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亞

楊光亞,男,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秦皇島市殯儀館館長,高級政工師。201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光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政工師
人物業績,人物事跡,

人物業績

他積極採取措施,杜絕了職工接受喪屬饋贈的惡習;在全國率先推出免費上門服務;在全省率先推出“陽光消費”;建立秦皇島祭祀網、秦皇島祭祀平台和免費公祭儀式。他充分照顧特殊群體的利益,並主動免除了停車費、引導服務費、小白花租賃、告別廳主持費、撰寫生平、書寫輓聯和喪屬休息室等費用。

人物事跡

用愛為生命送行
——記身殘志堅的秦皇島市殯儀館館長楊光亞
如果給一個選擇自己職業的機會,誰也不願選擇和死人打交道。然而,在人生驛站的終點,卻有一個堅毅的身影,拖著殘疾的身軀,用善良為無數家庭送去溫暖與撫慰,用愛心為即將遠行的生命送行。秦皇島市殯儀館館長楊光亞,用十年的青春年華,用自己卓越的工作,把一個曾經陰森恐怖、荒涼破敗的"火葬場",奇蹟般地變成了一個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綠地繁花的開放式公園;把一個吃拿卡要、冷漠蠻橫、遭人唾棄的老大難單位打造成了全省乃至全國的標兵和樣板。2007年,楊光亞又被市民推選為"全市首屆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在感悟中奉獻
每一天,楊光亞都在用他的善良、耐心、愛心做著積德行善的事;每一天,他的心都在被觸動著、震撼著、感悟著;每一天,他都在完善著自己,都在淨化著、升華著自己的心靈。
冬天,一個非常寒冷的日子,殯儀館運來了一具遺體,但伴隨而來的只有逝者老伴一個人,這引起了楊光亞的關注。交談中才知道,老兩口沒有子女。辦理了火化手續後,楊光亞和年輕的引導員攙扶著老人來到老伴的身旁,讓他看老伴最後一眼,為她送最後一程。老人默默地站在遺體旁,用蒼老的雙手握著老伴的一隻手久久不放。告完別,楊光亞和引導員攙扶著老人坐到休息室的沙發上,遞上一杯水。老人說:"謝謝你們!等我走的那天,就全靠你們了。"楊光亞怕老人想不開,對老人耐心地勸慰一番。過了一會兒,老人心情平靜了下來,又意味深長地說:"我和老伴結婚五十多年,沒紅過臉,沒絆過嘴……老伴忒疼我呀!臨走前,不住地念叨'我走了,你可怎么辦呀?'……她對我放心不下,就是咽不下那口氣,我就說你安心地去吧,用不了多久,我就找你去……我說的不是笑話,我走的那天,就全靠你們了。"
老人走後,楊光亞心裡一直惴惴不安。四天后,他帶領幾名引導員按登記薄上的地址看望老人。鄰居說,老人病了,被送進了醫院。他們來到醫院時,老人已奄奄一息。當得知是殯儀館的人來看望他時,老人眼角流出了淚花。
兩天后,老人去世了,他真的實現了對老伴的承諾。當左鄰右舍將老人送到殯儀館時,一位鄰居找到楊光亞說:"老哥在神智清醒時就把自己的後事安排得妥妥噹噹,並說他走後,到殯儀館找楊光亞……"
在為老人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楊光亞帶領幾名員工像他的親生兒女一樣向老人鞠躬行禮。
面對即將遠去的生命,面對悲傷的親屬,楊光亞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生命的可貴,更感悟到了自己工作的神聖。所以,在旁人避之惟恐不及甚至噁心嘔吐時,他總是懷著一顆對生命敬重的心一絲不苟地完成著自己神聖的使命。
一個中年人溺亡在冰冷的海水中,楊光亞帶領員工趟著海水把他抬上岸,並送他很有尊嚴地離去……
一個老太太獨自亡於家中多日,楊光亞帶領員工將高度腐敗的遺體清理乾淨,並用整容的手段為老人恢復了容貌,使老人很體面地離去……
一個沂蒙山的農民小伙子扒火車出來找工作,掉下火車摔死了,楊光亞看著來接骨灰的衣衫破舊的老母親,掏出自己的錢給老人買飯,買車票,並送她踏上回鄉的火車……
一個年輕的女大學生因車禍而亡,失去了一條手臂,楊光亞想辦法找來假肢,使她如生前那樣陽光美好……
在挫折中成長
兩歲時,楊光亞得了小兒麻痹,右腿留下了殘疾,也因此飽嘗了許多的磨難。在求學和就業的過程中,曾多次被不同的學校和單位拒之門外。每一次不公平的待遇都像無情的棍棒將他一次次打入萬丈深淵。為了不讓父母為他擔心,楊光亞每次都強裝笑顏,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可是父母懂得他的心思。安慰的話早已是多餘的,父母知道也深信他一定能很快從消沉中解脫出來,重新面對生活的挑戰。
1991年大學畢業後,在市殘聯的幫助下,楊光亞被安排到殘疾人就業單位博愛醫院工作,經同事撮合,1993年他與盲人按摩醫生王興艷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兩人相親相愛,互相體貼,他們的家庭成了小區里鄰居們最羨慕的和睦家庭。1997年,兒子的降生對這個幸福的家庭來說可謂錦上添花。在他們的培養下,孩子從小就比別人家的孩子懂事,並且非常疼愛父母。除了抓好孩子的學習外,他們還從細微處著手,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堅強、善良、豁達和有愛心的人。
