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創業者
他出奇的精力充沛,在管理著一個上千人的公司的同時,他還有著自己的多樣人生:時常出入798的廢棄廠房,跟他的畫家朋友喝茶聊天;沒事就端著自己心愛的相機,四處拍照;愛聽
周杰倫的歌,甚至在電視節目裡像那些“快男”一樣演唱《
本草綱目》。
少年得志
2萬美元創建ChinaRen
1985年,10歲的楊寧在西安讀完國小後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美國讀的中學和大學。楊寧的第一個創業念頭誕生於大學時代。1993年的一天,在
密西根大學讀電機工程的楊寧被同系的同學帶到學校里的一個大型機房。在那裡,他看著同學通過一個叫做
馬賽克的瀏覽器,進入到一個有著大大的紅色“
雅虎” LOGO的網站,那是兩個
史丹福大學的學生用學校的機器攢的一個網站,上面是一張有著40個網站的列表,在列表下面,這兩個學生寫道,“我們會不斷看網際網路好的東西,然後加到列表上。”這是楊寧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網際網路,他被震撼了,“當時就感覺到,這東西會改變世界。”
但在那個PC還很罕見的年代,上網只是學校里一小撮人的小眾行為,楊寧和電子系的幾個同學便產生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相當不錯的創業想法-做一個
機頂盒,讓普通人通過電視機就可以上網。但是,很快他們就看到微軟推出
維納斯計畫,想法跟他們一模一樣,但更快地,就看到了這個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計畫迅速失敗。“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全世界的人都買PC很方便地上網了,而沒有用機頂盒上網。”楊寧感嘆道。就這樣,他的第一次創業就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開始時就宣告結束。
1997年,楊寧來到有著創業傳統的
史丹福大學攻讀碩士。“1997年到1999年是
斯坦福創業最瘋狂的時候,”楊寧興奮地回憶道,“當時
雅虎的市值如日中天,
eBay也上市了,5家市值最高的公司中有3家(即雅虎、eBay、
思科)都是斯坦福的學生和老師創辦的。”這些大名鼎鼎的創業者經常回學校演講和授課,把斯坦福的創業氛圍帶向一個高潮。“我們99級畢業班有五分之一的學生都去創業了,這在如此熱愛創業的史丹福大學歷史上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楊寧也成為這五分之一中的一員。
但不同的是,這次楊寧把創業的目光投向了已經離開十多年的中國。畢業前的寒假,楊寧和同在
史丹福大學讀書的
周雲帆、
陳一舟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速的地方。“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於是這三個學生懷揣著同學們湊的兩萬多美元種子基金, 到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找幾個高手,找個灰頭土臉的破樓租間辦公室,幾台舊電腦,幾套五十元不到的桌椅板凳,創辦了
ChinaRen。ChinaRen的“
校友錄”受到空前關注,許多失散的同窗因此有了團聚的平台,總成員數很快突破了2500萬。
盛極而衰
價值暴跌三分之二賣身搜狐
ChinaRen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燒掉了一億元人民幣。全國大中城市的公車站、公車,都看到了 ChinaRen的廣告,楊寧回想當時最瘋狂的舉動就是花幾百萬贊助了一個登山隊去
珠峰,為此把
三里屯北街包了下來,開了個大露天晚會。那時的投資人普遍在說,沒關係,你就燒錢好了。燒大了以後,你就可以上市,然後大家就可以賺很多很多錢。
2000年,網際網路
崩盤。已經上市的新浪、搜狐、
網易艱難撐過了寒冬,而還沒來得及上市的 ChinaRen沒錢了。
眼看許多自己認識的企業一個一個在關門,周楊二人見識到了市場的力量。“我覺得有的時候市場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就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樣,不是一兩個公司或一兩個人能左右的,像上次印尼發生大海嘯,市場的力量就像大自然的力量一樣,太可怕了。”楊寧說。
不幸之中往往又有萬幸,
ChinaRen那時候已經是前幾名的網站,具備了市場價值,還有找到買家的希望。周楊二人心裡清楚:絕不能讓員工看出來,要不然人心就散了,公司散了,連賣都賣不出去,於是一邊談著收購,一邊回公司還要裝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2000年9月,距錢花光只剩一個月,ChinaRen以3300萬美元的價格,連同200多員工賣給了搜狐。
這是典型的大起大落,鼎盛時期,有人要出1億買
ChinaRen,僅僅5個月,價值縮水三分之一;由
少年得志到寄人籬下、夢想破滅,楊寧對這份無奈有著更無奈的解釋:“不是這樣,連ChinaRen的品牌都留不住。生存是第一道理,原來不是講
勝者為王嗎,現在新的講法是
剩者為王。”
再次崛起
嗅到無線互聯商機
“在你得意的時候不能忘形,在失意的時候不能丟失信念。大家都捧著你,說你是太偉大太牛了,你自己也覺得好像是,在這個時候其實是特別危險。自信也是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你最悲慘的時候,是最沒有自信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肯定非常失落,最後也沒成功。”
人生選擇看似一念之間,實則發乎於信念。在搜狐蟄伏僅一年零六個月,楊寧和周雲帆兩個創業型的人又一拍即合,“咱們應該走!”“我也覺得是!”
