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安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沁縣
- 電話區號:0355
- 面積:99平方公里
- 人口:3139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晉D
- 耕地面積:11971畝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環境資源,交通情況,經濟發展,人口數據,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鄉村建設,名勝古蹟,
地理位置
楊安鄉位於沁縣西南邊陲,距縣城4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8′,北緯36°28′。東與屯留縣東坡鄉接壤,南與屯留縣吾元鎮相鄰,西與南泉鄉相連,北與故縣鎮、新店鎮毗鄰。
歷史沿革
抗日戰爭到1952年前屬沁縣二區(區公所駐故縣鎮),1953年劃為楊安鄉,1958年與故縣鎮合併為故縣鎮人民公社。1961年與故縣鎮公社分開,設楊安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設在下楊安村。1984年6月改稱為楊安鄉。2010年下轄楊安、柳溝、鏵尖、松交、泉則坪、南莊、南溝、許家莊、張家溝、山尖、佛堂岩、韓莊1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
環境資源
楊安鄉地處乾石山區,山地面積占70%,丘陵占30%,山大坡廣,宜林宜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1700米。2010年年平均氣溫7.8℃,年度最高氣溫34.9℃,最低氣溫-25.2℃,年度總降水量692.1毫升,無霜期145天左右。轄區內有松交河、楊安河、南溝河三條主要河流,並有韓莊水庫一座。本鄉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種植各種雜糧和林木。地域面積99.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10197畝,耕地面積23905畝。
交通情況
楊安鄉位於偏僻山區,棟三線東起208國道新店鎮棟村口,經待賢、楊安至屯留縣三交村口,為鄉鎮唯一外出骨幹通道。
經濟發展
楊安鄉黨委、鄉政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緊緊圍繞縣委“創環境、促發展、上項目”的總體部署,結合本鄉實際提出“穩糧、突牧、抓林、增收”的發展思路,呈現出健康快速的發展良好勢頭。發展肉牛育肥示範小區四個,萬森奶業公司進行技改,增加新品種,上新項目,成為楊安鄉龍頭企業。
到2004年底,全鄉糧食總產量突破750萬公斤,農村經濟總收1179.5萬元,財政收入22.5萬元,人均純收入2389元。產業結構調整與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勢頭良好,黃牛飼養量達到10000頭,人均3頭,有林面積9050畝。
近年來,全鄉基礎設施較快發展,投資100萬元,完成村村通水泥路30公里,解決9個村的行路難的問題,實施引水解困工程,解決了全鄉8個村2000口人的飲水困難,實施電網改造10個村,並投資100萬元,改善了辦學條件。
人口數據
常住人口3139人(2017年)。
1949年全鄉總戶數1981戶,人口7549人;1978年全鄉總戶數1010戶,人口4602人;2010年全鄉總戶數925戶,人口3037人。
楊安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643 |
男 | 2007 |
女 | 1636 |
家庭戶戶數 | 101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500 |
家庭戶男 | 1930 |
家庭戶女 | 1570 |
0-14歲(總) | 925 |
0-14歲男 | 488 |
0-14歲女 | 437 |
15-64歲(總) | 2471 |
15-64歲男 | 1395 |
15-64歲女 | 1076 |
65歲及以上(總) | 247 |
65歲及以上男 | 124 |
65歲及以上女 | 12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456 |
教育衛生
全鄉共有國小4所(寄宿制完全國小1所),鄉內有中心衛生院一所,衛生所6所,97.1%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計畫免疫兒童衛生保健普及率達100%。
文化體育
2010年新建成的鄉文化站,配備有KTV點歌系統、文化共享工程設備、圖書、書櫃等器材,村村建起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配備了農家書屋和健身器材,安裝了籃球架,開通了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學習網。
鄉村建設
截至2010年底,全鄉12個行政村全部通電、通公路、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道路硬化,基本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的出行難狀況。
名勝古蹟
松交及周邊村寺廟很多,但大多毀於日寇之手,現存松交村關爺廟已近倒塌、岳王廟、大寺、奶奶廟遺址尚存。
中共太岳地委及太岳第一地委、太岳軍分區舊址——松交 松交村位於沁縣城南45公里,是楊安鄉轄區內沁縣、屯留、襄垣三縣邊界交匯處的最大村莊。這裡依山傍水,遠離敵占區,從1939年初到1943年上半年,4年余時間,始終是太岳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構所在地,地委機關、縣委機關、軍分區機關、太岳—專署、八路軍386旅司令部等住址仍存,老一輩革命家安子文、高揚文、史懷璧、蘇魯、陳賡等曾在這裡領導和指揮敵後抗日戰爭,與當地民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2年底,劉少奇從臨汾赴延安途經松交時曾留宿並作了重要指示。這裡被譽為太岳抗日根據地的小延安。
八里王的傳說 傳說隋唐大將李密因犯朝規被貶至當時的荒蕪之地松交一帶開荒種糧,進貢朝廷。因李所管轄之範圍從松交至北佛堂岩為八里,至北屯留東坡為八里,至南屯留羅村為八里,至西泉則坪為八里,故稱李密為“八里王”。“八里王”在松交一帶開荒種糧,在瓮城山習兵練武。傳說翁城山腰的間壑就是八里王練箭的地方,故起名為箭壑,後改為間壑。索馬凹則是拴馬的地方,起名為“拴馬凹”,後改為“索馬凹”。由於八里王在此開荒種地,日益富裕繁華,便在松交村建成城池,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成為當時故縣鎮與鮑店之間的商業中心,農牧產品的集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