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峰,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1990年碩士畢業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漢唐教研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哲峰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考古學
- 職務:漢唐教研室主任
- 研究方向 :漢唐考古
人物經歷,學習,工作,開設課程,學術論著,學術活動,
人物經歷
學習
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1990年碩士畢業留校任教,1997至2003年讀在職博士;曾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1997-1998學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004年上半年)進修,目前(2008-2009學年)作為訪問學者正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訪問研究。
工作
1990年留校以來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曾擔任考古系本科生91級、94級和95級的班主任,並被評為1995-96年度北大昌平園區最佳教員;從2003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2008年被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開設課程
本科生基礎課《中國歷史文選(下)》、《漢至清歷史文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生專題課《漢唐邊疆考古研究》;並多次指導本科生田野實習。
學術論著
《略談七賢壁畫與七賢名次的排列》(《考古學研究(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從蒲城元墓壁畫看元代匜的用途》(《中原文物》1999年4期)
《繭形壺的類型、分布與分期試探》(《文物》2000年8期)
《公元與乾支紀年相互換算的新方法》(《古代文明研究通訊》2000年6期)
《曲村秦漢墓葬分期》(《考古學研究(四)》,科學出版社2000年)
《關於齊國量制中的進位問題》(《文物世界》2000年5期)
《兩漢之際的“十斗”與“石”、“斛”》(《文物》2001年3期)
《秦漢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收入《秦漢考古》第十一章,文物出版社2002年)
《漢代銅锺與量制演變之關係新探》(《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關於洛陽金谷園漢墓IM337的年代―兼論洛陽地區出土的南方釉陶》(《華夏考古》2003年2期)
《關於洛陽三座漢壁畫墓的年代序列問題》(《文物》2003年3期)
《讀< 魯中南漢墓>》(《文物》2011年3期)
《蘄春漢墓所見江東與嶺南陶瓷產品及相關問題——讀< 羅州城與漢墓>札記之一》(《江漢考古》2011年4期)
《文化變遷中的器形與質地——關於江東地區戰國秦漢之際墓葬所見陶瓷器組合的初步考察》(《文物》2012年4期)
《關於江東地區“楚式墓”的發現與研究》(《東方博物》第四十二輯)
《輸入與模仿——關於< 蕭縣漢墓>報導的江東類型陶瓷器及相關問題》(《江漢考古》2013年1期)
《環渤海地區漢晉墓葬出土的白陶器及相關問題》(《海岱考古》第七輯)
《略談秦漢時期印紋硬陶的區域類型及相互關係》(《中原文物》2017年5期)
《碎而不殘_陶瓷科技考古的樣品選擇問題》(《中國文物報》2017/3/20)
《東漢時期的“追尊陵”》(《華夏考古》2017年12期)
以及《漢墓結構的時代特徵》《漢墓研究中的七種區域選擇類型》、《漢代陶瓷分類問題管見》、《從陵到冢――關於東漢“懿陵”的思考》、《漢代百戲》、《漢代“白陶”新資料》等。
另外還與杜金鵬、焦天龍合著《中國古代酒具》,由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年出版。
學術活動
一、主要學術活動
1.1997至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進修期間,曾在羅多弼(Torbjorn Loden)教授主持的專題討論會上作《中國古代的時間概念》、《中國古代的統一與分裂》、《漢唐時期圖書分類的發展演變》等報告;
2.2004年上半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修期間,曾在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主持的專題討論會上作《漢代的“多人葬”問題》、《漢代陶瓷發展演變之考察:空間模式》的報告,並應邀前往芝加哥大學作了題為《漢墓分布的考察:墓葬結構的變遷》的講演;
3.2008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東亞考古學大會”上作了題為“The Changes of Tomb Structure in Han China”的學術報告;
二、科研項目
曾獨立承擔《戰國秦漢時期酒器研究》(1998年)、《秦漢時期印紋硬陶研究》(2004年)、《兩漢時期嶺南陶瓷器的北傳及其影響》(2007年)等課題,另外還參與了國家教委重點項目《漢唐陵墓制度研究》、以及社科基金項目《中國陶瓷史》等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