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明(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學明(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學明,1962年10月11日, 生於浙江省德清縣下舍鎮群益村,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10月出生於浙江省德清縣。1982年7月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物理系,1986年1月獲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1991年8月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博士學位。曾在台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任終身職研究員。現任《中國化學物理》主編、美國化學會物理化學雜誌(JPC)高級編輯。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實驗研究,曾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陳嘉庚化學科學獎和洪堡研究獎等獎勵。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學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德清縣下舍鎮群益村
  • 出生日期:1962年10月11日
個人簡介,任免信息,獲獎,開展工作,大學經歷,回歸祖國,回到母校,

個人簡介

楊學明,1962年10月11日, 生於浙江省德清縣下舍鎮群益村,199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91-1995年期間他分別在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以及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5年底他被聘為台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年他升為終身職研究員。2001年開始,楊學明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任期5年)。另外,其還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教。
楊學明一直以來從事分子光譜以及化學動力學領域的實驗研究工作。他主持研製了新一代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並且利用這些科學儀器對化學反應動力學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開展了深入的實驗研究工作,共發表研究論文近200篇,其中《Science》7篇, 《Nature》1篇。由於他取得的突出成果,楊學明獲得了多項重要科學獎勵,其科研成果連續兩年被選為“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並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長江學者成就獎等、2010年度陳嘉庚化學科學獎。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10月出生於浙江省德清縣。1982年7月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物理系,1986年1月獲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1991年8月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博士學位。曾在台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任終身職研究員。現任《中國化學物理》主編、美國化學會物理化學雜誌(JPC)高級編輯。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實驗研究,曾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陳嘉庚化學科學獎和洪堡研究獎等獎勵。於2011年當選院士。
2018年12月30日,任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任免信息

2018年12月29-30日,在中國化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獲獎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楊學明
楊學明
楊學明

開展工作

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基元化學反應的微觀機理的研究,包括化學反應過渡態共振態動力學機理以及化學反應過程的非絕熱動力學;分子光化學動力學機理的研究,特別是大氣化學以及星際化學中相關分子光化學過程的探索;複雜體系動力學的研究,如燃燒化學以及氣相化學沉積過程的動力學機理等;表面化學反應動力學以及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主要是催化反應以及光催化過程特別是光催化制氫過程中的微觀機理。
楊學明與自己設計、製作的實驗儀器
楊學明(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學明和他自行設計的實驗儀器楊學明和他自行設計的實驗儀器

大學經歷

楊學明與浙師大老師合影楊學明與浙師大老師合影
1978年,楊學明考入浙江師範學院物理系時還不足16周歲。在金華高村這塊黃土丘陵上大學的4年,他從一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有思想和理想的青年。
楊學明對師大的生活滿懷感激之情。他說,那是他真正成長的4年,無論是心智的成長還是學問的增加。在這裡,他學會了怎樣自學,對科學研究有了初步的感覺;在這裡,他愛上了打籃球,英語從ABC開始學,到後來可以讀英文版的物理原著。
楊學明說,剛進大學的時候,他並沒有具體的理想,因為他的國小和中學是在一個對科學沒有什麼概念的鄉村度過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很難想像今後與科學研究有什麼關係,考上大學已經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上到大學三年級,他才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明確的想法,那就是考研究生。
當年教過他的師大物理系老師提起楊學明,共同的看法是,楊學明是1978級物理系特別優秀的一名學生。他非常聰明,而且學習很刻苦,不僅完成學業要求,還尋找另外的教科書和物理專著學習。
當年,量子力學的課程安排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學期。為了參加研究生的考試(大多數物理學的研究生考試,量子力學是必考課目),楊學明必須自學提早通過量子力學的考試。量子力學老師李鶴年對記者說,楊學明在暑假的兩個月里自學了量子力學,為了通過開學以後的免修資格,他必須在開學後的兩個星期內參加考試,而且要達到85分以上才能有資格免修。但是他考了80分。李老師說,他批閱了楊學明的試卷,發現他在數學計算等方面毫無問題,只是基礎概念稍有欠缺,從整個卷子可以看出他對這門課的大局把握能力很強。李老師把試卷交給了當時的物理系主任何祖詒老師。李老師說:“這是一個研究生的好苗子。”何老師問:“你敢打包票嗎?你敢,你就讓他通過。”就這樣,楊學明得到了量子力學課程的免修資格。後來經過嚴格的考試,楊學明順利考上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
楊學明對記者說,當年李鶴年老師對他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通過量子力學課程,他學會了自學。
統計熱力學的程德聲老師指導楊學明做畢業論文,他總是鼓勵楊學明往研究方面努力。在老師的鼓勵下,楊學明開始對科學研究有了感覺,並產生了興趣。這種興趣一直延續到今天。楊學明現在取得的一個重要成就,就是他通過自己設計,製造出了世界領先的科學儀器,然後使用這種儀器,得到別人無法得到的結果,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楊學明說,當年近代物理的實驗項目是他很感興趣的,那些實驗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有一門機械製圖課,當時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用處,恰恰是這門課,在他今天的儀器設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6年,楊學明在法國參加國際立體動力學學術會議並特邀作報告。會後,義大利佩魯賈大學著名教授Casavecchia由衷地說:“這是我 30多年來聽過的有關交叉束反應動力學研究最好的報告。”楊學明介紹,他的演講能力跟他在浙師大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浙師大是一座培養老師的搖籃。在校期間,他跟其他同學一樣,接受了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所必須接受的訓練,到中學當過實習老師,帶過學生。這讓他在表達自己的科學思想時,能顧及聽眾的思維。
楊學明的高中是在德清一所鄉鎮中學讀的,沒學過英語。進入大學,他從ABC開始學。程德聲老師說,那時經常看到楊學明捧著一台收音機在校園周圍邊走邊聽。當年的浙師大是一所美麗而簡樸的學校,周邊有田野和小樹林,還有美麗的金華二中。物理樓是當時學校最新、最漂亮的建築。很多學外語的同學都喜歡離開教室,到操場、到學校後面的小樹林或田野學習外語。那樣既安靜又不影響其他同學。楊學明通過長年累月收聽英語節目提高英語聽力。他認為當年這種學習對自己以後的留學生涯有很大幫助。師大當時的公共英語課一般開設到大學二年級,物理系還開設了科技英語,楊學明一直沒有停下學英語,三年級的時候,就到學校的英語資料室借閱英文版的光學、電磁學等物理學專著來讀。

