,總產居全縣第三位,馬鈴薯蟲口少,無腐爛,易保管,質量較高。粉坊遍及全鄉,粉條銷往各地。部分村屯水井含氟量高,僅八家子村就有30%的婦女因氟中毒分娩後開始彎腰。1987年,已打防氟水井22眼,地方病氟中毒基本得到控制。生豬存欄是縣內較多的鄉鎮之一。東白領村農民,大部分合理負擔均由村辦企業收入解決,從1987年實行村民養老金制度,對考取大中專學生實行獎學金制度。以於連江為首的村黨支部廉潔奉公,被省、市命名為文明村。

行政區劃

220122204200 210 楊樹林村
220122204201 220 牛尾巴山村
220122204202 220 偏坡子村   220122204203 220 五里坨子村
220122204204 220 西白令村
220122204205 220 六家子村
220122204206 220 東白令村
220122204207 220 太平莊村
220122204208 220 紅光村
220122204209 220 白山村
220122204210 220 東林村
220122204211 220 楊家窪子村
楊樹林鄉楊樹林鄉

村莊介紹

東白鴒村隸屬於農安縣楊樹林鄉,位於農安縣城北偏西約40公里處。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地勢比較平坦,坡度較小,相對高差在10米左右,北高南低,相對全鄉地勢較低,部分土壤鹽鹼化。東白鴒村屬季風區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6℃,年平均降雨量507.7mm,無霜期145天,年有效積溫2982.7℃,農作物一年一熟。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豐富,飲用水和生產用水均為地下水,屬於比較乾旱地區,主導風向為西南風。
東白鴒村東白鴒村
東白鴒村下轄17個村民小組,1265戶,分布在16個自然屯,總人口5628人,勞動力2682人。2005年末實有耕地27975畝,人均耕地4.97畝。2005年,東白鴒村地區經濟總產值6488萬元,其中農業占45.2%,養殖業占22.3%,村辦企業占10.1%,其他占22.1%。農民人均收入4500元,略高於農安縣4200元的平均水平。

產業發展狀況

東白鴒村產業主要由種植業和養殖業構成。種植業以糧食為主,糧食以玉米為主。2005年玉米種植面積1500公頃,占耕地面積的80%,總產1350噸,產值1215萬元。特色作物主要是元蔥、大蒜、辣椒,種植面積200公頃,產值300萬元。養殖業以豬、牛、羊、雞、鵝為主。2005年豬出欄2萬頭,牛存欄1420頭,羊存欄4800隻,鵝出欄5萬隻,雞出欄20萬隻。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年屠宰大鵝80萬隻的金鴒鵝業,2005年屠宰大鵝4萬隻,農業產業化經營處於起步階段。
公共事業發展狀況
東白鴒村是全國綠化千佳村,綠化率達到25%。農民住宅87.9%是磚房。16個自然屯有12個安裝了自來水,自來水入戶率71%。東白鴒村有70公里道路,期中37%實現了硬化。東白鴒村內有一所國小,設13個班,在校學生343名。東白鴒村有衛生院一所,能夠進行X光、B超、心電圖、普通化驗等檢查和常見病治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加人數達到95%。農戶以秸稈作為主要燃料。
要想農民聽你的,就得帶農民致富
2004年免收農業稅後,東白鴒村村官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調動村民積極性。
說楊樹林鄉的東白令鳥村是個經濟強村,村黨支部書記於連江是中國勞動模範,東白鴒村的黨支部極具向心力,農民特別聽村幹部的話。
東白鴒村有耕地1930公頃,人口5596人。針對村大、人多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村黨支部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工作重點來抓,先後建立了磚廠、農機隊、養牛場、養豬場、雪糕廠、麵粉廠等12戶集體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了醬菜廠、鍋爐廠、糧庫等3戶民營企業,集體企業固定資產超過1500萬元,每年村里從企業獲利超過80萬元。東白令鳥村集體企業發展快得益於“支部+公司”的模式,該村創建了東白令鳥村農貿服務公司,最佳化了支部職能,為企業發展拓寬了市場空間,對內黨支部對企業實行集中領導,對外公司承攬企業生產經營業務。集體經濟的壯大加快了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村里先後投資400多萬元於公益事業———投資38萬元建學校,更新桌椅;投資19.8萬元建村民醫院;投資34萬元對高低壓電線進行改造;投資25.3萬元建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75萬元修屯屯通磚路;投資11萬元為貧困戶建房;每年拿出3萬元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福利金和對考上大、中學的學生髮放助學金;投資14萬元對16個屯進行規劃、綠化;投資100多萬元購置了大型農機具,組建農機隊,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乾。只有集體經濟強大了,村黨支部才能硬起腰桿說話,村裡的公益事業才能發展起來。”談起村幹部與農民的關係,於連江這樣說道:“就拿春天幫農民買種的事來說,為了買到適應本地、高產高效的玉米種子,村幹部們三次跑f吉林省農科院,幫農民買回比市場價低20%的玉米良種,可使農民種地少投入10多萬元。農民聽說這樣的事能不高興嗎?還有,去年通過優惠政策引進的糧庫在收購民眾玉米時,每公斤多給農民二分錢,令農民多收入20多萬元。以後在農業生產上農民能不聽村幹部的嗎?”

