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東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延安市
-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
- 職業:工程師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
- 性別:男
履歷,相關研究,作品,編著和專著,研究內容,研究結果,
履歷
2001年出站後到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監測中心和上海水產大學工作,主要從事海洋生態學、生物學和數學等學科教學以及海洋生態學和生物地球化學領域的研究。
在2001年被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監測中心聘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2002年被青島海洋局一所聘為客座研究員。
在2004年6月被核心期刊《海洋科學》聘為編委。在2006年7月被核心期刊《山地學報》聘為編委。在2005年2月被核心期刊《海岸工程》聘為編委。
相關研究
曾參加了國際GLOBEC(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的研究計畫中的由十八個國家和地區聯合進行的南海考察(在海上歷時三個月);國際的LOICZ(沿岸帶陸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研究計畫中在黃海東海的考察及國際的JGOFS(全球海洋通量聯合研究)的研究計畫中在黃海東海的考察。而且也多次參加了青島膠州灣,煙臺近海的海上調查及獲取數據工作。參加了膠州灣等水域的生態系統動態過程和持續發展等課題的研究。目前,正在進行膠州灣和長江口的生態、環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研究。
作品
主要文章
1.楊東方,譚雪靜. 鐵對浮游植物生長影響的研究與進展[J]. 海洋科學, 1999,23(3): 48-49.
2.楊東方,詹濱秋,陳豫,張經. 生態數學模型及其在海洋生態學套用[J]. 海洋科學, 2000, 24(6):21-24.
3.楊東方,李宏,張越美,孫英蘭,張經[J]. 淺析浮游植物生長的營養鹽限制因子和方法[J]. 海洋科學,2000,24(12): 47-50.
4.Yang Dongfang, Zhang Jing, Zhou Zhigang. Effect of daytim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in Jiaozhou Bay[J]. Chinese Journal of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supp. 2001, 10: 23-34.
5.Yang Dongfang, Zhang Jing, Zhou Zhigang. Quantification of the growth process of phytoplankton in Jiaozhou Bay[J]. Chinese Journal of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supp. 2001, 10:129-142.
6.楊東方,張經,陳豫,孫英蘭 ,楊宇峰. 營養鹽限制的唯一性因子探究[J].海洋科學,2001,25(12):49-51.
7.Yang Dongfang, Zhang Jing, Lu Jibin, Gao Zhenhui,Chen Yu.Examination of Silicate Limit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Jiaozhou Bay, North ChinaⅠ.Silicate Being a Limiting Factor of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2, 20( 3): 208-225.
8.楊東方,高振會,陳豫,劉展,丁德文. 矽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研究動態[J]. 海洋科學,2002,26(3):35-36.
9.楊東方,高振會,王培剛,孫培艷,李欽亮. 光照時間和水溫對浮游植物生長影響的初步剖析[J]. 海洋科學,2002,26(12):18-22.
10.Yang Dongfang, Zhang Jing, Gao Zhenhui Chen Yu, Sun Pei-yan. Examination of Silicate Limit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Jiaozhou Bay, North China Ⅱ. Critical Value and Time of Silicate Limit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Growth[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3,21(1) : 46-63.
11. Yang Dongfang, Gao Zhenhui, Chen Yu, Zhang Jing, Wang Pei-gang. Examination of Silicate Limit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Jiaozhou Bay, North China Ⅲ. Judgment Method, Rules and Uniqueness of Nutrient Limitation among N, P, and Si[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3, 21(2):114-133.
12.楊東方,高振會, 孫培艷,李欽亮, 陳立婧. 浮游植物的增殖能力的研究探討[J]. 海洋科學,2003,27(5): 26-28.
13.楊東方,高振會,崔文林,孫培艷,曲延峰. 用定量化生態位研究環境影響生物物種的變化過程[J]. 海洋科學, 2004, 28(1): 38-42.
14.Yang Dongfang, Gao Zhenhui, Zhang Jing, Cui Wenlin, Shi Qiang. Examination of Daytime Length’s Influence on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Jiaozhou Bay, China[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4, 22(1): 70-82.
15. Yang Dongfang, Gao Zhenhui, Chen Yu Wang Pei-gang, Sun Pei-yan. Examination of Seawater Temperature’s Influence on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Jiaozhou Bay, North China[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4, 22(2): 166-175.
16. 楊東方,高振會,崔文林,曲延峰,周艷榮. 環境影響生物物種的變化過程[A]. 中國生態學會主編. 生態學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C].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338-339.
17. 楊東方,王凡,高振會,崔文林,霍素霞. 膠州灣的浮游藻類生態現象[J]. 海洋科學,2004,28(6): 71-74.
18.Yang Dongfang, Gao Zhenhui, Cui Wenlin, Wang Pei-gang. Environment variation process of affecting biologic species quantified with niche[A]. In: Feng Changgen, Huang Ping, Ma Yang, Wang Yajun, Li Shengcai, Su Qi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4, 1(2): 322-327.
