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駿,字鑒,男,江西省九江縣人,中共黨員,生於1983年2月24日,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譜牒學者,王氏文化研究專家,九江方言與民俗研究者、《江南都市報》九江方言拾趣主編、贛鄂皖王氏宗親聯誼會常務副秘書長、中華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會員、祁門縣王璧文化研究會暨新安琅琊王氏宗親聯誼會會員、華夏王氏網主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修駿
- 外文名:steed yang
- 別名:楊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九江縣
- 出生日期:1983年2月24日
- 畢業院校:景德鎮陶瓷學院
人物生平,姓氏淵源,學生時代,職場情況,論文著作,王氏活動,媒體報導,
人物生平
楊修駿,又名楊鑒,周靈王太子晉89世孫,祁門苦竹港後裔,生於公元1983年2月24日,江西省九江縣岷山鄉分水嶺楊家大屋人。
姓氏淵源
楊修駿生於王氏家族,為東周靈王太子姬晉第89世裔孫,現居地始遷祖楊保五是元末明初時從九江湖口縣遷徙。
據分水嶺《王氏宗譜》序文介紹,先祖時勝公來自徽州祁門苦竹港,保五公經湖口縣遷居九江府德化縣甘泉鄉分水嶺(今更名九江市九江縣岷山鄉分水村楊家大屋。祁門苦竹港為新安琅琊王氏(王璧公)祖地,按照譜序介紹,此支應當屬於新安琅琊王氏。
而在《王氏宗譜》世系圖中,分水嶺楊家大屋是承襲開閩王氏,具體世系如:
晉—敬宗—子成—森—杉—升—昱—宥—碩—貢—諭—錯—息—恢—元—頤—翦—賚—雖—元—寶—邑—翁儒—禁—商—章—梁—倉—宣—奐—凱—龔—烈—浚—崇—遵—音—祿—融—覽—裁—導—洽—珣—曇—僧綽—儉—騫—規—褒—玉鉉—鴻直—琳—曄—恁—審知—延政—繼成—襄—子謙—湻清—英—陽—義—禧—磃—襘—時勝—山—湖—保五
無論承襲新安琅琊王氏還是開閩王氏,都是王氏後裔。此支生前身份證、戶口簿、村名均姓“楊”,生前供奉王氏先祖、王氏宗祠、王氏宗譜,逝後,墓碑上“認祖歸宗”地書寫“王公”、“王母”等特殊習俗。
學生時代
1990年~1995年就讀於黃老門鄉中嶺國小;
1995年~1999年就讀於九江縣黃老門中學,熱愛繪畫,曾多次榮獲學校書畫比賽三等獎、第一名;2008年榮獲江西省中考美術加試九江縣地區第二名;2009年榮獲江西省中考美術加試九江縣地區第一名。
2008年5月4日加入中國共青團。
與內地歌手徐健淇是同班同學及好友。
1999年~2002年就讀於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校(現更名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在校期間擔任過第十四屆校學生會主席、學生會勞動部部長、校學生俱樂部主任、校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隊長、團支部書記、班長等職務;多次榮獲《優秀學生幹部》、《學雷鋒先進個人》、《優秀團員》、《優秀團乾》、《優秀畢業生》等。畢業時,時任校黨辦主任趙春華邀請留校黨辦工作以及時任校團委書記羅亨江邀請留校團委工作,均被婉謝。
2001年被選為學生代表參加景德鎮市學生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
2002年7月22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1年~2003年脫產就讀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電腦美術設計專業。
職場情況
2003年~2006年在浙江省台州市浙江如意實業有限公司、浙江黃岩進出口公司利用專業所學,從事工藝禮品設計工作,多次參加廣交會。與內地歌手葛本軍為同事及好友。
2006年~2007年回九江結婚生子,短暫地在九江市方星科技專修學校從事電腦設計、電腦辦公自動化教育工作。
