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布區

地球上的每種植物通常都有很多個體,它們分別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這個地域就是該種植物的分布區。分布區的土壤成分、氣溫變化決定了植物的適應性,也就是植物的類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分布區
  • 外文名:plant distribution
定義,形狀大小,表示方法,分布中心,類型,

定義

地球上的每種植物的個體通常都有很多個體,它們通常都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這個地域就是該種植物的分布區。例如我國的特有種類油松就分布在東至瀋陽,西至賀蘭山、北至陰山、南至四川北部的地域內,這個地域就是油松的分布區。任何級別的植物分類單位(科、屬、種)都有相應的分布區,例如側柏屬僅分布於中國東部。研究科、屬的分布區要以種的分布區為基礎。所以植物分布區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種的分布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植物在其分布區內並非布滿整個分布區,各種植物在分布區內布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植物布滿的程度取決於適宜生境重複出現的頻率、植物種的生態習性、形成集群的能力、與其它種類競爭的能力以及歷史因素。

形狀大小

由於受歷史因素和現代環境因素的影響,植物的分布區呈現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就分布區的大小來說,可以分為廣域分布和狹域分布兩種類型。前者的分布區廣闊,通常遍及各大洲,後者的分布區只限於局部地區,但二者的劃分沒有絕對的界線。水生植物和一些雜草通常屬於廣域分布。普遍分布於整個世界或者幾乎遍布世界的種類稱為世界種,但這種世界種的分布範圍也只是相對的,世界種的數目也極為有限,面積占地表一半的種數不到100種,占據地表1/4的種數也不超過200種。如大車前(Plantago major)是比較典型的世界種,它分布於除撒哈拉和澳大利亞中部沙漠以外的幾乎所有地區,有一些植物的分布區非常狹窄,如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只分布於廣西龍勝、四川金佛山和湖南城步等地。
分布區的形狀多種多樣,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或為連續分布,或為間斷分布。其邊界或與一定的自然地理區的邊界相吻合,或以山脈、河流作為邊界。氣候、地形、土壤、生物和人為活動等因素對於植物分布的影響在第三章已有詳細論述。除了以上因素外,歷史因素也影響到植物的分布區。我們經常能發現一些與現代的環境條件不相一致的植物種類,如分布於新疆喀什的矮沙冬青(Ammopipthanthus nanus)以及分布於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的蒙古沙冬青(A. mongolicum)是亞洲中部僅有的常綠灌木,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很不一致,原因是這一地區以前處於古地中海的邊緣,上述兩種常綠灌木是以前殘留下來的。

表示方法

植物的分布區通常用分布區圖(圖4-1)來表示。分布區圖的繪製主要有以下方法:
點圖法:是繪製任何形狀分布區的基本方法,即將植物種的每個已知分布地點用點或小圓圈標繪在空白地圖上,這種點和小圓圈的總體既表示了分布區的總輪廓,又表示了該種植物的實際分布地點。
植物分布區
周界法:又稱輪廓法。把點圖上外圍的點連線起來,即得出分布區的輪廓,推測部分用虛線表示。有時在輪廓內加繪各種線條,可以突出分布區的輪廓,或者在同一張圖上表示不同種類的分布區。對於分布區較廣的種類,使用該方法比較合適,一般與點圖法結合使用。
塗斑法:對於分布區面積不大而又需要在小比例尺圖上表達出來時,通常使用該方法。

分布中心

分布中心通常用於分析科和屬的分布區結構。多種屬的分布區內部如果出現若干種的分布集中現象,其中種數最豐富的地區被稱為該屬的分布中心多樣性中心。但分布中心也可能超過兩個。科的分布中心則更複雜。

類型

分布區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連續分布區和間斷分布區。分布區是一個完整區域的,稱為連續分布區。如果某一植物分類學單位(科、屬、種)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分離的區域,並且它們之間不可能憑藉現有的自然因素來傳播種子,其分布區稱為間斷分布區
連續分布區和間斷分布區的本質區別在於連續分布具有生態意義上的連續,區內不同地域通過花粉和種子的傳播互相聯繫,而間斷分布區在不同的分布地點不能憑藉現有的自然條件來傳播花粉和種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