2002年,中國的簡訊傳送量達到了驚人的900億條,國內的三大入口網站藉助簡訊業務相繼盈利。楊寧和周雲帆又嗅到了創業的味道,就這樣,在
北京後海一間平房裡,一個十幾個人的公司成立了,名字叫做
空中網。“空中網”什麼意思呢,因為做的是無線網際網路的內容供應、增值服務,電子信息形式的節目內容在空中無形飛舞。當時,楊寧在公司黑板上寫下了“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個網際網路大鱷名字,然後在後面加上“空中”兩個大字,對團隊說:“我們以後是和他們齊名的公司!”這架勢一點不亞於當年劉備
指點江山、挑戰
曹操。
要實現這個目標,資金又成了問題。從搜狐辭職時,楊寧和一起出來創業的周雲帆都賣掉了各自在搜狐擁有的44萬股股票,放棄了全部期權。此時搜狐的股價已從一年多前的7美元暴跌至1美元。交納了註冊空中網的50萬美元後,兩人已經山窮水盡。
融資對楊寧、周雲帆來說,成了生存下去的第一選擇。但是,當時網際網路公司股價還沒有回升,投資界在上一次網際網路公司的“網滅”中損失慘重,一聽是網際網路公司要融資,什麼也不說,就沒了下文。
四處碰壁之後,楊寧想到了他們的老朋友——首次創業、創辦
ChinaRen時給予支持的
高盛投資銀行。但是,高盛在亞洲的分支機構已經關閉, ChinaRen的其他投資方,也由於信心不足,拒絕再次投資。
無奈之下,2002年的夏天,楊寧和周雲帆再赴香港,試圖說服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楊寧說,當時,投資銀行集中在香港中環一個非常小的地區,沒辦法打車。所以,我們就一人拿一個電腦包,一個樓一個樓地“
掃樓”。一個星期內,楊寧和周雲帆先後拜訪了多家投資機構,收穫甚微。
慶幸的是,見了幾十家投資公司老闆被拒絕後,他偶然遇見了
斯坦福校友
張帆。那時張帆在
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公司上班,級別不是很高。兩人談過之後,張帆願意做中間人,將該項目推薦到德豐傑董事會。但是,德豐傑董事會並不認可這個項目。然而,張帆並沒有放棄投資
空中網的想法,他直接去了美國,找德豐傑公司的老闆。
在美國的兩個多星期,張帆多次匯報,並呈遞了一份投資報告,詳細分析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經驗、案例和做無線互聯
增值服務的發展前景等。在大量的數據與案例面前,老闆相信了張帆的闡述: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楊寧、周雲帆兩個創業人一動一靜、一張一弛,是最佳組合。於是
德豐傑公司決定投資空中網。
2003年4月1日,
中國移動正式對彩信業務收費,空中網步入快速路。2004年1月,彩信、
WAP、JAVA手機遊戲的業務收入均獲得全國第一。2004年7月9日,楊寧和周雲帆站上納斯達克的舞台,而這一天距離
空中網成立僅兩年零兩個月,周雲帆和楊寧年僅29歲。
2006年,被稱為“最漂亮的戰略升級”的入口網站KONGNET橫空出世,擅長發現未來的楊寧稱為“3G後新媒體的第一波肯定是門戶”。空中網門戶覆蓋新聞、體育、搜尋、娛樂、證券、部落格、讀書等數十個頻道,做最好的內容又成為他們新的追求。
記者手記
中西混搭閱歷 溝通攻心戰術
像許多海外長大的人一樣,楊寧很爽很陽光,語速快說話直接,乍看上去有單純的氣質。但他收起手機遊戲後,滿臉嚴肅地背出
武侯祠對聯,又讓人立馬覺出:陽光不等於簡單。近十年的沉浮歷練,他已遠超33歲的年齡。
在海外長大的楊寧其實從小喜歡讀東方哲學的書,“我讀書很快,我讀的一般都記得。”但他卻不會像正在惡補國學的國人一樣,或尚儒、或崇道,而是仍持西方
