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民俗文化館,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 地址:天津市西青區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基地地址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柳口路與尊美街交口南50米。所獲榮譽2023年12月,經天津市智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申報,入選天津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此外泥人張彩塑、民間剪紙、楊柳青風箏、民間花會道具以及民俗陳列,充分體現明末清初建築風格的石院復原陳列。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內的石府戲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獲得榮譽 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化先進集體、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館內“新中國反腐敗...
楊柳青民俗風情旅遊街(明清街)是位於天津市境內的旅遊景點,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基本概況 楊柳青民俗風情旅遊街(明清街)坐落於石家大院東側,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再現古鎮楊柳青商賈雲集的街景盛況。其一期採用長街和葫蘆罐式相結合的建築模式,為一層、二層、最高不超過三層,錯落有致、...
楊柳青古鎮景區,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中心,素有“北國江南”、“沽上揚州”的美譽。楊柳青古鎮景區擁有多個景點,包括4A級景區石家大院、2A級景區安家大院、2A級景區楊柳青年畫館以及楊柳青民俗文化館。2021年11月5日,楊柳青古鎮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館內珍藏自明代以來楊柳青木版年畫萬餘張,畫版六千四百餘塊。它的建立對研究天津以及中國北方地區的民俗民風,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楊柳青木版年畫具有重要的作用。歷史沿革 1949年天津解放,張映雪和馬達、肖肅、戚單等同志到天津楊柳青鎮拜訪了幾位老藝人,了解到藝人失業,生活困苦,並派當時在文化科工作的張老槐、...
楊柳青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燈節,都會舉行民俗文化文化活動,一般是會(高蹺、秧歌之類的民俗表演)和燈展;每年正月十五街道上就掛滿了古式的燈籠,有大紅的園燈也有木製的方燈,民間一直流行著“正月十五逛燈溜百病”的老話,人們都在十五十六的晚上走上街頭——鑽燈。就是在掛燈的地方下邊走過去,這樣可以消除...
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挖掘、搶救、保護楊柳青木版年畫,對天津地區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畫乃至中國美術發展狀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傳承人物 霍慶順,男,1952年11月出生。2007年6月,霍慶順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天津市申報。
挖掘、搶救、保護楊柳青木版年畫,對研究天津地區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畫,乃至中國美術史等方面均體現出重要價值。她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津市楊柳青木版年畫於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專業性試點項目。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
北京錦繡新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2013年1月 來源 專題片《追尋文明的腳印》(共250集)時間 時長:10分鐘 簡介 天津是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北方文化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它孕育出了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的楊柳青年畫、享譽津京的風箏扎制技藝、剪紙和“泥人張”彩塑等民間藝術奇葩,展現了中國民俗文化特有的...
90YZⅨ-1牛角山張氏祖傳中醫術儀征市新集鎮文化站 民俗 (總計12項)91YZⅩ-1揚州三把刀▲揚州市烹飪協會揚州市沐浴協會揚州市美發美容與攝影協會 92YZⅩ-2冶春風情文化揚州富春飲服集團有限公司冶春茶社 93YZⅩ-3揚州船娘風情文化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 94YZⅩ-4觀音山香會維揚區文化館 95YZⅩ-5菱塘回族...
等4家木版年畫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畫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木版年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發展歷史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年畫中鬥神的歷史最為悠久,...
該堂始建於1875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無論總體格局、建築風格,還是藝術裝飾,皆反映清末民初文化遺韻和民俗民風。現闢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始建於1875年,占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長96米,東西寬62米,占地面積6080平方米,其中...
是“木版年畫及其守望者的頌歌”。該片以人文性與情感性見長,在一個個人物故事的講述中呈現木版年畫的深邃與廣闊;有著400多年發展歷史的楊柳青木版年畫,雖然逐漸遠離人們的視線,其日常生活屬性不斷減弱,但其關聯社會民俗、承載集體記憶和創造精神的文化價值與審美意識得以突顯。(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閆立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