有人問楊光亞:"你曾經遭遇到那么多的挫折和不公平的待遇,為什麼你總是那么'陽光'呢?"楊光亞說:"我確實遇到過不少挫折,但這些挫折同社會給我的關愛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人們一個同情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一隻扶助的手臂,一次小小的幫助,都會令我感動不已。這些是我前進路上的助推器,是使我很快從低谷中走出的源動力,我很知足。我想,假如我身體健康的話,我不一定從社會上得到那么多的關愛。我非常感謝那些在我成長道路上給我無私關愛的人們,我要像他們那樣用我的愛心回報社會。"
在低谷中啟航
艱辛和挫折磨鍊了楊光亞的意志,培養了他自尊、自強、樂觀向上和勇於進取的倔強性格;從社會上得到的關愛,更時時刻刻溫暖和鼓舞著他,使他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做人做事。他用自己執著的信念和堅實的腳步,證明了殘疾人不僅能夠和正常人一樣成為生活的強者,而且還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社會的棟樑和青年的楷模。
1995年,楊光亞被調到市殯儀館工作。1997年年底,老館長不願再為這個爛攤子操心費力堅決辭掉了館長職務。經民眾推舉,楊光亞挑起了這個重擔。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全國各地陸續成立了殯儀館(當時叫火葬場)。當初人們把火葬場的定位就是"火化遺體"。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建火葬場就比較簡單了,找一個遠離人群的地方,劃出一片地,圈個圍牆,蓋兩間辦公室和幾間骨灰暫存室,再蓋一個火化間,裡面安幾台用耐火磚搭起來的火化爐就完事了。秦皇島市也不例外,殯儀館也是建在一個偏遠的地方,道路坑坑窪窪,院內雜草叢生,房屋低矮陳舊,給人一種荒涼破敗的感覺。除了火化、運屍和骨灰暫存外,沒有其他服務項目,職工更沒有服務意識,大家都認為:反正就一個火葬場,服務好不好,都得來;服務好不好,都收那么多錢。為了圖個順利,有的家屬就給工作人員送一些小禮物,當初也就是一盒香菸,後來越演越烈,變成送一條煙。因為殯儀職工大多是一個人養家餬口(74%職工的配偶是從農村找的,都沒有工作),生活都不富裕,所以從領導到職工就把接受喪屬饋贈當作生活補貼的一個重要來源。久而久之,喪屬送禮、職工收禮就成了當做當為和司空見慣的事情。
做為一名從基層選拔上來的幹部,楊光亞非常了解這些情況。為了當好館長這個角色,他首先徵求了每名員工的意見,結果眾口一詞:火葬場就是一個燒人的地方,全國各地都這樣,沒啥好改的。
同志們的話,使楊光亞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同志們說的是實情。可是,殯儀館本來就不讓人看好,如果各方面都上不去,不就更讓人看不起嗎?於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殯儀館建得漂漂亮亮的,讓社會各界刮目相看,讓幹部職工都能挺直腰板做人。
上任之初,楊光亞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開源節流和對職工隊伍的整頓上。在本著"保證一般,滿足特需"的原則下,他積極開拓服務項目,陸續推出了幾十項新服務,並將所有服務項目分成不同的檔次,供喪屬自願選擇。在每推出一個新項目時,他都經過社會調查和試運行,在得到民眾認可和物價部門批准後才予以實施,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結束無序化管理方式,使殯儀館儘快走上規範化管理的軌道,除必要的思想教育外,他還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一套管理辦法,用制度規範職工的言行。恩(獎勵)威(處罰)並施,殯儀館終於結束了三十餘年收受喪屬饋贈的歷史。
在強化管理和開源節流的同時,楊光亞還要抽出一部分精力用於對殯儀館的更新改造上。在沒有政府投入的情況下,他精打細算,在兩年的時間裡,對殯儀館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和改造。過去殯儀服務場所,全部用黑紗和白縵布置,極力營造悲傷肅穆的氛圍。楊光亞認為喪屬悲傷的夠多了,不能讓他們到殯儀館後再雪上加霜。在這個思想指導下,他將所有的服務場所全部用明快顏色進行裝飾,並用鮮花和翠柏點綴。他還加大了綠化美化的力度,種植了不同時令的花草樹木,並將喬木、灌木、花草科學搭配,實現了春季有花、夏季有蔭、秋季有草、冬季有綠,四季長青。同時配以亭閣、假山、雕塑和畫廊,使殯儀館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的套用越來越普及,並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很多殯儀館也購買了計算機,但都只限於材料的列印上。為實現辦公自動化,也為了省些錢,楊光亞在業餘時間閱讀和鑽研了許多計算機套用方面的書籍,並結合工作實際,著手計算機在業務上的套用。1998年,他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為單位免費設計了骨灰暫存管理軟體,使查詢一份暫存資料由原來的幾個小時縮短到了現在的幾秒鐘;1999年8月他為電腦裝上了有視頻輸出功能的顯示卡,將背投電視作為遺像輸出終端,一個高清晰、低成本的遺像顯示系統就這樣誕生了,這一做法得到業內人士的充分認可並紛紛效仿;2000年,他又和朋友一起為單位免費設計了火化管理軟體,不但效率高,而且零差錯。現在,無論辦公還是服務,秦皇島市殯儀館全部實現了微機管理。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市殯儀館實現了服務環境公園化,服務場所賓館化,設備設施現代化,服務行為規範化,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在當時都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並於1999年12月順利通過民政部驗收,成為全國惟一一家不靠政府投資的國家一級殯儀館和河北省第一家國家一級殯儀館。
