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作升

楊作升,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海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河口海岸帶研究所名譽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作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蘇聯列寧格勒大學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職稱:教授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1960畢業於原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現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地球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歷任山東地質學院地勘系助教(1961)、山東海洋學院助教(1962)、講師(1978)、副教授(1985)、青島海洋大學教授(1989)、河口海岸帶研究所所長、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等職。期間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1979-1982)、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1989)、日本地調局(1994、1996)訪問學者。
主要從事海洋沉積學及海洋沉積地球化學、陸架及河口動力沉積學研究。現主講2門研究生的學位課,培養了博士16名,碩士27名。曾擔任過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負責人,一項重大基金第四負責人和一項重點基金第二負責人,兩項國家“八五”攻關專題、兩項“九五”攻關專題的第二負責人,一項國家“863”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多項委託項目負責人,以及中美、中德、中澳海洋合作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中美、中日、中法合作項目主要參加者。受聘擔任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海岸海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沉積與地質環境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等學術委員會委員,多個國內和國際學術組織成員。

主要成就

獲獎項目及獎勵等級、榮譽稱號
獲省、部科技進步二等4項、三等獎3項,國家“八五”攻關重大成果一項、“九五”攻關優秀成果一項。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國內外學術團體職務等
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南京大學海岸海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大洋協會樣品庫管理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質學會海洋災害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LOICE/JGOFS委員會執委
中國海岸河口學會理事
青島市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青島市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青島市人才引進協會副會長
太平洋科技大會(PACON)理事
國際地理學會(IGU)會員

個人作品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末次冰消期以來東部陸架海泥質區海洋環境的地質記錄》(2003-2006),負責人。
2.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973)項目“中國典型河口-近海陸海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第四課題《黃河三角洲海岸蝕積轉換機制和趨勢預測》(2003-2007),第二負責人。
3. 國家海洋高技術計畫(863)課題“雷射單分子海洋油氣高精度化探技術”第二子課題《雷射單分子海洋油氣化探資源評價和預測技術》(2003-2006),負責人。
4. 國家海洋高技術計畫(863)課題“灘海油田防護泥沙定向運移控制技術”第二子課題《泥沙定向運移數值模擬技術》(2003-2006),負責人。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四紀黃土宇宙塵通量的HE同位素研究》 (2002-2004),負責人。
6. 中國大洋協會基金項目《近底霧狀層顆粒物組成及其運移示蹤的研究》(2002-2004),負責人。
7. 山東省十五攻關項目“巧用海動力治理黃河口工程技術研究”第三專題《黃河口海動力於雙導堤工程技術研究》(2002-2004),負責人。
8.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課題《中國近海典型海域入海物質水文地球化學過程及環境效應》(2002-2004),主要參加者。
發表論著:
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主編論文集三本,專著二本。
* 楊作升,1988,黃河、長江、珠江沉積物中粘土的礦物組合、化學特徵及其與物源區氣候環境的關係,《海洋與湖沼》,19(4):336-346
* 楊作升、郭志剛、王兆祥、徐景平、高文兵,1992,黃東海懸浮體中的有機包膜,《海洋與湖沼》,23(2)2:217-227
* 楊作升、郭志剛、王兆祥、徐景平、高文兵,1992。黃、東海懸浮體向其東部深海區輸送的基本巨觀格局。《海洋學報》,14,(2):81-90
* 楊作升、陳衛民、陳彰榕、吳光華、曹立華、沈渭銓,1994,黃河口水下滑坡體系,《海洋與湖沼》,25(6):573-581
* Yang Zuosheng and Hu Dunxin, 1995.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on Material Discharge from the Huanghe River to the Seas, the Huanghe Coastal Environment and Delta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hange Studies, Edited by Ye Duzheng and Lin Hai. Science Press, Bejing, China.pp.213-217.
* Yang, Zuosheng, Sun, Xiaogong, Chen, Zhangrong & Pang, Chongguang, 1998, Sediment discharge of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sea: its past, present, future and human impact on it, Health of the Yellow Sea: 109-127, pub. by Earth & Love Pub. House, Seol, Korea..
* Z.S. Yang, J.D.Milliman, J.Galler, J.P.Liu, and X.G.Sun, 1998, Yellow River's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decreasing steadily, Eos. Transactio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Vol.79, No.48, P589-592.
* WANG Houjie, YANG Zuosheng, 2001, A Nonlinear RDF Model for Waves Propagating in Shallow Water,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Vol.44 Supplement, p.158-164.
* Yoshiki Saito, Zuosheng Yang, Kazuaki Hori, 2001,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nd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eltas: a review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and sediment discharge during the Holocene, Geomorphology, Vol.41, 219-231
*雷坤、楊作升、郭志剛,2001,東海陸架北部泥質區懸浮體的絮凝沉積作用,《海洋與湖沼》,Vol.32,No.3
* 楊作升、范德江、郭志剛、毛登,2001,東海陸架北部泥質區表層沉積物碳酸鹽粒級分布與物源分析,《沉積學報》,Vol.20, No.1.
* 胡敦欣、楊作升,2001,《東海通量關鍵過程》,海洋出版社.
* 楊作升、孫效功、張軍、陳彰榕、郭志剛,2002,利用海洋動力輸送黃河口泥沙入海的研究,《延長黃河口清水溝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李殿魁等著,P131-236,黃河水利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