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傑(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楊俊傑(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俊傑,男,1978年出生,籍貫江西,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俊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
  • 出生日期:1978年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文學
  • 職稱:副教授
  • 任職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學術經歷,研究方向,出版圖書,研究成果,著作,論文,研究課題,主要榮譽,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98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
2003年6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獲文學碩士
2006年6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
自2006年起任職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職稱副教授。

學術經歷

2015年10月-12月訪問英國牛津大學聖伯內學院Werner Jeanrond教授
2013年6月-8月訪問德國特里爾大學神學系Werner Schuessler教授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訪問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德語系比較文學研究所Monika Schmitz-Emans教授
2010年8月-9月訪問香港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2009年4月-7月訪問德國特里爾大學神學系Werner Schuessler教授
2006年6月-8月訪問香港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研究方向

德國和古希臘的文學與理論及中西比較文學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楊俊傑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4年7月
《延異之鏈》以索福克勒斯的名篇《俄狄浦斯王》的影響史為研究對象,選取獨特的研究角度,分別以塞內卡、克萊斯特、格里耶的作品作為三種受影響的"類型"的代表,翔實地揭示了"文學性"層面所表現的影響內涵,這將有助於推動比較文學界對"文學性"的關注。同時,本書在結合國內外學界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富有新...

研究成果

著作

2011:專著《藝術的危機與神話:謝林藝術哲學探微》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譯著(德)叔斯勒(Werner Schuessler)《蒂利希:生命的詮釋者》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1:譯著(美)羅森(Stanley Rosen)《柏拉圖<會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譯著(德)蒂利希(Paul Tillich)《蒂利希論謝林選集》道風書社
2013:譯著(英)亨利(John Henry)《科學革命與現代科學的起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專著《延異之鏈:俄狄浦斯王影響研究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譯著(德)豪格(Wolfgang Fritz Haug)《文化差異》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7:譯著(奧)布伯(Martin Buber)《我和你》浙江人民出版社;道風書社

論文

2007:蒂利希的謝林論初探 《基督教文化學刊》第15期
2007:早期謝林的新神話思想 《問道》第1輯
2007:康德第一批判中的intellektuell和Verstand《德國哲學》2007年卷
2008:論康德道德神學的希望之維 《問道》第2輯
2009:謝林與《德國唯心主義最古老綱領》 《世界哲學》2009年第2期
2009:歌德的遺囑:關於世界文學 《勵耘學刊》2009年第2期
2009:康德與新啟蒙 《問道》第3輯
2010:康德美學中的崇高之維 《問道》第4輯
2011:Paul Tillich und ChinaInternationales Jahrbuch fuer Tillich-Forschung6 (2011)
2011:愛慕與摹仿:論柏拉圖《會飲》里的亞里斯托德摩斯 《問道》第5輯
2011:張愛玲的金鎖:Golden Cangue抑或Golden Lock《勵耘學刊》2010年第2期
2011:德國耶拿浪漫派的印度情結:從諾瓦利斯到弗 · 施萊格爾《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10期
2012:蒂利希的“時候”與“時候意識”:論蒂利希的巴特批評的歷史神學之維《道風》總第37期
2013:狄奧尼索斯和“解”狄奧尼索斯:亞里士多德悲劇起源論釋疑《文化與詩學》2012年第2期
2013:Paul Tillich und Schelling-Renaissance(n)Internationales Jahrbuch fuer Tillich-Forschung8(2013)
2013:蒂利希和中國:一場值得期待的對話《道風》第38期
2013:重訪文化基督徒:紀念克爾凱郭爾誕辰二百周年《問道》第6輯
2013:謝林《斯圖加特內部講課》的“精神”哲學構想《世界哲學》2013年第4期
2014:也談林同濟的美學概念“虔恪”:論《寄語中國藝術人》與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淵源《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期
2014:也談本雅明的Aura《美育學刊》2014年第4期
2014:加州馬夫人何桂英:胡適情史補正一則《傳記文學》2014年第2期
2014:原來他是周夢賢:兼作《阿哩原來是荷馬》讀後《道風》第40期
2014:創造出於無:謝林《論人類的自由本質》里的“理智十字架”辨析《世界哲學》2014年第6期
2014:謝林和普羅提諾:從1804年哲學和宗教到1809年自由論文《雲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2014:Tcheng Kitong und Acta comparationis litterarum universarumNeohelicon4 (2014)
2015:被遺忘的T.C. Tsian:說說詹顯哲《傳記文學》2015年第12期
2015:Kai perisson echosin:約翰福音十章十節b義訓《道風》第42期
2015:越紫宸和鐵黎赫:蒂利希的中國神遊《道風》第43期
2015:蒂利希和梵二《比較經學》第5期
2015:蒂利希與尼采的“上帝死了”《哲學與文化》2015年第4期
2015:托爾斯泰和狄益華:也談托爾斯泰文學作品的最早中譯《俄羅斯文藝》2015年第4期
2016:陳季同和芍兌:裴多菲《小樹顫抖,因為》漢譯考《文貝》2016年第1期
2016:奧爾巴赫與歌德“世界文學”《中國比較文學》2016年第1期
2016:李太白漫遊奇境記:閒譚布伯《我和你》《讀書》2016年第9期
2017:在重新發現以後:絮說傳教士文學 《道風》第46期
2017:托爾斯泰和葉道勝:文以載道使民知《道風》第47期
2017:大清侍衛和小洪堡:一本三國志演義的萬里西行《讀書》2017年第6期
2017:張君勱送別杜里舒:附Dr. Changs Abschiedsrede 《中西文化交流學報》第8卷第1期
2017:Philosophos探源《哲學與文化》2017年第8期

研究課題

2006年度香港道風基金“蒂利希與德國唯心論”
2006年度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金“諾瓦利斯《奧夫特丁根》研究”
2007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謝林與耶拿浪漫派”
2008年度國家社科青年基金“作為文論家的謝林研究”
2009年度德國圖森基金“蒂利希象徵理論與雅斯貝斯密碼學說關係研究”
2010年度香港道風基金“蒂利希早期思想研究”
2010年度北京師範大學自主科研基金“亞里士多德悲劇理論研究”

主要榮譽

2007年度中國人民大學校級優秀博士論文榮譽(導師:黃克劍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