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鄉(福建省德化縣楊梅鄉)

楊梅鄉(福建省德化縣楊梅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梅鄉位於德化縣西北部,與尤溪、永泰兩縣接壤,是德化縣也是泉州市最邊遠的鄉鎮。鄉人民政府駐楊梅村,海拔620米,距縣城76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106.62平方公里,下轄楊梅、白葉、雲溪、上雲、和順、西乾、安村等7個行政村,共有46個自然村落,58個村民小組。至2004年末全鄉總戶數1663 ,總人口6303人,均系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梅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德化縣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德化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00
  • 面積:105.62平方公里
  • 人口:6303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C
  • 身份證前六位:350526
  • 行政代碼:350526200
行政區劃,建制沿革,內設機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自然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經濟,社會事業,

行政區劃

350526200:~201楊梅村 ~202白葉村 ~203西墘村 ~204上雲村 ~205雲溪村 ~206安村村 ~207和順村

建制沿革

“楊梅”之稱始於唐乾符二年。據《清河張氏族譜》介紹,唐末戰亂,有張、林、劉、吳四個結拜兄弟從閩官縣(今福州)結伴前行,順著永泰縣一直來到此地,其中一人躺在樹下打盹,夢中有楊梅掉入口中,醒後嘴裡果真有一粒楊梅,“楊梅”因而得名。
宋、明時期屬常平鄉楊梅上團。清代在本區建梅中里和楊半里,並在楊梅最早開發之地建梅峰社。民國時期設楊梅保,屬葛坑鄉。1950年劃歸第四區,1951年改屬第六區(葛坑),1952屬第六區和第九區(久住);1956年屬上涌區,1958年屬葛坑公社,1960年併入上涌公社;1961年成立楊梅人民公社,社址設在白葉村,1976年7月遷社址至楊梅村;1984年改制稱楊梅鄉。

內設機構

機構名稱楊梅鄉黨政辦
主要職責承擔文秘、檔案、組織、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統戰、工會、人事勞動、信訪等工作。
機構名稱楊梅鄉團委
主要職責協助處理和協調與青少年利益相關的事務,調查青少年思想動態和青少年工作情況,反映青少年的利益和意見,並提出相應的意見或建議;協助有關部門做好中、小學生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工作,維護學校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組織開展團員發展、團乾培訓、推優入黨等工作;組織帶領廣大青年積極投身西部大開發和建設經濟強縣的宏偉事業,根據青年特點開展各項活動,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
機構名稱楊梅鄉婦聯
主要職責根據黨的中心任務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開展婦女兒童工作;調查研究婦女兒童狀況的問題,及時向鄉黨委、政府反映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組織、指導農村婦女的“雙學雙比”、城鎮婦女的“巾幗建功”和“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婦女增強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貴州省婦女權益保障實施辦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繫,協調和推動社會各界為婦女兒童辦實事、辦好事。

歷史文化

楊梅鄉有多處古蹟和獨特的民間傳統活動。楊梅村有建於宋朝的青雲寺和仙亭寺;美坑洋的摩崖石刻上的文字,據鑑定,系女真文字,乃金兵過境時所遺留下來的。較有影響的近代人物蘇億,為回響孫中山革命,揭竿起義,擇取易守難攻的楊梅西乾天花寨為大本營,與北洋軍閥李厚基進行浴血奮戰,現在,天花寨是一個有名的景點。半嶺為0閩中游擊隊革命活動據點。楊梅鄉還有多處燒制陶瓷的古窯址,它們分別是楊梅村的“王坑窯”古陶窯址和白葉清代的下坂窯、侖仔邊窯、牛頭尾山窯、榮福堂後山窯。丁榮有27株上百年的古銀杏,每年產杏仁2500多斤,產值4萬多元。在大蛇、西乾、丘埕山等地也有古銀杏樹,現和順、上雲、西乾等村均種有銀杏。在德化眾多的民間傳統活動中,楊梅鄉的三通鼓可謂別具一格。通常以大鼓、鐘、鑼、大鈸、小鈸、嗩吶合奏。置大鼓於架上,兩人抬槓,鼓架上又置魁星一尊,大鏡一面,劍一把,架的周沿飾鮮花。-表演時,以一面藍白色彩旗作前導,旗竿尖端系兩條綬帶,由兩人反穿衣服,頭戴涼笠,手摯綬帶,分列鼓架兩邊,隨鼓樂聲三進-,反覆進行,配以嗩吶,鼓點由慢到緊,如此反覆三次叫“三起擂”。每逢元宵佳節,楊梅鄉亦有舞紙獅的習俗。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楊梅鄉境內峰巒迭起,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趨低緩,屬中山區。西部有鐵釘山、仙亭山,西北部有大帽寨、桃坪山,中部有青雲山、天花寨。這些山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