在和諧中提升
當職工們還沉浸在跨入一級館行列的喜悅之中時,楊光亞卻在思索著下一步的打算。職工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雖然有了較大提高,但同他確立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儘管楊光亞又耗費了兩年的精力,還是收效甚微。後來,他終於明白了隊伍老化和文化水平偏低是制約服務進一步提高的根本原因。為此,他確立了一個從人才市場招聘新人的方案。與此同時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如果能招聘幾名形象好、素質高的女大學生就更好了。這樣,不但能解決隊伍老化問題,從視覺上也能使人耳目一新,還能進一步消除人們的恐懼心理。
這個想法一提出來,立即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男的都不願意來,女的就更別提了。再說,招那么多人幹嗎?收入是一定的,多一個人支出,就少一部分利潤。
楊光亞卻說:“時代不同了。現在,就業多難啊!沒聽人說嗎:哪個單位下崗,殯儀館也下不了崗。招聘新人是為了增加新生力量,也是改善我們公眾形象的一個措施。我就不信沒人願意來?”
2003年4月,楊光亞親自出馬,在人才市場順利地招聘到了兩名符合要求的女大學生。兩名女大學生到殯儀館工作的訊息很快傳了開去,引起了不小的社會轟動。此後又更加順利地招聘到20多名女大學生,經過培訓後,充實到了各個工作崗位。這些年輕人有活力、有幹勁兒,接受能力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業績,讓老職工們刮目相看;老職工不怕髒、不怕累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這些年輕人。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服務水平越來越高。
過去,工作人員穿著五顏六色,分不清誰是喪屬誰是工作人員,1999年楊光亞為工作人員統一了著裝,2007年又為引導員訂做了迎賓禮服(旗袍),使整個接待環境更加端莊素雅。為提高職工的整體形象,楊光亞每年都聘請專業教練對工作人員進行形體和口語訓練,並經常帶領職工到服務質量較好的賓館、酒店、銀行和商場學習取經。現在,職工的整體形象及待人接物的各種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服務行為更加人性化。
慮到一個家庭幾十年才辦理一件喪事,一旦遇到這種事情,往往不知如何辦理,楊光亞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殯儀服務中心,由這些女大學生免費上門指導民眾辦理喪事。為了增加消費透明度,楊光亞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陽光消費",所有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全部上牆公布,由喪屬自願選擇。
秦皇島市殯儀館是館處合一單位(對外也稱為秦皇島市殯葬管理處),負責全市的殯儀服務和殯葬改革工作。殯儀館在滿足不同層次喪屬需要的同時,還積極引導民眾文明節儉辦理喪事,制定了最低消費套餐,只需300元,就可辦理火化運屍業務。還主動降低和取消了一部分收費,對弱勢群體也制定了優惠政策。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充分照顧弱勢群體的情況下,殯儀館的收入不但沒有下降,反面有所提高。民眾們說:"殯儀館服務周到,收費合理,我們願意消費。"為了倡導殯葬新風,楊光亞成功地組織了十餘次骨灰撒海活動(海葬),推出了備受歡迎的綠色安葬方式(樹葬、草坪葬),並籌建了秦皇島祭祀網,社會反響非常好。
2006年12月16日,備受秦皇島市民關注和愛戴的北戴河天津工人療養院的離休老幹部張劍峰女士不幸去世,匆匆從北京趕來的兒子極力要將老人運到八寶山火化。療養院的領導說:"幹嗎上八寶山啊?它哪有秦皇島殯儀館好啊?不信,您去看看?"老人的兒子將信將疑地來到市殯儀館,他立即被殯儀館優美的服務環境、高檔氣派的服務場所和親情式的引導服務所打動,當即決定老人的喪事就在秦皇島辦。事後,老人的兒子深有感觸地說:"真想不到秦皇島這樣一個小地方,竟然有一個全國一流的殯儀館!"
也許有的朋友要說:整天面對悲傷哭泣的人群,沒有節假日,也沒有星期天,多單調乏味呀。楊光亞卻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們用愛心溫暖了無數個家庭,減少了他們的痛苦,值!我們通過努力,使殯儀館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認可,心血沒白費,值!同志們在人生的終點驛站上悟出了許多在別處得不到的東西,變得更加襟懷坦蕩,樂觀向上,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