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復生(1934—1994年) 曲藝編劇、戲曲活動家。祖籍河北省通縣。他出身於工人家庭,九歲入國小,四年後輟學。15歲入中學,一年後因病退學。17歲考入遼東省聯社統計會計訓練班學習,半年後畢業分配到遼陽市聯社工作。他愛好文藝,常向市工會業餘藝術團的演員學習,肯鑽研。1957年演過山東快書《兩頭忙》,從此走入文藝圈。1959年調入市襄平區文化館,任副館長。此間,他拜燈塔閻先生為師,學三弦和平谷調大鼓。還自編自演了平谷調大鼓《兩頭忙》和《插秧姑娘》,在遼陽城鄉頗受歡迎。1960年他首次引進了《天津時調》曲種,並研究、觀摩、編寫、演出、指導和教唱單弦、天津時調、平谷調大鼓、西河大鼓、北京琴書、山東琴書、京東大鼓、山東柳琴等曲種和曲目,先後培養了一批曲藝演員和演奏員,充實了專業隊伍。1964年他編導、伴奏的天津時調《紡織姑娘》參加鞍山地區職工文藝會演,獲作品獎和優秀演出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復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4
- 逝世日期:1994
- 職業:曲藝編劇、戲曲活動家
- 祖籍:河北通縣
人物簡介,職業歷程,
人物簡介
楊復生。祖籍河北省通縣。他出身於工人家庭,九歲入國小,四年後輟學。15歲入中學,一年後因病退學。17歲考入遼東省聯社統計會計訓練班學習,半年後畢業分配到遼陽市聯社工作。他愛好文藝,常向市工會業餘藝術團的演員學習,肯鑽研。1957年演過山東快書《兩頭忙》,從此走入文藝圈。1959年調入市襄平區文化館,任副館長。此間,他拜燈塔閻先生為師,學三弦和平谷調大鼓。還自編自演了平谷調大鼓《兩頭忙》和《插秧姑娘》,在遼陽城鄉頗受歡迎。
職業歷程
1960年他首次引進了《天津時調》曲種,並研究、觀摩、編寫、演出、指導和教唱單弦、天津時調、平谷調大鼓、西河大鼓、北京琴書、山東琴書、京東大鼓、山東柳琴等曲種和曲目,先後培養了一批曲藝演員和演奏員,充實了專業隊伍。1964年他編導、伴奏的天津時調《紡織姑娘》參加鞍山地區職工文藝會演,獲作品獎和優秀演出獎。他編導的相聲(服務新風>也同期獲作品獎和優秀演出獎。“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進入“五·七”幹校。1969年調入市樣板戲學習班任編劇、演奏員。1971年任樣板戲歌舞隊副隊長,兼任曲藝編導、作曲。這期間主要作品有:天津時調《軍民魚水情》、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等。1973年3月他編導、編曲並伴奏的單弦《五斤綠豆》參加遼寧省大連片專業調演時,引起了轟動,受到同行的一致稱讚,被選作大會交流演出的壓軸節目,此作品在遼陽地區久演不衰。1973年10月他調入市民眾藝術館任副館長。此後他多次組織了全市性的曲藝調演、匯演工作並組織了曲藝名家講座。1975年他在天津時調《雨夜練新人》編曲時,大膽地借鑑了單弦曲牌[四板腔]等音調,在保持了天津時調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形成了曲調優美、高亢、節奏感強、時代氣息濃的特點。準確、完整的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具有遼陽特色的天津時調唱段。他還擔任了《遼陽民眾藝術》主編;承擔了《遼陽民間音樂集成》及《遼陽民間舞蹈集成》的前期組織工作。他曾給駱玉笙先生唱過京韻大鼓,受到駱先生的贊評和欣賞。因此在1979年全國恢復曲藝家協會時,她親自提名楊復生為全國曲協會員。1988年他調入市戲劇藝術研究所任所長。主持了《遼陽戲曲志》的修補、拾遺工作和《遼陽曲藝志》的前期組織採訪等工作。他是全國曲協會員,遼寧曲協會員,遼陽市曲協副主席,遼寧省民眾文化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