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梅樹,原名:楊梅,別名:山楊梅、朱紅、珠蓉,拉丁文名: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楊梅科、楊梅屬常綠喬木,樹皮灰色,老時縱向淺裂;樹冠圓球形。小枝及芽無毛,皮孔通常少而不顯著,幼嫩時僅被圓形而盾狀著生的腺體。葉革質,無毛,生存至2年脫落,常密集於小枝上端部分;喜酸性土壤。產於中國大部地區,生長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楊梅是我國江南的著名水果;樹皮富含單寧,可用作赤褐色染料及醫藥上的收斂劑。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分類,栽培技術,種植方法,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食用價值,使用價值,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5~15米。穗狀圓錐花序腋生;雄花序長6~8厘米,苞片密,覆瓦狀排列,每苞腋內有一雄花,雄蕊3~7;雌花序因分枝極縮短,僅有1~4能孕苞片而似穗狀,長2~3.5厘米,每苞片腋內生一雌花,子房有2細長鮮紅色花柱枝。核果橢圓形,略壓扁,熟時紅色,外面有乳頭狀凸起,外果皮肉質,多汁液及樹脂。
楊梅樹楊梅樹
楊梅、楊梅葉、楊梅根、楊梅樹皮都有藥用價值,詳見各條。
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以上,胸徑達60餘厘米;樹皮灰色,老時縱向淺裂;樹冠圓球形。小枝及芽無毛,皮孔通常少而不顯著,幼嫩時僅被圓形而盾狀著生的腺體。葉革質,無毛,生存至2年脫落,常密集於小枝上端部分;多生於萌發條上者為長橢圓狀或楔狀披針形,長達16厘米以上,頂端漸尖或急尖,邊緣中部以上具稀疏的銳鋸齒,中部以下常為全緣,基部楔形;生於孕性枝上者為楔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5-14厘米,寬1-4厘米,頂端圓鈍或具短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偶有在中部以上具少數銳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無毛,僅被有稀疏的金黃色腺體,乾燥後中脈及側脈在上下兩面均顯著,在下面更為隆起;葉柄長2-10毫米。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單獨或數條叢生於葉腋,圓柱狀,長1-3厘米,通常不分枝呈單穗狀,稀在基部有不顯著的極短分枝現象,基部的苞片不孕,孕性苞片近圓形,全緣,背面無毛,僅被有腺體,長約1毫米,每苞片腋內生1雄花。雄花具2-4枚卵形小苞片及4-6枚雄蕊;花葯橢圓形,暗紅色,無毛。雌花序常單生於葉腋,較雄花序短而細瘦,長5-15毫米,苞片和雄花的苞片相似,密接而成覆瓦狀排列,每苞片腋內生1雌花。雌花通常具4枚卵形小苞片;子房卵形,極小,無毛,頂端極短的花柱及2鮮紅色的細長的柱頭,其內側為具乳頭狀凸起的柱頭面。每一雌花序僅上端1(稀2)雌花能發育成果實。核果球狀,外表面具乳頭狀凸起,徑1-1.5厘米,栽培品種可達3厘米左右,外果皮肉質,多汁液及樹脂,味酸甜,成熟時深紅色或紫紅色;核常為闊橢圓形或圓卵形,略成壓扁狀,長1-1.5厘米,寬1-1.2厘米,內果皮極硬,木質。4月開花,6-7月果實成熟。
楊梅楊梅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喜酸性土壤。