19. 楊東方.膠州灣浮游植物生長的生態變化過程[A]. 張玉台主編.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C].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10-110.
20. 楊東方,高振會,崔文林,王培剛,於子江. 定量化研究物種變化過程的動力[J]. 社科研究,2004,3: 145-148.
21. Yang Dongfang, Chen Yu, Gao Zhenhui, Zhang Jing, Wang Fan. Silicon limitation 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its destiny in Jiaozhou Bay, China Ⅳ Transect offshore the coast with estuaries[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5, 23(1): 72-90.
22.Yang Dongfang, Gao Zhenhui, Wang Pei-gang, Sun Pei-yan Liu Shuang. Silicon limitation 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its destiny in Jiaozhou Bay, ChinaⅤ Silicon deficit process[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5, 23(2): 169-175.
23.楊東方, 高振會,張洪亮,周艷榮,趙升. 膠州灣海洋生物資源變化的探究[A]. 王如松 主編 循環、整合、和諧—第二屆全國複合生態與循環經濟學術會論文集[C].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330-332.
24.楊東方,高振會,孫培艷,楊應斌,馬媛. 膠州灣初級生產力的時空變化[A]. 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論文集[C]. 青島: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131-144.
25.楊東方,王凡,高振會,孫培艷,石強. 長江口理化因子影響初級生產力的探索Ⅰ. 營養鹽限制的判斷方法和法則在長江口水域套用[J]. 海洋科學進展 2005,23(3): 368-373.
26.楊東方,高振會,張洪亮,趙升,李梅. 海洋生物資源的變化[A]. 中國海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C]. 銀川: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201-204.
27.楊東方,高振會,王培剛,胡均,周春瑩. 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種植關係的研究[A]. 農業生態學與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C]. 廣州: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189-193.
28.楊東方,高振會,盧青,馬文齋,唐偉. 海洋生態變化對近海局部戰爭的影響[A]. 第二屆軍事海洋戰略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801-803.
29. Yang Dongfang, Chen Yu, Gao Zhenhui, Zhang Hongliang, Liu Shuang. Silicon complementary mechanism in the earth ecosystem[A]. In: Feng Changgen, Huang Ping, Ma Yang, Wang Yajun, Li Shengcai, Wang Yajun, Su Qi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6, 2(1): 636-645.
30. 楊東方,高振會,王培剛,於子江,石強. 營養鹽矽和水溫影響浮游植物的機制[J]. 海洋環境科學,2006,25(1): 1-6.
31.楊東方,王凡,高振會,陳永利,謝利. 長江口理化因子影響初級生產力的探索Ⅱ. 磷不是長江口浮游植物生長的限制因子[J]. 海洋科學進展, 2006,24(1): 97-107.
32. Yang Dongfang, Gao Zhenhui, Sun Pei-yan, Zhao Sheng, Zhang Youchi. Silicon limitation 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its destiny in Jiaozhou Bay, ChinaⅥ The ecological variation process of the phytoplankton [J]. Chin. J. Oceanol. Limnol. 2006, 24(2): 186-203.
其中文章2、3、6、8、10、11被美國的≤化學文摘≥(CA)收錄。文章7、10、11、14、15被美國的≤生物文摘≥(BA)收錄。文章20被香港的≤社科研究≥評為優秀論文。文章18被≤科學技術會議論文索引≥ (ISTP)收錄。文章28被≤第二屆軍事海洋戰略與發展論壇≥評為優秀論文
主要文獻
1. Cui, Maochang, Lian, Shumin, Yang Dongfang. Zorita, E, Coast sea level and Asian monsoon system a downscaling exercise for Chinese coast[J]. Chin. J. Oceanol. Limnol. 1998, 16(2): 108-121.
2. 高振會,孫培艷,霍素霞,劉霜, 楊東方. 膠州灣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A]. 中國生態學會主編. 生態學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C].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337-338.
3. Gao, Zhenhui, Sun Peiyan, Yang Jianqiang, Qu Yanfeng, Yang Dongfang Variation of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 in Jiaozhou Bay[A]. In: Feng Changgen, Huang Ping, Ma Yang, Wang Yajun, Li Shengcai, Su Qi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4, 1(2): 362-364.
4. 高振會,楊東方,馬媛. 膠州灣複合生態系統的變化[A]. 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論文集[C]. 青島: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70-74.
5. 高振會,孫培艷,馬媛,楊東方. 膠州灣近岸的污染變化[A]. 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論文集[C]. 青島: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45-150.
6. 高振會,楊東方. 渤海石油開發與油指紋庫建設[A]. 中國海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彙編[C]. 銀川: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36-337.
