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倫

楊愛倫

楊愛倫(Ellen Young),美國首位女性亞裔州眾議員,出生於台灣,祖籍廣東,從小生長在台灣省的部隊家屬大院,1977年隻身來到美國。此後在美國的經歷是當年年輕的愛倫完全沒有想到的。離婚、再婚、家庭暴力、車禍、憂鬱症接踵而至,重重磨鍊讓她最終學會“不自憐、不自憫,靠自己站起來,停止哭泣;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自救後幫助別人。”30年來,她在社區做義工超過28年,即便是懷有身孕時也沒有停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愛倫
  • 外文名:Ellen Young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議員
  • 主要成就:美國首位女性亞裔州眾議員
  • 出生地:中國台灣
  • 祖籍:廣東
  • 性別:女
人物經歷,孩提時代,單親媽媽,母女情深,主流社會,成為議員,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楊愛倫出生在中國台灣省,母親是江蘇人,父親是廣東人,她從小生長在眷村(台灣省的部隊家屬大院)。小時候,楊愛倫在學校常常受欺負,挨了打也不敢還手,只會哭。有一次,一個女孩子仗著人多勢眾欺負她。她實在氣不過,咬了那個女孩子一口,人家反倒惡人先告狀。為了使她學會勇敢,媽媽要帶著小愛倫去找那個女孩講理。但即使有媽媽壯膽,愛倫還是不敢去。說到這裡,楊愛倫笑了,“不知道那時候我為什麼那么膽小。但是後來,那個女孩成了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在香港發展得很好。每次我去香港,就住在她家,還拿著人家的鑰匙隨便出入,跟在自己家一樣。這次宣誓就職,她還特意從香港趕來參加呢。”
楊愛倫
楊愛倫
楊愛倫的膽怯,遭到了媽媽的嚴厲批評:出身軍人家庭、長在眷村的孩子怎么可以如此怯懦?媽媽恨鐵不成鋼,這使小愛倫心裡受到了震動,她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轉折點是在14歲,那時特別看不慣別人受欺負,似乎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我到處打抱不平,行俠仗義,性格完全變了一個樣,從自卑自憐,變得非常自信,勇敢了。”
從此,家庭生活並不富裕的楊愛倫,開始偷偷接濟周圍生活更加困難的小朋友,這也是她“服務社區”的源頭。一次,一個同學家裡困難交不出學費,愛倫在同學中發起募捐,短短一個月,她就為那位同學籌到了60萬台幣(舊台幣,相當於一個學生一年的學雜費),楊愛倫第一次嘗到幫助人的快樂。“我發現,讓自己和別人快樂原來那么簡單,在關心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得到極大的快樂,變得越來越開朗,還練出了膽識,練出了與人溝通的能力……”

