椘

椘,,漢語漢字,拼音是chǔ,古同“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椘 
  • 拼音:chǔ
  • 部首:木
  • 五筆:sspu
  • 倉頡:ddino
  • 鄭碼:ffw
  • 注音:ㄔㄨ
  • 筆畫:11筆
  • 統一碼: U+6918
  • 四角碼:44302
詞語釋義,古籍解釋,

詞語釋義

古同“椘"。
椘 :用也。從亯從自。自知臭香所食也。讀若庸。 余封切。
宋元以來俗字譜》:楚,《古今雜劇》﹑《嶺南逸事》稱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並粗上聲。《說文》叢木也。一曰荊。《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注》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荊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楚,荊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書·禹貢》荊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陳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注》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葉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