2008年~2009年再次前往浙江台州,在浙江宏鑫科技有限公司從設計類工作轉行管理類工作,在公司先後從事過生產經理助理、行政人事部專員、公司團委書記等。
2010年~至今,先回鄉創辦九江贛北網路信息中心(九江贛北之窗),從事網站建設等網際網路業務,由於業務一時沒有得到發展,後進入江西旭陽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後從操作工升任為班組長、車間副主管、公司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榮獲公司優秀員工、職代會優秀提案先進個人等榮譽。
論文著作
2014年7月與《江南都市報》合作,由江南都市報九江記者站站長王平擔任策劃,楊修駿擔任主編在九江新聞專版上開闢專欄《九江方言拾趣》,每周出版一期,弘揚九江方言文化。
《“王姬”不姓王,駁王新華〈史記中最早的王姓記載〉》
《駁王景祜〈對王元公遷居山東臨沂原因的質疑〉》
《解讀王氏始祖太子晉》
《探究家譜中元代時期的數字人名》
《從方言“王楊”不分,看“王楊”兩姓源流》
《新安琅琊王氏故地“苦竹港”考》
《楊修駿與王德興閒談“苦竹港”》
《豫章王氏新余某支亂拼湊祖像,極其不嚴肅》
《江西北部喪事中抬棺者為什麼稱為“八仙”》
《九江喪事中孝子“喪服”的淵源》
《“白白”何時成為九江人父親的別稱》
《九江話為什麼稱妻子為“馬馬”》
《九江七月半鬼節習俗隨談》
《九江端午節習俗》
《九江縣新年習俗》
《九江人為什麼把辣椒稱“胡椒”、土豆稱“洋芋”》
《九江話中的“勺子”與“調羹”》
《九江方言之“有偏”意解》
《九江市區人為什麼叫紅薯為“蘿蔔苕”》
《九江方言:柘林湖的“柘”為什麼念“za”》
《九江方言:吃飯的吃為什麼念“qi”》
《九江方言:方言詞語“蔸樁”》
《九江方言:廬山的“廬”為什麼念“lí” 》
《九江方言辭典》
《九江方言本字考》
王氏活動
2006年受本族所託,查清家族姓氏淵源,為修編家譜充實不少珍貴材料。
2008年前往浙江湖州參加第六屆中華王氏文化研討會;
2009年與豫章王景肅文史研究會、贛南王氏宗親聯誼會等江西省內宗親交流。辦理贛鄂皖王氏宗親會赴泰國曼谷參加第九屆世界王氏宗親懇親聯誼大會報名手續。
2011年辦理贛鄂皖王氏宗親會赴菲律賓馬尼拉參加第十屆世界王氏宗親懇親聯誼大會、新加坡馬六甲植槐堂堂慶等報名手續。並於當年赴福建晉江參加晉江市太原學術研究會換屆典禮大會。
2012年受邀前往安徽黃山祁門縣,參加王璧公每年墓祭,在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車禍,造成肋骨多根骨折、腎臟受傷、輸尿管斷裂等,住院一年多。
2013年受邀前往台灣金門縣參加第十一屆世界王氏宗親懇親聯誼大會,並在學術研討會上作《古代“王”字讀“楊”音》的學術演講。
2014年9月1日~3日受山東省臨沂市委市政府邀請,出席第十二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暨海峽兩岸琅琊王文化研討會,並在學術研討會上作《三槐王氏始祖王祐名諱考》學術演講。
2014年12月19日~21日受邀前往安徽東至縣出席祁門縣王璧文化研究會2014年會暨新安琅琊王氏宗親聯誼大會,並在大會上介紹王楊姓氏淵源。
媒體報導
中新網:《九江縣楊家大屋村全村人姓氏被叫錯700多年》
大江網:《生前姓“楊” 死后姓“王” 九江縣一村村民皆有兩姓》
大江網:《九江縣楊家大屋村村民生前姓“楊”死后姓“王”·全村人想改回王姓“認祖歸宗”》
江南都市報:《生前姓“楊”死后姓“王” 九江縣一村村民皆有兩姓》
另外還有《潯陽晚報》、《鄂東晚報》、《贛州晚報》、《江西電視台都市頻道》、《中新網》、《九江新聞網》、《大江網》、《江南都市網》以及《世界王氏網》、《中華姓氏網》、《華夏文化網》、《中華王氏網》、《新安琅琊王氏網》、《荊楚王氏網》、《華夏王氏網》、《全球王氏網》等姓氏網站紛紛報導。
九江新聞網:《80後小伙編20萬字辭典翻譯九江話》
九江新媒體:《方言背後,是一座城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