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尺蠖

楊尺蠖

楊尺蠖,別名榆尺蠖、沙棗尺蠖、春尺蠖,桑尺蠖。食性雜,攝食楊、柳、榆、沙棗、檸條,杏,蘋果,酸刺,槐、梨、槭、桑等樹種。越冬蛹於來年3月20日左右羽化為成蟲,3月下旬大量羽化出土並交配產卵,卯期約20天,4月中下旬大量孵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楊尺蠖
  • 拉丁學名: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
  • :動物界
  • :鱗翅目
  • 分布區域:寧夏、陝西、新疆、甘肅、內蒙古等
危害特點,形態特徵,成蟲,卵形態,幼蟲,蛹形態,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危害特點

楊尺蠖幼蟲食害楊樹嫩葉,嚴重時可將嫩葉食光,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及樹體的生長。

形態特徵

成蟲

體灰褐色,雄成蟲翅展28~37毫米,觸角羽狀。前翅有3條橫紋,呈褐色波狀,中間一條不明顯。雌成蟲體長7~19毫米,無翅,觸角絲狀,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圓鈍,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

卵形態

長0.8~1毫米,長圓形,灰白或褐色,具有光澤,卵殼上有整齊刻紋。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240毫米,體灰褐色。腹部第二節兩側各有1瘤狀突起,腹線白色,氣門淡黃色。

蛹形態

黃褐色,臀棘分叉。

生活習性

幼蟲先啃食幼芽或葉肉,隨後食盡全葉。以5月上旬為害最嚴重,幼蟲有吐絲下垂、隨風轉移的習性。老熟幼蟲於5月中下旬入土化蛹,蛹期長達9個月之久。雌雄成蟲均有趨光性,約在土溫1℃左右羽化,羽化後在土中靜伏相當時間,才破土而出。白天隱伏在樹幹下部背風面、地表雜草中或樹皮縫隙間,黃昏時開始活動,在樹幹下交尾產卵。每一雌蛾可產卵800~1000餘粒,卵大多產於枝幹的裂皮縫隙中,個別在小枝叉處,常10餘粒至30餘粒一起排列鹹塊。當楊樹葉芽開始萌動時,卵塊即開始孵化。幼蟲共5齡,初齡幼蟲食量小,4~5齡食量大增,如蟲口密度較大,2~3天內可將大面積林木葉片全部吃光。遇驚即紛紛吐絲下垂,飄懸空間,故有“吊死鬼”之稱。幼蟲期歷時20~25天。伊克昭盟達拉特旗地區5月13~19日為幼蟲入土盛期,入土後約經一周開始化蛹。蛹在土中分布深度與土質有關,在沙土地多數分布於10~30厘米的土層中,就水平分布來說,蛹多集中在樹根周圍,一般鬱閉度小的林分容易成災。

發生規律

該蟲年生1代,以蛹在乾基周圍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溫度回升後,成蟲開始羽化,成蟲雄蟲有趨光性,白天潛伏於樹幹縫隙及枝叉處,夜間交尾,多在下午和夜間羽化出土,將卵成塊產於樹皮縫隙、枯枝、枝權斷裂等處。4月幼蟲孵化,初孵幼蟲活動能力弱,取食嫩葉;4~5齡幼蟲耐飢能力強,可吐絲借風飄移傳播到附近林木危害,受驚擾後吐絲下墜,旋又收絲攀附上樹。5月老熟幼蟲入土化越夏。

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
(2)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蟲的品種栽培。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抵抗力。
(3)春季成蟲未羽化前,在乾基周圍挖深、寬各約10cm環形溝,溝壁垂直光滑,溝內撒毒土0.5kg(細土1份混合殺螟松1份),阻殺成蟲上樹。
(4)化學防治 對樹體噴霧,選用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殺蟲劑,可殺死4齡以前幼蟲。
(5)利用楊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AciNPV防治4齡前幼蟲,地面噴灑為3.0×1011~6.0×1011 PIB/h㎡ ,不得低於2.03×1011 PIB/h㎡,以 16:00~20:00套用為最佳時間。
(6)人工捕殺:利用幼蟲受驚後吐絲下垂的習性,用棍擊樹,將蟲敲落地面後踩死。
(7)塗膠環:在小面積發生處的樹幹下部塗6厘米寬,2~3毫米厚的膠環,可阻止雌蟲上樹產卵。膠環效果可維持20天。塗膠的配方是:松香10份、蓖麻油10份、車軸油1份、白蠟1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