新農村建設

楊樹林鄉楊樹林鄉位於農安縣北部,地處長春、松原兩市之間。全鄉幅員面積279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多為沙質酸鹼土壤,耕地19335公頃,鄉村耕地16933公頃,農田防護林網1127條,林地總面積5719公頃,森林覆蓋率25.6%。
楊樹林鄉是一個農業大鄉,農業是主導產業,2008年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不斷更新觀念,突出特色全面發展,注重強農固本,調整了作物種植結構,開展了經常性的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培訓,加強農用基礎設施建設。楊樹林鄉機電井達到574眼,增強了抗禦各種自然災害能力,預計2008年楊樹林鄉糧食總產可達15萬噸,比2007年增產25%。
楊樹林鄉還狠抓牧業發展,注重了規模化飼養,培育了一大批養殖大戶,新建牧業小區10個,突出區域特色,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楊樹林鄉開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推動了牧業大發展,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噴灌工程

全程噴灌工程
噴灌場景金色的陽光下,節水噴灌器灑著“銀霧”澆灌著綠油油的菜畦和麥田,這是農安縣楊樹林鄉的喜人景象。
2000年春,農安縣低溫少雨,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然而,楊樹林鄉的土地卻綠油油的,因為這裡的農民學會給黑土地“加油”了。
楊樹林鄉楊樹林鄉
楊樹林鄉十年九旱。1997年5月,楊樹林鄉被列為中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治旱成為主攻項目。到1999年年底,國家投資1078萬元,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配套投資467萬元,農民集資466萬元,建起一個農作物生育期全程噴灌工程。2000年春,這個擁有192眼噴灌井、179套節水噴灌設施的工程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楊樹林鄉農民抓住井灌設施全面啟動的有利契機,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大豆、小冰麥、瓜菜、雜糧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至全鄉耕地面積的51.4%,全部集中在井灌區。
據悉,1999年楊樹林鄉楊家窪子等村引進了小冰麥優質品種,並實施全程水澆噴灌,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4500公斤,比沒有水澆的地塊平均增產1500公斤。僅此一項,該項目區1999年增產糧食近1055萬公斤,農民人均增收217元。
看著長勢喜人的小麥苗,六家子村11組農民張有才情不自禁地吟出一段順口溜:“搞井噴,敢投入,發家致富有新路,乾旱地里長出‘搖錢樹’。”

