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紅丸

椒紅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四。具有溫經助陽,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寒濕痹阻證。

基本介紹

  • 名稱:椒紅丸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四
  • 組成:川椒、磁石、白蒺藜、巴戟、附子、硫黃、厚補、茴香子、鹽花
  • 功用:溫經助陽,祛寒止痛
  • 主治:寒濕痹阻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川椒(微炒去汗,取紅)五兩、磁石(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三兩、白蒺藜(微炒,去刺)二兩、巴戟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兩、硫黃(微炒,細研)二兩、厚補(去粗皮,塗生薑汁,灸令香熟)三兩、茴香子(微炒)二兩、鹽花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羊腎三對,去盡筋膜,細研,用好酒二升相和,於銀鍋內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以溫水送下,晚食前再服。

功用

溫經助陽,祛寒止痛。

主治

寒濕痹阻證。

方義

方中川椒辛散溫通,開腠理,通血脈,除寒痹,《神農本草經》謂“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巴戟天、附子溫助腎陽,散寒逐濕;白蒺藜苦泄溫通,輕揚疏達,有祛風勝濕,行氣活血之效;茴香散寒止痛;厚補行氣化濕;磁石入腎經,《神農本草經》載“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酸”者;硫黃補火助陽,“治腳弱腰膝久冷,除冷風頑痹”(《藥物論》);鹽花引藥入腎。諸藥合用,共奏溫經助陽,祛寒止痛之功,對腎陽虛弱,風濕積冷腰痛,酸弱無力者,頗為適宜。

運用

臨床運用以風濕積冷腰痛,行立無力,小便滑數為辨證要點。

使用注意

濕熱腰痛及肝腎陰虛者忌服。

附方

名稱:椒紅丸
組成:椒紅、沉香、附子、蓬莪術、訶黎勒皮、當歸、高良姜、肉豆蔻、丁香、白朮、麝香
用法:上為細末,以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溫水送
主治:婦人血氣不調,臟腑怯弱,風冷邪氣,乘虛客博,臍腹冷痛,協肋時脹,面色萎黃,肌體贏瘦,怠惰嗜臥,不思飲食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七十
功用:補虛損,暖下髒,逐痼冷,進飲食
名稱:椒紅丸
組成:川椒紅、附子、乾薑
用法:上為末,用豬腎三對,慮去滓,去脂膜薄切,攤於紙上,去血,然後鋪於重腎,諸一重藥末,以盡為度,卻以三五重濕紙裹,於塘火內燒,待香熟取出紙,爛研,若稍硬,更點少許蜜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主治:下焦虛寒,臍腹療痛,小便滑數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功用:補暖下元
名稱:椒紅丸
組成:川椒紅、附子、石斛、桂心、肉蓯蓉、菟絲子、吳茱萸、巴戟、木香、硫黃、磁石、鹿茸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主治:虛冷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功用:壯腰腳,明耳目,暖下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