孩提時代

楊愛倫總是被形容為“精明強幹、堅強勇敢”。她從小是個害羞的孩子,常常是躲在大人背後、拍照時往後退縮的小女孩。從楊愛倫上中學開始,她的性格便逐漸開朗起來。或許是青春期的叛逆,楊愛倫總是嚮往自由,渴望獨立。走過了那段青澀的叛逆期,楊愛倫對將來道路的方向看得越來越清楚了:無論去哪裡,我要出去闖蕩一番。
楊愛倫
楊愛倫
眷村里總是傳來這樣的訊息“某某家的女兒去美國留學了”,“某某家的兒子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每當楊愛倫的爸爸聽到這樣的訊息時,總是在飯桌上對她說:“我們家要是能出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博士生就好了。”或許楊爸爸只是隨口說說,但楊愛倫卻一直記在心裡。
25歲那年,楊愛倫在台灣一家大型公司當副總經理。當時公司要在美國開辦分公司,聽到這個訊息時,楊愛倫第一個把自己推薦給公司。
她回憶道,那時候很少有人想要出來闖蕩,不少人認為她想放棄這么高薪的工作而一個人去美國闖蕩時,都以為楊愛倫瘋了。那天,她在飯桌上告訴爸爸:“我要去美國工作,雖然不是讀書,但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得到這個機會。”
聰明伶俐的楊愛倫得到了公司的賞識,心懷雄心壯志,她於1977年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父母去飛機場送她的時候,她高興地向父母揮手:“別想我,我在外面闖蕩兩年,見見世面就回來。”當時的楊愛倫根本沒有想到今天在美國參政,她只想趁著年輕,做一番事業,讓眷村里其他的家長也在飯桌上說一句:“隔壁楊家的愛倫去了美國工作。”
到美國後,楊愛倫仍然發揮著她那份熱烈的“義工之心”,哪裡需要人,她就去哪裡做義工。1979年,已有身孕的楊愛倫也沒有停止做義工。她常常對女兒說:“知道嗎,你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就和我一起做義工啦。”女兒季華珊出世還不到一年,楊愛倫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脊椎神經被壓迫,全身動彈不得。除了手指能動之外,她全身處於癱瘓狀態。楊愛倫回憶起那段苦澀的經歷,幾度哽咽不能言語,但眼淚始終沒有掉下來。她說:“我知道我不能倒下去,如果我不能動,孩子怎么辦。那時候我知道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也是為了別人而活著。”
楊愛倫
楊愛倫(右四)
那一年除夕的早上,楊愛倫接到了媽媽的賀年電話。電話里傳來了父母溫暖的問候,還有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渾身不能動彈的楊愛倫正躺在床上,剛剛學會走路的女兒趴在床邊哭喊著要媽媽抱。
性格剛強的楊愛倫不想把自己的情況告訴父母,她打起精神,向平時一樣問候媽媽。可聽到媽媽的問候讓她一下子陷入悲痛當中,當天是過年,她不僅沒辦法做飯,就連起身抱抱起女兒都做不到。在沉默了幾分鐘後她終於哭了出來。
母親得知楊愛倫母女倆生活無法自理,立即飛往紐約照看她們。楊愛倫說,她這一輩子經歷過的困難很多,但她對家人總是“報喜不報憂”,只有那一次她以為自己的生活陷入了絕境,才會和家人訴說。有了家人的支持,楊愛倫很快康復,半年之後她便可以獨立行走。但車禍留下的後遺症也影響了她今後的生活——脊椎受傷,不能拎任何重物。
楊愛倫很慶幸自己能夠逃過此劫,她對記者說,經歷過癱瘓,才知道人的一生健康快樂是多么重要。從此以後,楊愛倫像一隻“浴火鳳凰”,更加堅強。

單親媽媽

女兒兩歲半時,楊愛倫成為了單親媽媽。遭受家庭暴力、失去工作,楊愛倫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另一種困境。每當她想要大哭,想要放棄時,看著身邊乖巧的女兒,她就會告訴自己“為了女兒,我要好好過下去。”
楊愛倫聽說在美國當醫生或者律師都會有不菲的收入,但沒有攻讀過任何專科學位的她,也只能在報紙上找律師助理之類的招聘廣告。經歷過磨難的楊愛倫顯得越發自信,她告訴律師樓“我會說英文、國語、閩南話、廣東話,還有台山話,如果你們不聘用我就太可惜了。”果不其然,對方被楊愛倫的自信和才華所吸引,聘用了她。每個星期楊愛倫都在律師樓上三天半的班,其餘時間照顧女兒。
每天早上她都要把女兒送去鄰居家看管,女兒淚眼婆娑,抱著她的腿喊“媽媽,我不要去鄰居家,我要和你在一起。”母女倆每天都要經歷這么一場“生死離別”。對於她們來說,對方就是唯一,對方就是她們生活的全部。

母女情深

繼承了母親的聰明伶俐,季華珊從小就學習成績出色,總是給媽媽帶回來獎狀,這是對楊愛倫最大的欣慰。季華珊從兩歲半就開始和楊愛倫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她們彼此理解,互相支持。母親為女兒付出,女兒為母親驕傲。楊愛倫稱女兒是“乖巧溫柔的寶貝”,女兒稱她為“世界上最能幹的媽媽”。
1989年,台灣省某機構為常年服務社區的楊愛倫頒發了“海外優秀青年獎”。同年,10歲的女兒季華珊也得到了128公立國小頒發的優秀學生獎。母女倆就像賽跑一樣,一起得獎、一起成長。
今年上半年當楊愛倫宣布要競選紐約州眾議員職位時,女兒毫不猶豫辭掉了華爾街律師事務所的工作,全力幫助母親參選,成為了她競選辦公室主任。楊愛倫說:“我知道女兒為了我犧牲很大。”但女兒卻說:“為了媽媽,就算付出一切也不是犧牲,那是我心裡想要做的。”
楊愛倫脊椎受過傷,手裡不能拿重物,女兒便就成了她的“小跟班”。在超市買菜時,是她的“菜籃子”;參加會議時,是她的“公文包”;在街頭競選時,自然就是她的“左右手”。這對默契的“母女搭檔”竟然配合得如此完美。

