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大群,筆名,大群。男,1927年出生,
漢族,
遼寧新民人,中共黨員。《
毛岸英》作者。1948年肄業於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參加解放軍。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歷任職務
歷任東北軍區防空軍政治處
幹事,防空軍軍士
學校政治系主任教員,東北軍區空軍文化部幹事,
瀋陽軍區空軍副
科長、文工團副團長兼創作組
組長,瀋陽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組
組長,正師職。
遼寧省作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委員及第四、五屆副主席,遼寧省作家協會顧問。
主要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關東江河》(3部曲、《遼西河傳》、《鴨綠江傳》、《黑龍江傳》),《戰爭與命運》(4部:《大決戰》、《大對抗》、《大反攻》、《大較量》),《關東演義》(10部:《草頭屯恩仇》、《關東王世家》、《關東城播火》、《遼河套槍聲》、《九一八風雲》、《義勇軍崛起》、《傀儡帝登基》、《黑龍江怒吼》、《長白山濤聲》、《八一五光復》),《人與狗的故事》、《小義勇軍》、《血肉長城》等。《偽滿洲國演義》上中下。《義勇軍演義》上下部、《小男子漢》、《小勞工》、《
毛岸英》文學傳記均為長篇。
所得榮譽
《關東演義》獲東北文學獎,《小礦工》兒童長篇獲全國第二次兒童文學二等獎。《小義勇軍》獲空軍“藍天文藝創作”佳作獎。
相關事件
與“劉秘書”的奇緣
朝鮮戰場。楊大群隨軍記者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志司人員。有一次,楊大群從北坡進入志司,被一個大個子
秘書攔住。
秘書敞著棉大衣,懷裡夾著兩個竹皮暖瓶。
秘書指責他不該從北坡走,原因是北坡陡,不容易發現敵機。交談中,
秘書得知楊大群有害怕炸彈的心理,就說,你別怕,要真害怕,就使勁喊,一喊就不害怕了。又說,敵機來了也不怕,被炸了就站著倒下,不能像綿羊一樣窩著死。楊大群對這個熱情開朗的
秘書產生了好感,並知道他姓劉,精通俄語、英語。此後,他們有了交往。楊大群經常看見劉
秘書躲在小松林里的墳前寫著什麼,冰天雪地凍得夠嗆。囿於紀律,他不敢問他寫什麼,但很為這種勤奮學習的精神
感染。有一天,楊大群做民眾工作時,在一阿媽妮家遇到了劉
秘書。這才知道志司環境極差,劉
秘書就常到阿媽妮家
翻譯資料,阿媽妮的丈夫和兒子都上前線了,她就把他當親兒子待。劉
秘書學著東北話問楊大群是哪疙瘩人,他回答說是
山東人。劉
秘書說,
山東好哇,我對山東有感情。還有一天,楊大群在寫黑板報,讚揚戰士們把高射炮抬到山頂,縮短射程,打掉了B29美國重型轟炸機的創舉。劉
秘書正巧到部隊來,見了黑板報,就對楊大群說,該寫篇通訊,上《
志願軍報》。楊大群於是將之寫了篇報告文學,這就是後來發表在《人民文學》的《打擊空中強盜》。再有一次,部隊排除定時炸彈,劉
秘書遇上了,也要排彈。蒙古族連長說,你是志司的人,不能幹。劉
秘書強上了,說,我也是
志願軍。就這樣,劉
秘書排彈,技術非常高,令當時在場的楊大群敬佩至極。1950年11月25日,4架美國殲擊機襲擊
志願軍總部大榆洞,投下凝固汽油彈,兩名同志犧牲於火海中,其中一個就是劉
秘書。楊大群聽說後,非常難過。此後幾年,楊大群隨著部隊
輾轉,一天,他聽說,志司要把劉
秘書的墳挪到檜倉
志願軍烈士陵園,阿媽妮不讓挪。他趕到現場時,阿媽妮正圍著墳轉圈,說墳里埋的是她兒子,她和家人要守墓。一位
志願軍首長說,這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的兒子。阿媽妮不再阻攔,向北京方向鞠了一躬。楊大群震驚不已,他怎么也想不到,與自己有過交往的劉
