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軒墓

新修復的楊松軒陵園坐落在華縣少華鄉龍潭堡村北,整個陵園以楊松軒先生墓為中心,四周對稱、整齊地排列著36塊石碑,眾多碑文大多出自著名書法家之手,被譽為“陝東新碑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松軒墓
  • 地點華縣少華鄉龍潭堡村北
  • 被譽為:陝東新碑林
  • 特點:眾多碑文出自著名書法家之手
簡介,楊松軒生平,近現代史名人與楊松軒墓,

簡介

楊松軒墓楊松軒墓

楊松軒生平

楊松軒(1872—1928),陝西著名教育家。名鶴年,字松軒,龍潭堡(在今少華鄉)人。
楊松軒痛恨腐敗的清朝政府,產生民主革命思想,於宣統元年(1909)參加了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積極支援革命軍,為陝西軍政府抵禦清朝軍隊進攻而多方籌措糧餉。1912年3月,任陝西軍政府教育司次長。8月,擔任同盟會華州支分部負責人。次年,又當選為省議會議員,1917年當選省議會副議長。在省議會上,他曾提出增加留學生名額和教育經費,整頓全省國小教育和普及國民教育的提案。
1919年,他離開省議會,專心教育事業。同年4月8日,楊松軒與顧熠山、鄭雲章等人通力合作,在原兩等國小堂的基礎上創辦華縣私立鹹林中學,並擔任校董會董正,負責全盤工作。鹹林中學培養了許多政治活動家和科技文教界的著名學者,被譽為“陝東學府”。 楊松軒為實現自己的教育宗旨,費盡畢生心血,1928年12月,患腦溢血在學校去世。

近現代史名人與楊松軒墓

1、蔡元培、李大釗。
楊松軒去世後,應楊鐘健(楊松軒之子)之請,蔡元培先生曾撰《楊松軒君家傳》一文,記述了楊松軒生平事跡,稱讚楊松軒“所謂以教育事業終其身,如君者洵無間然焉。”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中國著名教育家,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楊鐘健在北大求學期間,蔡元培正在北大校長任內。蔡元培不但撰《楊松軒君家傳》,還曾為楊松軒之母、之父的墓表撰文,於1920年和1924年分別刻石碑樹於墓前。而楊松軒之父墓表中的銘文為李大釗撰。李大釗(1889—1927),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教授。
2、張伯苓、于右任。
張伯苓(1876—1951),天津人,南開大學的創辦人,中國著名教育家,周恩來總理敬重的老師。1930年,楊鐘健請其為楊松軒墓表撰文,張伯苓欣然命筆。張伯苓於1904年創辦私立南開學校,後發展成南開大學,對辦私立學校,“深知其艱苦”,因此在此文中說:“陝西華縣楊松軒先生,亦為辦私立學校者,其生平所遇之困窮,正多為余所深受。”張伯苓寫道:“先生與余從事教育事業,均遠在二十餘年前,時風氣未開,新學為人所反對,社會上對於辦學之阻撓,誠有吾人今日夢想弗及者。幸余所辦學校,在通商口岸,地方平靖,風氣較易轉移。而先生辟處西陲,隻身奮鬥,其所遇之艱難困苦,實百倍於余。”張伯苓在歷數楊松軒辦學成就後說:“設先生辦教育,不在縣城而在省會,不在西北而在東南,以先生精神毅力,其成效當不止此。”他稱讚楊松軒“實不愧為時代之先驅”。
張伯苓撰文的《華縣楊松軒先生墓表》,由於右任書丹,馬衡篆額,李書華撰銘,於1932年立石於楊松軒墓前。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國民黨元老,曾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還是著名書法家。馬衡(1881—1955),浙江鄞縣人,著名考古學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院長。李書華(1889—1979),河北灤縣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北大教授、中法大學代理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
上述蔡元培、李大釗、張伯苓、于右任等人撰文、撰銘、書寫的幾通石碑,現已成為珍貴文物,1982年被收藏於西安碑林。2002年重修松軒墓園時,這幾個墓表被刻石立於園內,供人瞻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