氣候

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85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60天。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楊梅鄉具有“山多、水足、礦富”三大自然資源優勢。全鄉林地面積138807畝,森林覆蓋率83%,立木蓄積量約656857立方米,以杉、松、毛竹為主。主要林副產品有木材、毛竹、筍乾、香菇、紅菇、茶油、松脂、棕、李、櫬、桃、油柿、板栗、杏仁、酸梅、茶葉等。

水資源

境內水力資源充足,楊梅溪橫穿南部,雲溪與順溪斜穿北部,在東南部匯為後亭溪,流向永泰縣大樟溪,河流水位落差較大,可供開發水電裝機l萬多千瓦,現已開發裝機容量1.2萬千瓦,居全縣前列。境內已建雷潭一級電站、雷潭二級電站、雷潭三級電站、紅菇林電站、扶楓林電站、同發電站、大傳電站和3.5萬伏變電站等。完成了楊梅至李田的電網改造,為楊梅鄉提供了可靠保證的電能質量。

礦藏資源

礦藏品種較多,儲量大,主要礦藏有黃金、銅、石灰石、煤、輝綠岩、月臘石、高嶺土、紫砂土等,石灰礦儲量達1000萬噸以上,還有鉛鋅、鈾等稀有金屬礦。境內有2家黃金選礦廠和2個石灰礦。

經濟

楊梅鄉經濟以農業、林業、水電和礦業為主,鄉鎮企業以水電、礦產品開採加工、竹木加工為主。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人民發揮“山多、水足、礦富”三大優勢,大力發展林業、電力、礦產三大支柱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建設邊貿集鎮,全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楊梅鄉盛產毛竹,很早就開始生產毛邊紙。1975年楊梅公社建造紙廠,年產包裝紙達20噸,後因技術落後於80年代停止生產。1998年成立青雲紙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瓦楞紙等,年產量達5000噸。同時,還發展竹木加工企業,現有竹木加工企業4家。
1996年實現“基本小康鄉”。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718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4300萬元,農業產值2880萬元;企業產值16700萬元;鄉財收入191.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35元;糧食總產量2425噸。

社會事業

楊梅鄉交通、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和楊梅至城關、楊梅至安村、楊梅至尤溪十字格通柏油路。2000年開通楊梅至伏口公路,打開楊梅東大門,形成一個連線泉州、福州、三明三個地區交通方便的三角地帶。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境內現有中學1所,國小3所,鄉村均設有文技校,適齡兒童入學率99%以上。1997年實現教育“兩基”達標,1998年獲得全縣教育工作督導評比一等獎。鄉設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所,其中有5個甲級衛生所,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村村通電、通郵、通車。電話裝機1060門,移動通信基站2個,聯通通信基站1個,泉靈通通信基站3個,通訊發達。
楊梅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新建了農貿市場(每月有逢2、7日的六個墟日)、計生服務所綜合樓、科技綜合樓、財政所辦公樓、派出所辦公樓、中學教學樓、楊梅郵電支局和日供水500噸的自來水廠,以及宣傳文化中心、燈光球場、田徑場和1.5公里街道路燈。新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全鄉已完成各村新村建設規劃,1996年以來先後動工興建了楊梅街、安村新村、雲溪新村和西乾新村,尤其是西乾農民別墅新村獨具特色,成為新村建設的精品。
楊梅鄉今後將圍繞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這條主線,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充分發揮“山多、水足、礦富”三大自然優勢,堅持加強農業、發展林業、壯大企業、培育礦業的發展思路,發展壯大林業、電力、礦產三大支柱產業,實施科教興鄉戰略,提高綜合競爭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建設邊貿集鎮,爭取於2007年實現“寬裕型”小康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