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廣教育文選(套裝共3冊)》內容主要包括:《楊德廣教育文選:第一卷(1978-1989)》、《楊德廣教育文選:第二卷(1990-1999)》和《楊德廣教育文選:第一卷(2000-2009)》。《楊德廣教育文選(套裝共3冊)》主要介紹了作者在教育上的很多新觀點:高校體制可採取多種形式、從四所自辦夜校看廣開學路的廣闊前景、高等學校的計畫管理應和契約管理相結合、打破“死水一潭”促進師資流動、重才不在於授官、人才的培養要“產”“銷”對路、高等學校培養拔尖學生的探討、提倡“通才教育”有積極意義——與閻鳳高、李景成同志商榷、如何因材施教培養優秀學生、淺談高等學校要貫徹德智體三育並舉的方針、以及建立高等學校新的德育體制和德育教師隊伍之探討、關於兩種民主制度的對比、關於德育的地位首位和到位之探討、大學畢業生素質的社會評價及對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點子上、“角色”不能“錯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回顧及展望、告別不惑之年的思考——我國教育的成績、問題及對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德廣教育文選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491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楊德廣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770566, 756177056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楊德廣教育文選(套裝共3冊)》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楊德廣,1940年2月生於江蘇省江寧縣,就讀於南京市第九中學、華東師範大學。曾任華東師範大學團委書記、上海高教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大學校長、新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現任上海師範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震旦職業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高等教育學科組成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理論與政策、高等學校德育等。
自1978年至今,出版著作(含主編)40餘部,公開發表論文400餘篇;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點課題10餘項,有20多項研究成果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獎等不同獎項。專著《大學中專學生素質綜合測評》、《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現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分別榮獲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圖書目錄
《楊德廣教育文選:第一卷(1978-1989)》目錄:
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教學領域中去
以學習為中心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學位制芻議
因材施教育英才
獎學金制小議
高校體制可採取多種形式
從四所自辦夜校看廣開學路的廣闊前景
高等學校的計畫管理應和契約管理相結合
打破“死水一潭”促進師資流動
重才不在於授官
人才的培養要“產”“銷”對路
高等學校培養拔尖學生的探討
提倡“通才教育”有積極意義——與閻鳳高、李景成同志商榷
如何因材施教培養優秀學生
淺談高等學校要貫徹德智體三育並舉的方針
……
《楊德廣教育文選:第二卷(1990-1999)》目錄:
建立高等學校新的德育體制和德育教師隊伍之探討
關於兩種民主制度的對比
關於德育的地位首位和到位之探討
大學畢業生素質的社會評價及對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點子上
“角色”不能“錯位”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回顧及展望
告別不惑之年的思考——我國教育的成績、問題及對策
上海高等教育改革概況
高校教師隊伍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西方思潮與大學生思想心理的嬗變
高校畢業生分配工作的原則和計畫實施
為地方建設服務提高辦學效益
招收自費生是深化高教改革的重要措施
值得反思的幾個問題
大學生氣質和性格類型剖析
高等教育要主動適應經濟的轉軌變型
……
《楊德廣教育文選:第三卷(2000-2009)》目錄:
端正辦學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慶祝上海師範大學建校45周年
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
文明修身是素質教育的載體
教育的產業性與公益性
走後勤社會化改革之路
現代教育的歷史使命
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現代大學的性質與功能
建立一主多元的高等教育體制
建立中國特色的學分制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多樣化與質量保證
為查文紅們多做點什麼
經濟全球化與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關於教育公平與效率的哲學思考
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推動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來源、體系及偉大功績
……
後記
無論從資歷還是水平來說,我是沒有資格出教育文選的。由於長期來對教育工作的執著和熱愛,由於平時喜歡思考和寫作,留下了一些文章、報告、講稿,在同事、朋友和學生們的鼓勵下,湊集成這部三卷本計193篇、180萬字的教育文選。正如我在本書“自序”中所言,我是個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的實際工作者,非教育專業科班出身,沒有系統地學習和研究過教育理論,主要是立足於我國教育的現狀,立足於工作實踐,表述自己的思想、體會和看法。當我編輯完這部文選後,更感到自己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的貧乏,在教育觀念上的淺薄。因此文選的理論性、學術性不強,只不過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成熟的手記。重讀以前撰寫的文章,感到優點、缺點俱有。優點是現實性和真實性,講真話,講自己的看法,包括批評性的文章,建議性的文章,開誠布公、直言不諱。缺點是有些文章理性思考不夠;有些文章欠深思熟慮;有些文章是當時的講話稿、報告,不僅比較粗糙,而且不少引文、數據沒有註明出處;有些文章的內容有重複,因為在不同的場合講過、用過,於是編入文選後,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現相同的內容,為保持原文的完整性,為客觀地反映當時的觀念,我沒有刻意再加工和修飾。在此,深表遺憾和歉意。
序言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會出版“文選”。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讀中學和大學時,我在圖書館、書店看到一些名人、作家們厚厚的“文選”、“文集”時,總是肅然起敬,佩服之極,心想這些人真了不起,他們在短暫的人生里,居然寫出數百萬、上千萬字的文稿、作品,真是不可思議,簡直是“神仙”。我想,這些人就是“當他回首往事時沒有因碌碌無為而後悔”的人。在國中讀書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我就暗下決心,決不做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決不能在幾十年以後回首往事時而後悔。在敬仰、羨慕這些名人、作家之際,我更以他們為榜樣。在我成長的道路上,保爾·柯察金、吳運鐸、白求恩、張思德、老愚公、雷鋒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立志像他們那樣為社會、為人民多做點事,多出點力,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但從來沒想過將來要出“文選”、“文集”。
我出身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江蘇農村的一個貧農家庭。苦難的童年生活,艱難的青年生活,使我更加珍惜幸福、光明的新社會,珍惜來之不易的中學和大學生活。我於1954年至1960年在南京市第九中學讀書,1960年至1965年在華東師範大學讀書,這11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我受到了系統的、嚴格的、良好的教育,在德智體美能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全面發展。家庭的薰陶,老師的教導,黨團組織的培育,使我懂得了怎樣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懂得了怎樣求知成才,為什麼要求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