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其營村位於汝州市小屯鎮東南部7.5公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4°00′,東經112°59′。村界東與寶豐縣趙莊鄉魔冢營村毗鄰,西與長營村、 季寨村相接,南與寶豐縣趙莊鄉晁莊村、商酒務鎮白衣堂村接壤,北與吳營村交界。村域總面積約2.326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454戶,總人口1995人;實有耕地面積2228畝,其中平地1433畝,坡地795畝,人均耕地1.11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其營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下轄地區:下轄9個村民組
- 政府駐地:楊其營村
- 電話區號:0375
- 郵政區碼:4675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汝州市東南27公里
- 面積:2.326平方公里
- 人口:1995人
- 方言:汝州方言
概述,主管,行政區劃,相關連結,
概述
約公元14世紀後期,明代實行軍墾制度,位於虎狼爬嶺的藥水寺外,由紮寨軍屯的官兵及家屬形成一個村莊——十里長營,又叫寺溝村。後寺院失火,連同村莊燃為灰燼。倖存者便選中離嶺北約1000米的地方重建家園,因四周楊樹很多,起名叫楊起營,後改為楊其營。從此,這塊土地上翻開了一頁頁由一群炎黃子孫書寫的人類繁衍、生存、發展的歷史。
楊其營村位於汝州市小屯鎮東南部7.5公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4°00′,東經112°59′。村界東與寶豐縣趙莊鄉魔冢營村毗鄰,西與長營村、寨村相接,南與寶豐縣趙莊鄉晁莊村、商酒務鎮白衣堂村接壤,北與吳營村交界。村域總面積約2.326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454戶,總人口1995人;實有耕地面積2228畝,其中平地1433畝,坡地795畝,人均耕地1.117畝。
楊其營村南臨虎狼爬嶺,北依桃溝,西靠楊溝,地形呈南高北低趨勢。轄虎狼爬嶺面積0.53 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22.8%。朝川河流到村域東北角,分為2條支流,一條為桃溝,到村北又一分為二,其一向南流向村里,其二向東流向魔冢營村(流到村域東北角以東改稱“東河”);另一條向南,起初斜穿村西地域,後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闢為直渠,向晁莊流去。村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春兩季多西北風,夏秋兩季多東南風。年平均氣溫15℃,日照時數2250.5小時,無霜期226天,降水量606.5毫米。
翻開楊其營村的村史,數百年來,同全國其他村莊一樣,也是一部坎坷曲折的歷史。農業是楊其營村的主要經濟支柱,全村除村莊南部虎狼爬嶺坡地之外,其餘約65%的耕地全是一片平原,地表、地下水資源豐富,便於農田灌溉。但在新中國成立前,由於社會制度的限制,大部分民眾因土地過少,過著貧困的生活。1948年楊其營村解放後,經過土地改革,貧下中農分到了土地、房屋。1954年,大夥就自發地組織起互助組。隨後又成立起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楊其營村和全國其他村莊一樣,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就在農業生產蒸蒸日上之時,1958年的極“左”風呼嘯而來,全體社員都被平調去大煉鋼鐵,而把滿地豐收的莊稼扔在地里。緊接著是“三年自然災害”,民眾生活十分困難。直到1961年,中共中央開始糾正“五風”(共產風、浮誇風、幹部特殊風、強迫命令風、瞎指揮風),才扭轉了局面,撥正了航向。在後來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中,雖然繼續受到極左思潮的衝擊,但全體社員堅持農業學大寨,整地治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為改革開放後農業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其營村的農業走上快速的發展軌道,應該說是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開始的。1982年,楊其營村積極推行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廣大村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飛快飆升。2012年,小麥、玉米畝產量均達1000斤以上,花生畝產量也超過了500斤。村民利用富餘的時間外出務工,不斷增加經濟收入。2012年,全村擁有彩電466台,電腦65台,洗衣機376台,機車215輛,機動三輪車172輛,電動車125輛,汽車81輛,拖拉機31輛,鏟車9台,聯合收割機2台。全村村民生活無憂,安居樂業,實屬建村歷史上最好時期。