經濟發展

2013年,鄉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快速發展,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2.7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510萬元,其中:地稅收入達到720萬元,人均純收入將達11265元。
一是工業經濟穩步增長。我鄉引進的固得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又投資近5000萬元,完成了廠區建設和設備更新,年生產能力達到了12萬噸,同時鄉政府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目前全鄉秸稈爐具使用戶數已經達到了1194戶,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供了有力支撐;近期我們與山東昊翔酒鬼花生加工有限公司達成了引進協定,明年該公司將整體遷置落戶到我鄉,目前建廠用地已經協調完畢,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預計明年5月初即可開工建廠。
楊樹林鄉楊樹林鄉
二是農牧經濟提質增效。充分依託豐富耕地資源優勢,積極推廣高產、節水型玉米栽培,高光效玉米種植達到了120公頃,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玉米種植面積達到了1960公頃,使我鄉的糧食產量達到了18萬噸的新水平;積極鼓勵和扶持農民發展畜牧業,今年新建牧業小區4個,新增養殖大戶14戶,防疫注射率達到了100%,畜禽質量和養殖效益明顯提高,實現了農牧經濟發展的雙提升。
三是民營經濟全面提高。積極整合優勢產業,為我鄉六家機械加工企業和18戶水泥製品加工業戶提供制度與信息服務,強化相互合作,促進企業擴大再生產;同時積極引導黨員幹部創業帶富,努力推動全民創業,協調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因素,掀起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新高潮。
今年九月份,全縣民營經濟現場會在我鄉召開,我鄉的民營經濟發展模式得到了縣委、縣政府認可。
四是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今年累計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鄉衛生院、客運站新建工程;完成了街內六條巷路硬化工程;完成了街道松樹補植、監控探頭更換、下水末端處理等建設工程。集鎮內完成了近9000平方米的平房改建樓房工程;啟動了鄉農貿市場招商開發工程和街道排水續建工程,提升了城鎮品位,推進了幸福鄉鎮建設。
五是民生工程紮實運轉。完成了紅光、楊樹林2個村環境連片整治建設工程,對各村屯環境衛生進行兩次集中綜合整治,並建立了長效機制;在紅光村、偏坡子村實施了村屯綠化工程,共栽植各類綠化樹木6200多棵(株);在偏坡子村完成了4個自然屯的自來水改造工程;完成了太平、楊家窪子等6個村23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擴大了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新型合作醫療、社會養老保險等參保面均達到了95%以上,救助困難民眾和貧困學生1079人次,改善了弱勢群體生活水平。
六是社會管理不斷創新。一是為夯實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基礎,在今年4月份規劃建設了社會服務管理中心,政府職能單位在中心設定服務視窗,明確服務管理事項,對民眾辦事、求助、投訴實行聯動聯辦,有效整合綜治、司法、民政、計生、土地、規劃等資源,實現集中辦公、集成服務,進一步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力量。二是為創新管理模式,我們推行了格線化管理,把全鄉12個行政村劃分四個大格線,每三個村為一個大格線,每個大格線由一名政府副職領導任格線長,每個大格線都由三名鄉包村幹部和三名公安協警聯合管理;每個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下分數目不等的管理格,管理格由村幹部牽頭,各村民小組長和綜治協管員負責管理。在具體管理中,我們推行把管理服務進格線、黨員活動進格線、信訪維穩進格線,安全生產進格線,明確格線服務管理職能與職責,把人口管理、幫扶矯正、矛盾預警、治安聯防、衛生監督及信息收集報送、社情民意反映等責任細化到格線、落實到人,使格線工作人員做到會發現問題、會宣傳政策、會處置事務、會服務民眾。層層落實管理責任,真正做到格線工作有人抓、有人乾、有人管。

養殖技術

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
微生態發酵床養豬吉林省農安縣楊樹林鄉有20萬平方米牧業園區,生豬飼養採用獨特的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模式,不僅徹底改變了傳統養殖方式中的髒、亂、差現象,還給廣大養殖戶帶來很大利益。
楊樹林鄉楊樹林鄉
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經2000年~2003年的科研、完善、推廣,以成功完善的技術,持有國家專利,並已發展到中國十七八個省市,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徹底改變了傳統養殖方式中的髒、亂、差現象,效果令人驚嘆。
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在中國國內推廣五年時間裡,得到南北方使用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戶的認可。溫度問題是眾多養殖戶共同關注的問題,根據南北方地理位置和溫度的差別,建舍結構有所不同。發酵床專用育生菌也不同,有專業的部門給予專業的指導,發酵床養殖業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吉林省惠農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專利技術———發酵床養豬,套用養殖業5年內,受到農業部門的關注,有關人士多次參觀微生態圈舍,國內多家媒體也紛紛作出報導。2007年12月中央七套《科技苑》欄目來到吉林惠農生物的吉林、遼寧兩地微生態發酵床圈舍進行實地跟蹤採訪,推廣普及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
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氣溫降到零下30℃時,發酵床圈舍溫度可控制在20℃左右,縮短了傳統的冬季飼養周期,節省了1/3的糧食。
在長江以南夏季高溫期,通過圈舍結構利用好落地窗通風,留取部分水泥圈面,配合圈面的菌種調整等多種方式使室內溫度低於室外溫度,夏季可安全度過高溫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