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梁燕芳

楊梁燕芳,即芳艷芬,原名周東仕,又名梁燕芳,1922年出生,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梁燕芳
  • 別名:芳艷芬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2年
  • 職業:演員
  • 出生地:恩平縣
個人簡介,經歷,

個人簡介

楊梁燕芳。楊,應該是冠夫姓。在台灣地區有“妻冠夫姓”的戶籍法規(在實際操作中,妻子有權就“是否冠以夫姓”作出自己的決定)
1959年,她在粵劇界最紅的時候,結識了名醫楊景煌,後來結為夫婦。
梁燕芳,即芳艷芬,原名周東仕,又名梁燕芳。1922年出生於恩平縣東成南坑瓏村的一個農家。3歲時,她的父親周瑞強因家境困難,把她送給鄰鄉歇馬村梁簪姑撫養。梁簪姑是清代鹹豐進士、台(灣)澎(湖)兵備道兼提督學政梁元桂之孫女。她承祖父餘蔭、豐衣足食。簪姑喜愛束仕聰明活潑,以親生女兒相待,把周束仕易名梁燕芳。
1925年,燕芳到梁家不久,便隨養母遷居廣州。簪姑是個戲迷,愛看粵劇,每次必攜同燕芳觀看。小燕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居然哼出幾句粵曲來。她愛唱愛跳,有時肩挑著一對屐,蹦蹦跳跳;有時端坐在留聲機旁,摹仿著唱片的曲牌學唱。她的舞姿優美,聲音甜潤。適鄰家王九,對粵劇藝術頗有造詣。王九也欣賞燕芳的精靈,而接受簪姑的邀請,願為燕芳的開山師傅。
王九根據粵劇的特點,悉心教她學走圓台,踏碎步,練聲帶,學唱腔,從粗到細,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燕芳認真學習,細心揣摩,很快就學到粵劇藝術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藝。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粵劇的技藝不斷提高,不久,九叔便推薦她到戲班工作。燕芳開始走上粵劇藝壇,由音樂家易劍泉替她取名。芳艷芬

經歷

10歲進入著名的國聲劇院,11歲便與紅線女進入-勝壽年粵劇團。”當時,曾被譽為一對活潑美麗的“小宮燈”。此後,她隨名伶衛少芳、馬師曾等邊學邊演。自參加了名伶眾多的大班後,使她有了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技藝有更長足的進步。
抗戰勝利後,白玉堂組班,正式受邀請擔當正印台柱,從此奠定了她的藝術地位。
此後她在廣州與白玉堂何非凡新馬師曾等合作,尤以大龍鳳劇團與新馬師曾、馮鏡華、綠衣郎等同台演出,成為粵劇界中的名旦。她先後演出了《斷腸人對斷腸碑》、《多情孟麗君》、《寶玉哭晴雯》、《桃花扇》、《夜祭雷峰塔》、《陳世美不認妻》等粵劇傳統劇目。
1952年,芳艷芬自組戲班,獨樹一幟,風靡一時。隨後,她率團赴南洋作巡迴演出。
1953年,她從南洋歸來,曾在香港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宴請粵劇界、電影界、製片界等大批文藝界知名人士,真是盛況空前。
1953年,芳艷芬30周歲剛過,就被廣大觀眾推崇為粵劇“花旦王”。
婚後,退出藝壇。但她仍然依戀藝術,從未有停止活動,把藝術投向社會慈善事業。1984年,她與粵劇愛好者曾超群女士(「超群餅店」創辦人)合作,成立“群芳慈善基金會”及“群芳藝苑”等團體,研究藝術,灌錄唱片義賣,用作經費。
1987年10月間,她親自登台舉行慈善演唱會,這次共籌款1260多萬港元,分別贊助給港島10個慈善機構。到1988年,她為“群芳慈善基金會”籌得基金達4170萬港元,資助一批學校、慈善單位和醫院的建設,受到社會稱讚。她的慈善活動,由香港而至美國。早在1985年,群芳慈善基金會美國紐約分會特設加州路德大學、紐約丕士大學的“群芳東亞研究所”及“群芳獎學金”等機構,經常邀請著名學者來演講,或舉辦學習班,宣傳東亞文化,獎勵成績優異的東亞學生。
1990年,芳艷芬將她歷年積景的首本曲目,精心灌錄6張一套的雷射唱片——《芳腔新唱》。她在出版“序言”中說:“本人希望將粵曲傳統之精華及韻味保存……使其更臻完美。”《芳腔新唱》是一項藝術建設工程,也是芳腔的空前蕾萃,頗受港澳粵劇界和粵劇愛好者的重視。
功成名就,情系桑梓。她離開家鄉半個多世紀了,然而愛鄉之心誠切。開放改革後,她出資修建南坑壟村祖屋的同時,也幫助鄉親建造新居,鄉親們甚為感激。1998年6月華東地區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當時她剛從美返港,立即參與在快活谷馬場舉行的大匯演,並與蕭芳芳鐘楚紅等紅伶影星合唱《滔滔千里心》一曲,還將精心繪製的《富貴蝶來》畫幅,以及錄製卡式錄音帶2000盒獻給大會,當場拍賣,所得款全部賑濟華東災區。同年8月,廣州市文聯和文化局藝術委員會,借酬報她捐贈之機,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芳艷芬藝術欣賞會”,她與紅線女等同台演出,堪稱省港粵劇界一大盛事。省人大、省政府、新華社香港分社領導在會上發表講話和觀看演出,各大報分別作了報導和發表評論文章,大加稱讚,恩平人民特為她送上了大花籃,表示祝賀?
“花旦王”芳艷芬,憑著熱心推廣粵劇藝術,並鼎力支持慈善事業,獲授香港2003年銅紫荊星章
2004年,獲嶺南大學頒發「榮譽社會科學博士」,以表彰她多年來對社會、文化事務的熱心參與和貢獻。
201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