回歸祖國

楊學明1982年考入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師從中國著名化學家張存浩朱清時教授,並開始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1985年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86年,楊學明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化學系,199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1年-1993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後。1993年-199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化學系及美國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應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教授的邀請,楊學明在台灣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並成為終身研究員。
楊學明說,他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比較順利,這跟他所處的環境有關。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他遇到的都是一流的科學家。他們對科學的痴迷,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讓他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楊學明說:“在美國求學期間使我真正學會了獨立做研究的能力,給了我一種衝擊科學前沿的信心和能力。這是我今後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
2001年楊學明回到祖國大陸,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短短的6年時間內,楊學明帶領他的科研團隊步入國際先進行列。他和他的團隊取得的科研成就“在量子水平上觀察到化學反應共振態”和“發現波恩—奧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應中完全失效”,分別入選 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他的研究成果突破解決了30多年來化學研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國際公認難題。2006年他被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楊學明還曾經獲得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
他說,他深深地體會到“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籍”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他就是想把自己的技術和成果以中國的名義公之於世界。

回到母校

回到浙師大——畢業三十周年同學聚首
2012年9月22日,對我校校友、兼職教授、中科院院士楊學明而言,是興奮而忙碌的一天。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參加物理系1982屆校友畢業30周年聚會。忙裡偷閒,他專門為物化所的師生作一場專題學術報告,還與校領導陳德喜吳鋒民張先亮王輝等會面交流,並接受由校友辦和新聞中心聯合策劃推出的《師大有約》節目的專訪,與在校同學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科研樂趣。
楊學明在浙師大進行78級同學畢業30周年聚會楊學明在浙師大進行78級同學畢業30周年聚會
在同學會上,楊學明坦言,自己不再年輕。俗話說五十知天命,處於這個生命節點的楊學明,依舊對他的研究工作懷有赤子般的熱忱。
“現在是做研究最好的時候,有精力希望再上一個台階。”在與校領導會面時,楊學明如是說。在《師大有約》的現場,問到衝擊諾貝爾獎的話題,楊學明表現得出人意料的淡定,他說:“做研究,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希望做到本領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從來都沒想過要得獎,得獎只是工作獲得他人的認可,是一種“副產品”。得獎並不能帶給他最大的快樂,快樂源於解決研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所以,要不要衝擊諾貝爾獎,在他那兒壓根兒就是一個“偽命題”。
師大有約節目中,楊學明討論研究的樂趣師大有約節目中,楊學明討論研究的樂趣
在《師大有約》的節目現場,楊學明也分享了自己對“興趣”的理解。興趣是不斷尋找的過程,而這也就是人生探求的過程。興趣點的確立過程,也是人不斷調整方向的過程。他對現場的同學說:“人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人最終是會被淘汰的,就研究而言,我要做的就是延長自己的科學生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