主流社會

“因為不參加選舉,就無法融入主流社會。”楊愛倫說得很乾脆,“華人移民都把精力放在維持生計上,長期以來參政意識弱,墨守‘自掃門前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信條,意識不到參政實際上是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的。在立法機構中,聽不到華裔的聲音,我們的特定訴求得不到反映,就無法改變華人的處境,永遠處於邊緣地位。自己的權益只有靠自己去爭取,而參政就是必由之路。”
為了推動華人參政,楊愛倫從最基礎的選民登記做起。她不知道站在街上攔過多少華人,為他們進行選民登記,動員他們參加投票。女兒季華姍從9歲就開始和媽媽一道在街頭進行選民登記。“同時,我還要追蹤、動員選民在選舉日出來投票。開始人們不理解,我遭遇過不少白眼。”
楊愛倫只有一個信念,要讓更多的華人移民參政,在立法機構聽到華人的聲音。為了加強與選民的聯繫,敦促他們投票,1994年並不富裕的楊愛倫花費1000多美元,買來一台電腦,用於查閱選民資料,進行選民教育。

成為議員

十幾年前,楊愛倫就意識到,不參加選舉,就無法改變華人的處境,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她開始和女兒走上街頭進行選民登記,動員華人投票。從最初的遭受白眼到漸漸獲得理解和支持,楊愛倫用堅持不懈的努力換得了成功。
2006年11月7日,楊愛倫作為紐約州眾議員、22選區民主黨候選人以高票當選紐約州史上第一位亞裔女州眾議員,開創華人參政的新紀錄。
楊愛倫在州參議員斯塔文斯基、劉醇逸、季華珊等人的陪同下步入美心酒樓,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無以倫比的興奮。劉醇逸進門後大聲的喊著,“我們來歡迎紐約歷史上第一位亞裔女性州眾議員!”義工和支持者們應聲起立鼓掌,人潮將楊愛倫包圍,記者登上椅子和飯桌對著楊愛倫及其競選團隊的成員瘋狂摁動快門。法拉盛嶄新的歷史,便在如此歡慶而激烈的場面下產生。
根據選舉局的數據,楊愛倫贏得36.27%即1889張選票,郝理升贏得22.93%即1767張選票,而朴容範贏得了29.80%即1552張選票。按照這樣的數據計算,楊愛倫和郝理升的差距為122票,但是楊愛倫競選辦公室策略長Evan Stavisk宣布的數字是140票。Stavisk堅稱,如果有人挑戰選票統計結果,也必然是徒勞的。“因為140票足夠說明楊愛倫優勢的顯著,不管誰對這個結果發起挑戰,它都經得起考驗。”
楊愛倫的陳詞並沒有想像中的長,她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一一點名感謝身邊的支持者身上。楊愛倫最後特意把季華珊推到了前台,她說,女兒從來不計較付出,陪伴她走過競選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女兒很可能成為她的州眾議員辦公室主任。
在致謝的過程中無數次被迫停頓,眼中閃著淚光,好象不努力克制就會哭出來一樣。在和女兒長時間擁抱的時候,楊愛倫閉上了雙眼,身邊的斯塔文斯基和劉醇逸不斷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楊愛倫表示,她甚至連哭的時間都沒有,她實在太高興了,她相信她會更好的服務這個社區,決不辜負支持者的信賴。
福壽老人中心主任王能說,他從始至終都相信,楊愛倫絕對會贏,因為只有她是符合選賢能標準的。杜彼得說,競選是暫時的,朋友是永遠的。從今以後,這個社區的各方各派應該更多的謀求合作,而不是走向分裂。
25學區委員朱寶琳說,她的態度從未改變,華人當選是社區的驕傲,大家將來應該放下彼此的成見,步調一致,放眼未來更寬廣的合作空間。
選民協會共同理事長葉漢中表示,他個人感覺華人本次投票率不如韓裔,這也是楊愛倫沒能獲得更高票數的原因之一。葉漢中強調,華裔選民不出聲對於整個社區的利益是有負面影響的,哪個族裔投票率高,才能說明哪個族裔在政治舞台上擁有更高的地位。

人物評價

楊愛倫遭遇過不幸,但她又很幸運擁有如此眾多的支持者。20多年前,她從未想過能在美國參政,做一個民選官員。20多年後,楊愛倫走著一條自己堅信不疑的道路,一條通往希望的道路。她說:“凡事都有兩面性,輸贏、哭笑對於我來說都很珍貴。如果沒有過去的磨練,就不會有今天的楊愛倫。人的一生不會都順利,我學會了在困難中激勵自己,讓自己學會往前看,就算是爬,也要向前爬。”
有一種女人,她會因為歲月的變遷和磨練蛻變得越來越堅強,她就像是浴火後的鳳凰,在熊熊火焰中重生。楊愛倫,就是那隻涅槃鳳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