頑童心態,站在門檻上,每個角度都看看。“道家的思維有點像《
黑衣人》,最後一集鏡頭開始從地球往外放,看到行星,再看到
銀河系和很多星系,最後發現是一個
玻璃球,那就是咱們整個宇宙——一個彈球,然後一外星小孩把彈球撿到袋子裡。人是渺小的,你做事要順應大的宇宙規律。而佛家不同了,人是宇宙的中心,因為有人,有思想,才有這個宇宙,這是兩個角度,但都是正確的。”
都是正確的,都可以拿來用。楊寧不臣服於任何體系,作為愛好國學的華人,從國小到大學,他在接受西方教育,如此“亂燉”,反而讓他如今想到更多的是——
溝通。“為什麼中西方經常溝通不暢,主要是一個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就事論事的情況更嚴重,而中國人是講人情的。就像很多人會說我和這個老外關係很好,他為什麼不幫我?從西方人角度來講,人為什麼幫你?所以說,不管跟外國人溝通,還是在國內,我都會理解,而且考慮問題的方式方法。”
遊走於多套體系之間的楊寧如今崇尚他的“溝通”理論,把武侯祠
對聯奉為寶典。“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就是說,你要說服別人,而不是打壓別人,打仗是最下策,要不戰而屈人之兵,
攻心的方式是最好的。”
多樣人生
藝術品收藏家
如果你以為每一個
上市公司的總裁,都需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那你就錯了。
楊寧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只有八個小時。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特別講究效率的人,“我認為工作時間長並不是好事,你要分清楚你工作的時候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做這個事情沒有意義,寧可不做。”他嚴格地按照重要且緊急的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不重要但緊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緊急的的事這樣的順序去完成工作。
到了周末,楊寧喜歡背著相機四處去拍照,但他更加享受的是拍完照片後的“藝術再創作”。他打算好好學學
Photoshop,並且調“不是像新聞圖片那樣就擦一擦,而是很誇張的修圖。” 除了辦公室,北京
大山子的
798工廠區算是楊寧出沒的最多的地方了,在那裡,他跟自己的畫家朋友聚會,或者一家畫廊一家畫廊的逛下去。
所有這些看起來跟理科背景絲毫不搭界的愛好,源於楊寧從小對
達文西的崇拜。“達文西是集科學、藝術、哲學方面的成就於一身,但現在的社會是細分化,像達文西這樣的人已經太少了。我很開心自己既懂技術又懂藝術。”
但是,楊寧作為商人精明的一點在於,他把藝術跟商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交畫家朋友、四處看畫,終歸是為了收藏畫,他有個專門的屋子放他買回來的畫。收藏藝術品既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他的一種理財方式。
他另外一種理財方式是做天使投資,這帶給他一個新的身份-天使投資人,他已經投資了包括風行線上在內的十幾家IT、新媒體領域的
新興企業,全部都與做的無線網際網路無關。這裡面有楊寧的理財哲學——“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