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和廣東。日本、朝鮮和菲律賓也有分布。

分類

楊梅樹,原名:楊梅,別名:山楊梅、朱紅、珠蓉,拉丁文名: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楊梅目;楊梅科;楊梅屬;楊梅。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林地選擇與整地
楊梅喜濕耐陰,樹冠大,根系分布廣,楊梅園要求建在海拔低於800米,坡度小於45度,腐殖質層厚的,pH值為4.5-5.5的酸性黃壤、紅黃壤,向陰通風,便於集約經營,交通運輸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強、土層深厚之地。氣候條件為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在光輻射較大、熱量充分、冬春季積溫較高、夏秋降水分布適度偏少的小氣候條件下,優質、豐產性更顯著。
整地應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較小,坡面平緩的林地,開設環山梯土或梯田挖穴;坡度較大,地形複雜的林地,也挖1米見方的魚鱗穴或三角形穴,在以後的撫育中逐步改為窄帶形梯土。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
定植
楊梅的定植時間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氣溫已開始轉暖時,最好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此時定植單株成活率高。品種選擇應視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適合蘇州西山栽種的有荸薺種和烏紫楊梅。選擇健壯、根系豐富、無病蟲害的優質蘇州西山楊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內填入腐熟廄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適度淺栽,然後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並及時覆土,以免露根。蘇州西山楊梅雌雄異株,定植時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
楊梅樹(楊梅目楊梅科植物)
當年林地可間種一年生菜、藥或綠肥,以提高土壤肥效。幼樹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樹一年追肥兩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農家肥或過磷酸鈣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鉀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施後即覆土。第二次是在采果後,占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結果多施肥的原則,逐株在樹冠滴水線下開10-20厘米的溝,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鉀肥和30-50公斤土雜肥覆土。蘇州西山楊梅樹的肉質根容易損傷,開溝挖穴時避免傷根。果實發育期還可追施葉面肥,可噴施 0.2-0.3%磷酸二氫鉀或0.3%硫酸鉀等l-2次。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漬水等工作,確保蘇州西山楊梅的優質、高產。
楊梅楊梅
整形修剪
楊梅樹形以自然圓頭形為主。幼樹的修剪主要是定乾造型,培養早實豐產的樹體。一般採用“一乾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樹冠。即對定乾後萌發的新梢,選留3-4個生長強健、方位分布均勻、相互間有一定距離(約20-30厘米)的枝條作主枝,並在各主枝上選留2-3個副主枝或側枝,使之分布合理,層次分明,在3-5年內基本形成樹冠骨架。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的群體結構,調節生長與結實的關係,促進持續、優質、高產。整形修剪分為夏剪(開張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剝等)、冬剪(疏刪、回縮、短截)。
生長與結果的人工調控
(1)、抑梢促花保果
對於5年生以上生長勢旺盛的未投產樹、初結果幼樹及生長勢旺結果少的成年樹,在加強栽培管理的同時,於10月至翌年3月(以11月為最適期)土施多效唑。方法為:將樹冠投影面積內的土扒開,以見細根為度,將定量的多效唑與30倍左右的細土拌和後均勻撒在樹冠下,然後覆土;或在開花前噴800pp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終花期噴20-30ppm赤霉進行化學保果,3月上旬噴0.3%磷酸二氫鉀溶液,隔10天噴一次,連噴2次,以提高座果率。5年生以下的幼樹不宜施用。土施只可每隔4-5年進行1次,葉施也要間隔 1-2年進行1次。
楊梅楊梅
(2)疏花疏果
一般於2月至3月中旬,對花芽分化過多的大年樹,全樹均勻短截結果枝1/5-2/5,同時每株施尿素等速效氮0.5-1千克,促發營養梢;或在盛花期用“疏5”200倍液或“疏6”100毫克/千克液進行化學疏花。疏果多在謝花後20天,根據樹體掛果數,適量進行,一般是樹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通常進行2-3次;也可視樹勢靈活進行。
適時分批採收
楊梅果實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採收。在全樹 20%果實成熟時即可開始採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以清晨或傍晚採收為宜,避免雨天或雨後初晴時採收。蘇州西山楊梅果實無果皮保護,極易擦傷,應輕采、輕放、輕運。所采果實盛於底部和四周襯有新鮮類或柴草的小竹籃或小竹簍中,隨采隨裝,減少擠壓。每籃 (蘿)不宜超過5千克,以利於果實完好、新鮮、好銷。

病蟲害防治

楊梅的抗逆性強,病蟲害極少發生。不過,因生態環境變遷大範圍的種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蟲害觀察和綜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蟲害有長白蚧、捲葉蛾袋蛾類害蟲。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赤衣病、癌腫病等。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及時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園,清除落葉和雜草,集中燒毀。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楊梅是我國江南的著名水果;

使用價值

樹皮富含單寧,可用作赤褐色染料及醫藥上的收斂劑。

觀賞價值

該種植物除野生外,已有長期的栽培歷史,由於經過人工栽培,培育產生許多園藝品種,曾勉從園藝學的觀點曾作了詳細的研究,並分別出6個變種,我們認為這些變種視為不同的園藝品種較為恰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