建村數百年來,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楊其營村的村民,始終保持著“以農為本”的農民傳統法則,“不擅長做生意”成為村民搞活經濟的桎梏。80年代前,雖有幾個小商小販,能做點微利生意,但因當時政策所限,也無法放手大幹。改革開放後,村里也興辦過食用菌廠、機磚廠等小型企業,都在很大程度上因不善於經營而導致關閉。然而“東方不亮西方亮”,勤勞的楊其營人不甘於此,他們在外面的世界看到了發展經濟的良機。於是,先是年輕人,接著是中年人,一個個走出村莊,撲向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務工的同時展示自己的能力,創造經濟價值。據不完全統計,自1987年至2012年,全村外出務工的人員有300多人。有些不便外出的人,也在農耕之餘,搞起多種經營。全村先後出現16家經銷商品的店鋪,至2012年底,還有6家,其中有3家超市。靠辛勤勞動,村里不少人家都建起了現代化的新房子,置辦了各種各樣家用電器。楊其營的村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越來越幸福的小康生活。
楊其營村是個文化底蘊濃厚的村莊。清代嘉慶年間,村人就將官宅闢為學校,傳播中華文化。新中國成立後,一批知識分子脫穎而出,“楊其營四大耀”(即河南日報社行政處處長郭耀世,《臨汝日報》編輯、汝州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陳耀武,汝州市教育界資深教師路耀洲,汝州市衛生局副局長郭耀國)遠近聞名。1951年,臨汝縣人民政府文教科派來教師,在楊其營村開辦國小,由初級國小複式班2個,發展到開設國小一至四年級。到1969年,學校不僅成為完小,還開設國中一年級、二年級2個班,後到1976年又開設高中班,80年代後才廢止高中班,把國中合併到路寨中學。數十年來,先後有94名教師(其中公立教師36名,民辦教師58名)在楊其營學校任教,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建設人才。到2012年底,全村共有115人考入各類高等院校深造,其中中專生29人,大專生12人,本科生68人,碩士生5人,博士生1人;全村在外工作的140多人,其中處級幹部6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者18人,科級幹部9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2人。楊其營村,已成為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
樹有根,水有源。楊其營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小康,關鍵是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楊其營村黨支部自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以來,領導全村村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不斷前進。已故原黨支部書記段改順,1962年擔任支部書記,整整幹了26年。26年來,他帶領支部一班人,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改變楊其營村的落後面貌,做出了最大的努力。1978年,陳海接任黨支部書記,領導全村人踐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使全村人解決了溫飽問題,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小康生活乘勝前進。接下來的幾任黨支部書記——吳現軍、魏電傑、李電選、郭占國、劉光興、陳根法,更是開拓進取,創造出可以載入史冊的政績。特別是陳根法2009年擔任黨支部書記後,對楊其營村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村黨支部決心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全心全意為全村村民服務,爭取早日把楊其營村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楊其營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楊其營村的村民一定會越來越幸福、安康。
主管
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鎮
行政區劃
汝州市轄5個街道、4個鎮、11個鄉:煤山街道、風穴路街道、鐘樓街道、洗耳河街道、汝南街道、寄料鎮、溫泉鎮、臨汝鎮、小屯鎮、楊樓鄉、蟒川鄉、王寨鄉、陵頭鄉、廟下鄉、紙坊鄉、尚莊鄉、騎嶺鄉、大峪鄉、夏店鄉、焦村鄉。
小屯鎮 代碼:410482104
2006年,轄42個村委會:小屯村、樊莊村、毛莊村、時屯村、大陳村、崔辛莊村、耿堂村、魯辛莊村、雷莊村、西王莊村、孫店村、蘆店村、朝川村、張村村、李灣村、范灣村、山王村、楊其營村、小陳莊村、玉王村、長營村、季寨村、季營村、周莊村、路寨村、吳營村、東村、中村村、西村村、小於莊村、史莊村、楊集村、石河溝村、吳嶺村、牛莊村、黃窪村、丁堂村、李珍莊村、南李莊村、魏莊村、南張莊村、宗莊村。
相關連結
白馬潭的傳說
汝州市小屯鎮楊其營村西北方向一里多處有一深水潭,名叫白馬潭。
關於此潭,有這樣一個傳說。白馬潭的潭水很深,周圍樹木蔥蘢。岸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匹白龍馬。正午無人的時候,就會有一個仙女騎著白龍馬在水面上遛馬,村裡的農民還能隱約地聽見馬鈴的聲音。
看守洞口的是一個千年烏龜,在仙女遛馬之前,先出水面巡視一下周圍是否有人。
古時候,人煙稀少,沒人敢打探究竟。可是,不知到了哪一朝哪一代,村裡有個年輕人對此事甚是好奇。一天中午,他偷偷地爬到潭邊的樹上屏息靜氣地注視著水面。臨近正午時,烏龜浮出水面朝四周望了望,沒發現人,就沉下去向仙女匯報。不一會兒,水面升起一股水柱,水柱落下後,仙女已騎著白龍馬在水面上緩緩而行,時而行如流星,時而策馬躍起……年輕人看到精彩處不覺叫出了聲。聽到人聲,仙女與白龍馬眨眼間消失了,烏龜也因失職被殺。後來,人們再也聽不到馬鈴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