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廟村(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楊公廟鄉楊公廟村)

楊公廟村(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楊公廟鄉楊公廟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公廟村處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楊公廟鄉集鎮周圍,是鄉人民政府駐地所在地。全村區域總面積13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40畝,人均耕地面積1.1畝;林地面積8900畝,以杉木、松樹為主。轄14個村民小組,388戶,1391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35人,占總人口的96%;外出務工人口235人,占總人口的16.9%。200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956元。現有中共黨員52人。有村支兩委幹部8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公廟村
  • 地理位置: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楊公廟鄉
  • 面積:1391平方公里
  • 人口:1391人
  • 下轄:14個村民小組
  • 行政級別:村
村情建設,歷史遺址,

村情建設

楊公廟村被列為2008年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點後,上級財政投入5.4萬元,村級自籌1萬元,新修了一棟面積為112平方米的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新修的村級組織活動中心位於楊公廟鄉集鎮,工程於2008年9月開始動工,2008年11月完工。新修的楊公廟村村級組織活動中心為磚木結構平房,室外牆面用白色瓷磚裝飾,安裝鋁合金窗和不鏽鋼防盜網,寬敞明亮、美觀實用、功能齊全。活動中心共有三間房屋,1間會議室,2間辦公室,分別設有村支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計生服務室、協會活動室、綜治辦公室、農民科技文化學校,是村級組織和黨員幹部學習培訓、召開會議和開展活動的主要陣地。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建成後,不僅解決了該村沒有場所辦公、議事的難題,更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歷史遺址

楊公,乃唐僖宗的國師楊筠松(834—900),竇州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字叔茂,號筠松,世稱“救貧”先生。著有《疑龍經》、《撼龍經》、《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等堪輿專著。據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 年)董天錫編撰的《贛州府志》載:“竇州楊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崑崙山。過虔州,以地理術授徒。卒於虔州於都藥口壩”。
據江西興國三僚村《曾氏族譜》記載:“楊公仙師祖籍山東竇州府,父名淑賢,剩三子,長曰筠翌,次曰筠殯,三曰筠松。生於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時。幼習詩書,一覽無遺,十七歲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掌管瓊林御庫。至四十五歲,因黃巢之亂,志欲歸隱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術。”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因為楊筠松擔心死後風水成為絕學,所以希望徒弟們能夠世代繼承他的風水地理學問。於是帶著弟子曾文辿和廖瑀在盆地中間搭起茅棚住了下來,一人一座茅棚。茅棚又稱為“寮”,故稱“三寮”(即現在的“三僚”村)。據說海外的風水考察團來到三僚,都會尋找楊公當年所點“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和“甲木水”等風水穴位。據《贛州府志》載:曾、廖兩姓都從江西寧都徙居興國三僚,“蓋兩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貽之讖雲”。可能是因為這一緣故,三僚人非常樂意傳播楊筠松為三僚卜地開基的傳說。
楊公廟村楊公廟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