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

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

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一般指本詞條

《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從植物與激發子物質或微生物互作角度系統介紹了植物疫苗在植物免疫誘導中的作用機理和套用實踐。《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共分15章,主要論述了生化類激發子,如病毒衣殼蛋白、蛋白類激發子、殼寡糖、脫落酸和聚r-谷氨酸等,以及具有誘導免疫功能的微生物研究與套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基本介紹

  • 書名: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212719, 7030212711
  • 作者:邱德文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研究與實踐》適合從事植物誘導免疫、生物製藥、分子植物病理學、分子生物學、化學生物學等領域研究和教學工作的教師、研究生及科研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邱德文(1959—)年出生。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獲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專業博士學位,曾承擔和參加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等多項獎勵。1995年以來先後在美國Cornell大學和EDEN生物科學公司從事原核細菌蛋白質Harpin和植物與微生物互作機理的研究,並獲得5項美國專利,2001年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授予總統杯綠色化學挑戰者稱號。2002年入選中國農科院藥物微生物工程學一級崗位傑出人才。主要研究方向:運用近代分子生物技術,研究微生物所產生的,能誘導植物體內一系列基因表達,激活植物自身的生長防衛系統的一類分子蛋白質。研究蛋白質的功能基因及其胺基酸序列,通過基因克隆來構建產生活性分子蛋白的工程菌株,並通過基因和功能蛋白相互關係的研究,從而發出具有對環境友好,活性效果穩定的環保型生物新農藥。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植物免疫的理論與實踐
植物免疫的概念
植物免疫的誘導因子及作用機理
植物免疫的系統獲得抗性
植物免疫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植物疫苗的概念——從免疫誘導抗性到植物疫苗
人類免疫與人用疫苗
動物免疫與動物疫苗
植物免疫與植物疫苗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植物病毒疫苗的研究與實踐
植物病毒疫苗的研究概況
近年來的研究概況
展望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蛋白激發子抗病疫苗——激活蛋白研究與創新
國內外蛋白激發子研究概況
激活蛋白的純化、功能分析及基因克隆
激活蛋白作為抗病疫苗誘導植物抗病促生長的作用機理
激活蛋白發酵工藝及示範套用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寡糖激發植物免疫及寡糖植物疫苗的研究進展
寡糖植物疫苗的種類
寡糖疫苗在防治作物病害的套用
寡糖激發植物免疫抗性的作用機理
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木黴菌產生的植物疫苗功能蛋白及其套用前景
一、木黴菌一植物共生體
二、木黴菌一植物一病菌的互作體系
三、木黴菌調控的植物免疫相關反應
四、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植物“逆境抗災疫苗”——脫落酸的研究與套用
一、脫落酸的結構與生理活性
二、脫落酸的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
三、脫落酸——植物“逆境抗災疫苗”
四、脫落酸作為植物“逆境抗災疫苗”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拮抗微生物疫苗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一、拮抗微生物疫苗的研究現狀
二、拮抗微生物疫苗的誘導抗性作用
三、拮抗微生物疫苗的微生態調控作用
四、拮抗微生物疫苗的套用現狀與前景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青枯雷爾氏菌無致病力菌株免疫抗病機理的研究與套用
一、病原菌免疫抗病特性的基礎——青枯雷爾氏菌致病機理的多態性
二、青枯雷爾氏菌致病機理的多態性
三、青枯雷爾氏菌脂肪酸型的套用
四、生防菌致弱特性產生青枯雷爾氏菌無致病力菌株
五、青枯雷爾氏菌綠色螢光蛋白基因轉化意義
六、青枯雷爾氏菌無致病力菌株免疫接種劑的研發與套用
七、植物免疫系統的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聚r-谷氨酸疫苗的生物功能與實踐
一、r-PGA的結構和理化性質
二、r-PGA的微生物發酵製備
三、聚r-谷氨酸在農業生產中的套用
四、聚r-谷氨酸植物疫苗在水稻中的生產實踐
五、聚r-谷氨酸在農業中的套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植物誘導抗病性激發子及其套用前景
第十二章 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機制與分子免疫
第十三章 病原菌效應子對植物免疫抗性激活及抵制的分子機制
第十四章 植物疫苗在中國的實踐與前景分析
第十五章 植物疫苗品種介紹

文摘

第二章 植物疫苗的概念——從免疫誘導抗性到植物疫苗:
一、人類免疫與人用疫苗:
自17世紀微生物學家Pasteur偶然發現了雞霍亂弧菌減毒株並把它製作成“疫苗”以來,疫苗作為預防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不僅消滅了天花、麻疹等人類災害性疾病,而且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眾多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目前,人們已將疫苗作為抵抗微生物引起的一些重要疾病的有效武器。
不同的疫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人們對疫苗的認識與實踐,根據不同疾病的特徵與不同方法的選用,產生了多種疫苗。不同方式所生產的疫苗其功能與效果也不盡相同,讓我們首先認識人類在不同階段利用疫苗的特點,為研究植物疫苗提供借鑑的科學依據,以促進植物疫苗的發展。
人類目前所利用的疫苗主要種類有10種,即滅活死疫苗、減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活載體疫苗、基因工程缺失減毒苗、抗獨特型抗體疫苗、基因疫苗和轉基因植物疫苗(金璐娟等,2003)。
1.死疫苗:
採用加熱或滅活等理化方法將病原微生物殺死,而後製成死疫苗。此疫苗安全,但由於部分抗原成分被破壞,導致免疫力降低。
2.活疫苗:
選用減毒或無毒力的活體微生物。當人或動物接種後,這些低毒或無毒的微生物在其體內生長繁殖,就好像發生了一次輕微的感染,使人或動物獲得的免疫力持久而堅強。此疫苗由於選用的是活體微生物,一旦所接種的微生物發生突變或恢復毒力,就會存在發生疾病的風險,因此安全性較差。
3.亞單位疫苗:
此類疫苗是通過去除病原微生物中有害的部分和對激發人體免疫無用的部分,獲得一種或幾種主要抗原而製成的疫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