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箕

楊承箕,1920年生,雲南硯山縣人,黃埔軍校十六期防化兵科畢業。抗日戰爭時,參加過宜昌戰役等。1949年12月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作戰組參謀,參加了昆明保衛戰。曾任雲南黃埔軍校同學會硯山聯絡組組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承箕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0年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十六期防化兵科
  • 出生地:雲南硯山縣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愛好,黃埔同學會硯山聯絡組負責人,

人物經歷

楊承箕1954年轉業後,負責創建了國有硯山第二建設公司,設計並完成了硯山郵電大樓及城子山公園長壽樓等硯山縣主要工程。其後,試製無煙煤成功,在全縣推廣,並首創節能煙灶及各種烤爐,掀起了全縣節能改灶運動。1980年底,楊承箕帶領公司率先在硯山進行國企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1985年該公司被評為省級先進單位,受到了省政府表彰;楊承箕在硯山縣是第一個被國家評定為建築工程師職稱的人。

愛好

楊承箕喜愛地方歷史研究和傳統詩詞,雖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他愛學習、善思考,勤動筆,曾任州、縣政協委員,文史資料特約撰稿員,州、縣文聯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等。他積極發揮特長,為地方文化建設作貢獻,其創作的作品曾在省、州、縣等有關刊物發表,並多次獲獎。在毛主席誕辰100周年之際,其創作的律詩一首《緬懷毛澤東》、詞一闋《憶秦娥.合作協商治滄桑》入選了《政協委員詩詞選》;其撰寫的《論中法戰爭擊斃孤拔爭議的見解和臨洮大捷主要功臣“都督府”陸春近期史載何以名落孫山?》一文在北京《當代專家學者優秀論文集》發表後,得到了省、州、縣地方志部門和文化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表揚;現位於硯山郊外的陸春故居,經楊承箕執筆申報後列為縣重點文化保護單位;2002年,硯山文聯編輯出版了硯山縣第一部個人專輯《楊承箕詩詞集》該書榮獲中華詩聯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會、中國老年文化研究會共同評審的“中華詩聯優秀成果獎”,楊承箕同學被授予“老有所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其所寫的《發展先進文化繼承古代詩詞的優良傳統》一文入選中共中央黨校《理論前沿》雜誌所編的《三個代表的理論與實踐》叢書第三卷;《唐范相爭的時代背景一一兼論黨的愛國統一戰線政策》選入《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精選》下冊,並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授予的一等獎。楊本人也先後入編《當代文化藝術名人大典》、《優秀復轉軍人辭典》、《中國老年光彩人生》、《硯山城建志》等。

黃埔同學會硯山聯絡組負責人

作為黃埔同學會硯山聯絡組負責人,楊承箕還積極聯絡海外同學,幫助當地台屬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他曾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為台屬楊澤仙索回被侵占地基。由於工作突出,他先後被硯山縣委評為“統一戰線先進個人”、省黃埔同學會“優秀會員”。他經常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與同學們侃侃而談,他認為:發展不是關起門來發展,發展必須融入世界,當然包括祖國統一在內,祖國統一才是最大的發展,我們每個同學都必須有促進祖國統一的思維,要為促進祖國統一做力所能及的事。他與巴西黃埔同學楊新熙、台灣中華黃埔協會會長連行鍵夫婦等人保持著長期聯繫。
2005年,楊承箕先後撰寫了《反分裂國家法頒布的震懾與效應》、《論“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連宋訪問大陸是順應歷史潮流,民心驅動》等多篇文章寄給台灣同學,向他們宣傳祖國大陸的方針政策,希望他們為兩岸的共同發展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獲得了台灣同學的認可。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作為抗戰老兵,他撰寫了《吸取勝利的經驗和教訓,真正認識和應對侵略者》一文在《雲南政協報》上發表。2006年,楊承箕又寫了《跨海再握手》一文寄給台北同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