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植物群落及其與環境相互關係的一個學科。植物群落學這一名稱是瑞士學者蓋姆斯(H.Gams)於1918年提出的。
植物群落學又稱地植物學。研究植物群落及其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及植物群落中植物間的相互關係,闡明植物群落的形成、種類組成、結構、生態、動態、分類及地理分布的基本規律。是植物地理的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間的邊緣科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群落學
- 外文名:Plant community
- 別稱:地植物學
- 提出者:蓋姆斯(H.Gams)
- 研究內容:植物群落之間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 屬性: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間的邊緣科學
學科簡介,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
學科簡介
植物群落學又稱地植物學。研究植物群落及其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及植物群落中植物間的相互關係,闡明植物群落的形成、種類組成、結構、生態、動態、分類及地理分布的基本規律。是植物地理的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間的邊緣科學。
研究對象
植物群落學的對象是植物群落,以及由植物群落所構成的植被。植物群落是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的生境條件下所構成的一個總體。在一個植物群落內,植物與植物之間,植物與環境之間都具有一定的相互關係,並形成一個特有的內部環境或植物環境。
眾所周知,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各種植物,無論是栽培的或野生的,都不是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而是在一定的生境下相互作用地有規律地生長在一起,並與環境發生一定的相互關係,共同組成一個統一體,即植物群落,例如,森林、草原、農田等。因此、植物群落並不是一些植物及其個體的簡單總和,也不是一個有機體或擬有機體,更不是社會單位,而是具有自己特殊性質的一個系統,它是長期以來自然選擇和歷史發展的產物。
植被意即植物的覆被,指的是地球表面的活的植物覆蓋。一個地區的植被即是該地區所有植物群落的總和,是由一個或多個植物群落組合而成的。因此,在這個意義匕植被即植物群落的總稱或同義語。
研究內容
植物群落學的基本內容,可歸納為群落的結構、生態、動態、分類與分布等五個方面。
群落的結構是研究群落的種類組成及其種群特性,研究群落的外貌、垂直結構與康平結構等,或稱為群落形態學。
群落的生態是研究群落與外界環境條件氣勢互關係,研究群落的內部環境友植被環境,研究群落內物質的循環,以及能量的積累與生產力等,或稱為群落生態學。
群落的動態是研究群落的形成、運動與變化,研究群落的演替等,或稱為群落動力學或群落演替學(syngenetics)。
群落的分類是研究群落分類的原則、單位與系統,以及群落的命名等,或稱為群落分類學 (syntaxonomy, synsystematics)。
研究目的
植物群落學研究的目的與任務,在於深入揭示植物群落的結構、生態、輔、分類及其在地球上分布等基本規律,從而參量和運用這些規律,充分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來控制、利用、模擬、改造或創造植物群落,進而保護、改造自然環境,防治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創造優異的生態環境,提高植物群落的生產力,以期適合於人類的需求,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服務。
在自然界,無論是野生的或是栽培的植物,都幾乎永遠是以植物群落的形式出現,而研究一個植物的個體生態學時,如果不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群落髮生聯繫,就必然帶有一種人為的因素。因此,植物群落學是農業、林業、畜牧業本的必要的理論基礎。例如,在農業方面,栽培植物群落的研究,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上,巳顯示出巨大的作用,而以植物群落學的觀點研究農業群落的結構與光能利用的相互關係,研究農業群落的植物相互關係及其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等,對促進生態農業和農業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林業方面,植物群落翎研究對造林,林業管理和撫育,林型的劃分,樹種組成及森林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森林的更新與演替,宜林地的選擇,樹種的配置等,部具有重要意義。蘇聯林學家T.Mopoaon則曾認為植被的研究是育林的理論基礎,而聯邦德國學者G.Jahn則以《植被科學在林業上的套用》(1982)為題。在畜牧業方面,天然放牧場和劑草場的選擇,類型的確定,牧草產量和可食性,放牧量與放牧期,割草量與割草期,草場的季節動態與更新演替,草場的利用與改造等,也都與植物群落學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