秘書竟是毛澤東的兒子
毛岸英。1955年,楊大群回國前,特地到檜倉
志願軍烈士陵園拜謁
毛岸英。只見
毛岸英的墓上堆滿了鮮花,紅色的打糕繞
墳墓一圈,像一個紅色的光環。那天,他又巧遇了也來掃墓的阿媽妮,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傾吐對
毛岸英的思念。那一刻,楊大群決意將與
毛岸英的交往寫出來。但是,由於當時毛澤東不願意宣傳毛氏家族的犧牲者(在革命
戰爭中,
楊開慧、
毛澤民、
毛澤覃、
毛澤建、
毛楚雄等多位毛澤東親人犧牲),楊大群只能借喻寫些小說,《劉排長與小金枝》中的主人公劉排長就是
毛岸英的化身。
讓《毛岸英》永生
歲月不居,似水流年。2000年,是中國人民
志願軍入朝參戰50周年紀念年。作為親歷那場
戰爭的老戰士楊大群已步入耳順之年,感慨之餘,仍有遺憾——寫
毛岸英的夙願未竟。說來也巧,夏日一天,原
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郭峰找到楊大群,建議他寫
毛岸英,要他帶著感情寫毛岸英的整個成長過程,他應承下來。雖然楊大群與
毛岸英有過一個多月的接觸,也熟悉朝鮮戰場生活,但寫全毛岸英一生,必然涉及許多
歷史事件,於是他八方蒐集
資料。
前些年,於“紅牆熱”中,毛澤東的故事很多,但表現
毛岸英的卻少。
劉思齊聽說楊大群是
毛岸英的戰友,又要寫毛岸英的朝鮮戰場生涯,便鼎力相助,提供了許多
歷史資料、
照片,還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如,
毛岸英赴朝參戰前,到醫院探望住院的
劉思齊,依依惜別後,他向
劉思齊深深地鞠了一躬。如,毛澤東親自為
毛岸英和劉思齊作媒等。待書稿完成後,
劉思齊又親自修改。
劉思齊在《序言》中寫道:“他寫了岸英和彭德懷元帥在參戰前後的親密交往和戰鬥情誼,寫了岸英在緊張的戰鬥中和朝鮮阿媽妮的骨肉深情,寫了岸英在自己的崗位上的那份一貫的兢兢業業、刻苦自勵和好學不倦的精神,寫了他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偉大氣概和他的壯烈殉國……有關岸英的這些信息對我來說太
寶貴了。”還書贈楊大群:“大群同志,感謝你對岸英的一片深情。”
2000年10月,在
遼寧省、
瀋陽市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50周年之際,《毛岸英的故事》問世,被視為最珍貴的紀念品。
《毛岸英》的延續
2000年11月25日,也就是
毛岸英祭日,在
瀋陽市舉行《毛岸英的故事》首發式。
楊大群把《
毛岸英》的稿費全部捐出,在
丹東寬甸縣河口建設了一座希望
學校。早在楊大群接受創作任務時,他就向郭峰提出,稿費捐贈社會,建一座希望國小。這有前因,幾年前,他到貧困縣康平,見到一所小
學校舍破得不成樣子,就決意把即將再版的《關東演義》稿費捐出來,蓋一所國小。然而,再版計畫撂淺,他的
願望也落空。這次捐贈稿費,就是為了還願。
瀋陽出版社和一些有識之士都慷慨出資與他共建校舍。
鴨綠江邊的河口依山臨水,是當年
志願軍出國作戰地點,
毛岸英就是從這裡入朝。當地人讀了《
毛岸英的故事》,又聽說楊大群要建希望國小,就找到
瀋陽出版社,請求在河口建立毛岸英
學校。
劉思齊聽說此事,專程從北京來河口看地址,非常滿意。2001年金秋,毛岸英
學校奠基和《毛岸英》首發式在河口舉行。許多省市領導和
毛岸英的戰友趕來了,方圓幾十里的老百姓像趕大集般湧來。其間,流行一句話:毛主席兒子修
學校了!活動中,楊大群講起
毛岸英其人其事,激動得哭了,在場的許多人都哭了。一位老
志願軍拽住楊大群的手說,你真是個老兵,做得好,你讓
毛岸英又回來了。後來,
遼寧省省長
薄熙來來河口,了解了建國小的事情,也提議改成
毛岸英學校。
這就是年過花甲的楊大群和當年28歲
毛岸英的一段奇緣,從戰場結緣到
藝術結緣,共同完成一個長達50多年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