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修,字長倩,號無寄生、妙生等,明末人,具體生卒不詳,活躍時間大致在1577年至明清鼎革之時,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楊扇人。晚明著名印論家,代表作有《印母》與《<印說>刪》。
基本介紹
- 本名:楊士修
- 字號:字長倩,號無寄生、妙生
- 所處時代:明末
- 出生地:明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楊扇鎮
- 出生時間:1577年前後
- 去世時間:1644年7月至1645年三月之間
- 主要作品:《印母》、《<印說>刪》
- 主要成就:晚明印學理論的主要構建者之一
個人介紹,人物生平,主要功績,個人作品,
個人介紹
楊士修,字長倩,號無寄生、妙生等,明末人,具體生卒不詳,活躍時間大致在1577年至明清鼎革之時,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楊扇人。晚明著名印論家,代表作有《印母》與《<印說>刪》。
人物生平
楊士修之祖父楊道亨曾,字豫甫,號九華,少有聲譽,後中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進士,出守真定太守,為官清廉,其楊繼美精通文字學,家藏有一定數量的古代法書名畫,還有一些明代印譜,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內,楊士修從少時即留心印學。楊士修後娶吳江周應願家族之女,遂居於吳江縣,同周氏子弟往來密切。同時,楊士修又是明末清初著名篆刻家顧苓之妻的外祖父。
主要功績
楊士修的印學思想已經觸及到了篆刻的本體,能夠對篆刻藝術更深層次上的美學、批評、技法領域有所拓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對印學理論的構建之功又遠遠超過其具體的印學觀念。
個人作品
《印母》
《印母》是楊士修重要的印學理論著作,在《印母》一書中,楊士修提出“五觀”的概念,對於“五觀”的定義為“刀筆在手,觀則在心;手器或廢,心乃無存,是以因緣,名曰五觀。”“五觀”之內容為“情”、“興”、“格”、“重”、“雅”。“五觀”既涉及到篆刻主體的創作過程,又涉及到篆刻作品的審美標準。其中“情”、“興”、“重”是對篆刻者的要求。“情”即創作者本身的性情。楊士修認為只有創作者本身具備“情”,其作品才會具有“神”,將創作者與作品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印說>刪》
楊士修在明代著名印論家周應願《印說》的基礎上,對其《印說》進行刪減,周應願《印說》一書全書分為二十章,分別為第一原古、第二證今、第三正名、第四成文、第五辯物、第六利器、第七仍舊、第八創新、第九除害、第十得力、第十一擬議、第十二變化、第十三大綱、第十四眾目、第十五興到、第十六神悟、第十七鑑賞、第十八好事、第十九遊藝、第二十致遠。《<印說>刪》一書分別取自成文、仍舊、除害、得力、擬議、大綱、眾目、鑑賞、遊藝諸篇。《印說》中關於字型演變與印章制度的文字楊士修一概不取,如《印說》原文第一原古篇,通篇論述字型之演進,楊士修不取;第二證今篇,通篇論述明代用印製度,楊士修亦不取。此外,楊士修對周應願關於當時印壇的論述亦不取,如第三正名篇,楊士修僅取其關於陽文與陰文印的區別一小節,而其後大段關於明代中後期印人印事的記載一概刪除。通過上述分析,可看出楊士修對《印說》的刪節目的性十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