7. Gao Zhenhui, Sun Peiyan, Ma Yuan, Wang Xinping, Yang Dongfang. Effect of coastal pollution on Jiaozhou Bay[A]. In: Feng Changgen, Huang Ping, Ma Yang, Wang Yajun, Li Shengcai, Wang Yajun, Su Qi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6, 2(1): 633-635.
文章3被≤科學技術會議論文索引≥ (ISTP)收錄。
編著和專著
1. 楊東方編委 1995, 常微分方程與拉普拉斯變換,112-144。虞孝珍,郭懷蘭主編 醫用高等數學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1-344。
2. 楊東方 高振會 王培剛 崔文林 著 2005 膠州灣浮游植物的生態變化過程與地球生態系統的補充機制 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 1-182。46萬字。
研究內容
1. 海洋-大氣在太平洋北部的大尺度的變化過程及成因。2. 建立包括光、溫、營養鹽及水文特徵在內的多生態因子和初級生產力的數學模型、海灣物質輸運和物質平衡模型,並且模擬海灣的周年初級生產過程和季節變化。通過海洋生態現象和生態環境闡明浮游植物的長期演化規律和主要受控機制。3. 研究東海陸架邊緣海洋碳通量,包括顆粒有機碳(POC)、顆粒無機碳(PIC)及懸浮體(SPM)等,來了解全球物質循環和確定海洋吸收、貯存和轉移碳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4.浮游植物生態學和生理學,建立理化因子(光、水溫、營養鹽N、P、Si)?初級生產力的模型,特別是岩源矽和生源矽從河流到大陸架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5.生態系統中,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的動態過程和營養鹽Si控制浮游植物生長的機制。所有的這些研究都是採用數理統計、微分方程、突變理論、微分方程穩定性理論、極限環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和攝動理論等分析方法。
研究結果
1. 研究膠州灣營養鹽矽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建立相應的動力學模型,計算出膠州灣的浮游植物吸收營養鹽矽的量,浮游植物對矽的內稟轉化率和營養鹽矽的量對浮游植物的吸收與水流稀釋的分配比例。
2. 按照限制初級生產力的營養鹽矽的變化,首次提出劃分初級生產力的值的範圍分為三個部分:矽限制的初級生產力的基礎值,初級生產力的幅度和初級生產力的臨界值。通過浮游植物對營養鹽的吸收比例,定量化的闡明營養鹽矽限制浮游植物生長的閾值和閾值的時間以及初級生產力受矽限制的閾值。詳細闡述了營養鹽矽限制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的動態過程。
3.分析認為,在整個膠州灣不存在N、P的限制,營養鹽矽在每年的春、秋、冬季呈現年周期變化限制膠州灣的浮游植物的生長。在膠州灣有些海域的浮游植物生長一年四季一直都受到營養鹽矽的限制。
4.提出營養鹽限制的判斷方法和絕對限制法則、相對限制法則,並認為必須要同時滿足,才能確定浮游植物生長限制的營養鹽元素,且限制營養鹽是唯一的。
5.嘗試考慮太陽光的熱能給水體的能量輸入和水體生態系統的浮游植物的生長過程。分析認為,光輻射和光照時間分別決定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化學過程與酶催化過程兩個方面,展現了膠州灣的光照時間如何影響水溫,水溫如何影響浮游植物生長的過程。通過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力提出了新概念:浮游植物的增殖能力,定量化的闡述了浮游植物有夏季的單峰型(1回)增殖和春、秋季的雙峰型(2回)增殖的機制。
6.運用統計和微分方程等數理工具,建立了初級生產力—矽酸鹽—水溫等多個動態模型,定量化闡明膠州灣生態系統浮游植物生產過程及理化因子的綜合調控機制。並且闡述了浮游植物生長的理想狀態與赤潮產生的原因。
7.提出了地球生態系統的三大補充機制:地球系統的營養鹽矽補充機制、地球系統的水溫補充機制和地球系統的碳補充機制。剖析目前地球發生的現象,解釋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的現象成因,預測了人類影響的地球發展趨勢。
8.研究發現,長江口水域磷酸鹽濃度與初級生產力的斷面分布和時間變化的分析表明,磷酸鹽濃度並不一定離岸越遠越低,也沒有周期性的季節變化;初級生產力的值幾乎不受磷酸鹽濃度變化的影響;根據營養鹽限制的判斷方法和法則(Yang et al., 2003; 楊東方等,2001),在長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磷不是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僅靠氮和磷比值來得到磷限制或氮限制的結論是不完善的。
9.研究發現,通過對長江口水域磷酸鹽來源的分析,認為長江口水域的東、南、西、北部均有提供磷酸鹽濃度的來源:長江、台灣暖流、氣旋型渦旋和32°N的上升流,向長江口水域以不同時間、方式和強度提供不同的磷酸鹽濃度。通過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證明了在長江口的淺海區南側有上升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