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岩,出生於錫雕世家,今年75歲,是國內目前僅存的錫雕工藝大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峰岩
- 國籍:中國
- 職業:錫雕工藝大師
- 主要成就:是國內目前僅存的錫雕工藝大師
- 性別:男
- 簡介:今年75歲
個人簡介,錫雕泉州東西塔,
個人簡介
楊峰岩簡介楊峰岩,出生於錫雕世家,今年75歲,是國內目前僅存的錫雕工藝大師。“泉州文廟燈會上展出的這對錫雕萬字風釵宮燈的原型就在故宮裡掛著。”老人神秘地說。 創辦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的“連發祖鋪”是泉州城最古老的錫雕鋪,楊峰岩則是第五代傳人,14歲起便跟隨父親楊炳坤學習錫雕工藝。今年7月,這位錫雕大師將赴北京參與故宮錫雕宮燈的修復工作。
唐宋時期,泉州的錫雕工藝隨著泉州港的繁榮而逐漸發達。到了明代,從事錫雕的商鋪越來越多,一條專業打錫巷應運而生。清朝最繁盛時,這條當時僅有兩三米寬的小巷,除了剪刀鋪和染房外,僅打錫鋪就有二三十家之多。
“當時的泉州人做嫁妝,以錫製品多少論排場,稱為做妝奩。大戶人家的祀桌、客廳擺設和整套日用品都用錫來製作。有的還專門從東南亞買回純錫,請三五位錫雕名匠上門做半年。”楊峰岩回憶說。
上個世紀20年代,隨著鏡子、保溫瓶、花屏等新生活用品的出現,連發祖鋪改名為“建發鏡器花屏店”,錫雕只是作為鏡框、花屏上的一點裝飾圖案而得以保留。到了40年代,打錫巷裡不再有錫雕鋪,錫雕用品被新的商品徹底取代。
195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峰岩的父親楊炳坤看完戲曲《天仙配》後,覺得戲裡的“天宮”很漂亮,遂採用錫雕工藝製作“天宮”,引起當時泉州市文化局的關注。文化局撥給楊家九口人兩年的生活費,讓他們專心研究錫雕,製作泉州的代表建築“東西塔”,以拯救這項瀕臨消失的古老民間藝術。
楊峰岩和父親耗時一個多月,測量了東西塔的每一扇窗,每一道梁,按1:200的比例畫圖、製作模具,歷經3年時間,終於用5000多個錫雕零件製作成了第一對錫雕“東西塔”。
此後,楊峰岩在父親指導下開始設計、製作錫雕工藝品,其精心製作的“東西塔”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並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有的作品還被選為高級禮品贈送給外國元首。
楊峰岩說,政府當年的兩年撥款扶持使楊家的錫雕手藝得以傳承,自己開始潛心研究錫雕工藝,使錫雕宮燈在50多年後的泉州元宵燈會上重現身影。
為將錫雕工藝轉化成工藝日用品,楊峰岩推陳出新,採用現代技術研究出鋼、銅多元合金模具和矽膠模具,並結合照相製版、電鑄、三維電腦雕刻等技術,使錫雕工藝品目前可以大規模地進行生產。楊家的“連發祖鋪”在楊峰岩的苦心經營下,目前已發展成為能夠批量生產出口錫雕工藝品的企業。
“我們每年參加廣交會,接的都是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埃及等國家的訂單,工藝品種類很多,有西洋棋、座鐘、卡通塑像、首飾盒和燭台等,星球大戰系列錫雕是目前電影玩偶中最暢銷的。”
出生於錫雕世家第五代傳人,在發揚傳統民間錫雕藝術,創新出工藝品日用化、實用化。自營連發工藝品公司,承傳傳統錫雕技術製作,恢復傳統北京故宮“宮燈”,傳承創新將封建錫雕製品,創新為石建築錫雕模型。如泉州東西塔、故宮聞名於世的角樓等,製作微宿模型引起藝術界的高度好評。為全國獨創高雅錫雕藝術品。
錫雕泉州東西塔
東西塔歷屆參展獲“金銀獎”由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收藏。
1956年參加街道工作及隨父楊炳昆學錫雕工藝。
1959年在民族樂器廠、海濱鐘錶任廠長。
1965年在市商標印刷廠任技術員。
1981年在凌霄中學紙塑工藝廠任工藝美術師。
1993年自營連發藝品公司任工藝美術師。
2001年不再經營工廠,從事傳統錫雕工藝研究,被評為省工藝美術大師。
2007年從事傳統錫雕工藝研究恢復傳統錫雕宮燈生產。
關於楊峰岩大師錫雕宮燈作品
2007年錫雕宮燈面世
一對造型精美的錫雕宮燈出現在福建泉州的文廟元宵燈會上,引來一片驚嘆。幾近失傳的錫雕藝術很快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錫雕宮燈的作者名叫楊峰岩,出生於錫雕世家,今年72歲,是國內目前僅存的錫雕工藝大師。“泉州文廟燈會上展出的這對錫雕萬字風釵宮燈的原型就在故宮裡掛著。”老人神秘地說。
創辦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的“連發祖鋪”是泉州城最古老的錫雕鋪,楊峰岩則是第五代傳人,14歲起便跟隨父親楊炳坤學習錫雕工藝。今年7月,這位錫雕大師將赴北京參與故宮錫雕宮燈的修復工作。
唐宋時期,泉州的錫雕工藝隨著泉州港的繁榮而逐漸發達。到了明代,從事錫雕的商鋪越來越多,一條專業打錫巷應運而生。清朝最繁盛時,這條當時僅有兩三米寬的小巷,除了剪刀鋪和染房外,僅打錫鋪就有二三十家之多。
“當時的泉州人做嫁妝,以錫製品多少論排場,稱為做妝奩。大戶人家的祀桌、客廳擺設和整套日用品都用錫來製作。有的還專門從東南亞買回純錫,請三五位錫雕名匠上門做半年。”楊峰岩回憶說。
上個世紀20年代,隨著鏡子、保溫瓶、花屏等新生活用品的出現,連發祖鋪改名為“建發鏡器花屏店”,錫雕只是作為鏡框、花屏上的一點裝飾圖案而得以保留。到了40年代,打錫巷裡不再有錫雕鋪,錫雕用品被新的商品徹底取代。
195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峰岩的父親楊炳坤看完戲曲《天仙配》後,覺得戲裡的“天宮”很漂亮,遂採用錫雕工藝製作“天宮”,引起當時泉州市文化局的關注。文化局撥給楊家九口人兩年的生活費,讓他們專心研究錫雕,製作泉州的代表建築“東西塔”,以拯救這項瀕臨消失的古老民間藝術。
楊峰岩和父親耗時一個多月,測量了東西塔的每一扇窗,每一道梁,按1:200的比例畫圖、製作模具,歷經3年時間,終於用5000多個錫雕零件製作成了第一對錫雕“東西塔”。
此後,楊峰岩在父親指導下開始設計、製作錫雕工藝品,其精心製作的“東西塔”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並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有的作品還被選為高級禮品贈送給外國元首。
楊峰岩說,政府當年的兩年撥款扶持使楊家的錫雕手藝得以傳承,自己開始潛心研究錫雕工藝,使錫雕宮燈在50多年後的泉州元宵燈會上重現身影。為將錫雕工藝轉化成工藝日用品,楊峰岩推陳出新,採用現代技術研究出鋼、銅多元合金模具和矽膠模具,並結合照相製版、電鑄、三維電腦雕刻等技術,使錫雕工藝品目前可以大規模地進行生產。楊家的“連發祖鋪”在楊峰岩的苦心經營下,目前已發展成為能夠批量生產出口錫雕工藝品的企業。
“我們每年參加廣交會,接的都是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埃及等國家的訂單,工藝品種類很多,有西洋棋、座鐘、卡通塑像、首飾盒和燭台等,星球大戰系列錫雕是目前電影玩偶中最暢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