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棶木是山茱萸科棶木屬的喬木植物。高3-15米,稀達20-2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枝粗壯,灰綠色,具有稜角,微被灰色貼生短柔毛,不久變為無毛,老枝的皮孔及葉痕顯著;疏生灰白色橢圓形皮孔及半環形葉痕。冬芽頂生或腋生,狹長圓錐形,長4-10毫米,密被黃褐色的短柔毛。葉對生,紙質,闊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稀近於橢圓形,長9-16厘米,寬3.5-8.8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稀寬楔形,有時稍不
對稱 ,邊緣略有波狀小齒,上面深綠色,幼時疏被平貼小柔毛,後即近於無毛,下面灰綠色,密被或有時疏被白色平貼短柔毛,沿葉脈有淡褐色平貼小柔毛,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出,側脈5-8對,弓形內彎,在上面明顯,下面稍凸起;葉柄長1.5-3厘米,淡黃綠色,老後變為無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基部稍寬,略呈鞘狀。
傘房狀
聚傘花序 頂生,寬8-12厘米,疏被短柔毛;總花梗紅色,長2.4-4厘米;花白色,有香味,直徑8-10毫米;
花萼 裂片4,寬三角形,稍長於花盤,外側疏被灰色短柔毛,長0.4-0.5毫米;花瓣4,質地稍厚,舌狀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毫米,寬0.9-1.8毫米,先端鈍尖或短漸尖,上面無毛,背面被貼生小柔毛;雄蕊與花瓣等長或稍伸出花外,花絲略粗,線形,長2.5-5毫米,
花葯 倒卵狀長圓形,2室,長1.3-2毫米,丁字形著生;花盤墊狀,無毛,邊緣波狀,厚約0.3-0.4毫米;花柱圓柱形,長2-4毫米,略被貼生小柔毛,頂端粗壯而略呈棍棒形,柱頭扁平,略有淺裂,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或倒圓錐形,直徑約1.2毫米,密被灰白色的平貼短柔毛;花梗圓柱形,長0.3-4(-5)毫米,疏被灰褐色短柔毛。核果近於球形,直徑4.5-6毫米,成熟時黑色,近於無毛;核骨質,扁球形,直徑3-4毫米,兩側各有1條淺溝及6條脈紋。花期在6-7(9)月,果期在7-10(11)月。
生長環境 棶木生長於海拔72-3000米的山谷森林中。在中國河南,分布於伏牛山、大別山和桐柏山區,生於海拔700-2000米之間的山坡雜木林中,以伏牛山區分布最為集中。棶木在陽坡或半陽坡下部生長旺盛,位於群落上層。伴生喬木有山核桃、膀胱果、黑榆、四照花、房縣械、銳齒槲櫟、金錢槭、臭椿等;伴生灌木有接骨木、楤木、棣棠、山梅花、八角楓等;伴生草本主要有耐蔭的南星、水金風仙、黃精、貫眾、活血丹等;藤本植物有中華獼猴桃、南蛇藤、蛇葡萄等。
分布範圍 棶木產於中分布於緬甸、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阿富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福建、甘肅南部、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寧夏、陝西、山東南部、四川、台灣、西藏和雲南等省區。
棶木
生活習性 棶木生態適應性極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溫暖濕潤氣候和深厚肥沃土壤。能耐寒冷,耐乾旱和瘠薄土壤,在分布區也常散生於向陽山坡的中上部,陡坡、岩石縫隙等土壤乾瘠之處,只是樹體比較低矮,生長速度緩慢;能忍耐-20℃以下低溫。喜光性樹種,幼苗也不耐蔭,在分布區的疏林、林緣及灌叢草地,均可見到種子更新小苗,生長發育良好。。
繁殖方法 採種處理 選擇樹幹通直高大,樹冠圓滿,光照充足的15-50年生壯齡樹作採種母樹。果實易被鳥獸啄食,當果實由青綠逐漸變為藍黑色時應及時採種。採集的核果在室內薄攤堆放3-5天,厚度10-20厘米,使種子後熟,種皮腐爛變軟,預防堆放過厚而致果實發熱燒種。然後將果實放水中搓揉,漂去果肉和果皮等雜質,得純淨果核。棶木果實含油脂量大,淘洗時可用草木灰水或5%的鹼水對果核進行去脂。將純淨種子放通風乾燥處陰乾,然後拌濕沙室外坑藏。陽光曝曬使種子過度失水,能降低種子生活力,而且還可使種子延遲萌發1年。據對采自中國河南伏牛山的棶木種子測定,帶果皮粒徑6.2毫米,千粒重63.3克,去果皮後種子粒徑3.6毫米,千粒重36.7克,每千克有純淨種子約2.7萬粒。
整地播種 選擇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地作育苗地。深耕細耙,施足底肥。作成高床,床面寬50-60厘米,床高15-20厘米。棶木種子有休眠特性,可以秋季隨采隨播,也可以冬季沙藏後春播。春播前1個月應對沙藏種子作催芽處理;將種子取出,置於日光溫室或陽畦中催芽,下鋪稻草或麻袋等透氣保溫材料,上加蓋塑膠薄膜,種子厚約20厘米,種子溫度控制在15-25℃之間,過熱應揭膜透風,晚上可加蓋草苦,種子濕度保持在60%左右,乾燥可用40℃左右溫水淋澆,待種子有部分露白時即可下地播種。條播,行距25-30厘米,一床雙行,播幅寬5-8厘米,開溝深2-3厘米,播後覆土厚12厘米,然後覆地膜保濕增溫。每畝播種量15-20千克。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棶木播種後約30天左右開始出苗,出苗期應保護土壤濕潤,乾燥時應及時通過床溝澆灌。苗木出齊後的1個月內,地上部分生長十分緩慢,高生長量僅占全年生長量的8%左右,而地下根系擴展非常迅速。此期間要加強鬆土、除草和澆水;並注意防治小地老虎、螻蛄類害蟲對幼苗的危害;可追施尿素1次,每畝追施3-5千克即可。5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正是中國河南各地高溫多雨、光照充足的季節,也正是棶木的快速生長期,此時期苗木的高生長和地徑生長量分別占全年生長量的78.8%和59.1%。期間要加強水肥管理,可施追肥4次,前2次以氮肥為主,每畝每次追施尿素5-10千克,先少後多;後2次以磷鉀肥為主,可追施全元素複合肥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9月中旬至11月底為苗木生長後期,應嚴格控水控肥,促使苗木木質化,提高苗木質量。棶木抗病性較強,圃地未發現有病害發生。
大苗培育 山地造林可用1年生苗,而城市園林綠化必須用大苗栽植。大苗培育可以用1年生苗定植。初植密度易稀不宜密,一般以1.5米×1.5米為好,以便形成圓滿樹冠。大水大肥管理,定植2年後苗高可達4米,胸徑可達3厘米,即可隔行或隔株移除利用。留圃苗再培育2年,苗高可達6米,平均胸徑達6厘米,即可滿足綠化市場的要求。棶木自然整枝良好,培育期間不宜整形修剪,不能破壞頂梢。
選地整地 棶木對立地要求不嚴,山區造林可選擇向陽山坡的中下部,山溝谷地,淺山丘陵地等均可;在平原地區選擇向陽的房前屋後、渠旁路邊、河溪沿岸、河灘荒地等質地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即可。大穴整地,規格為70厘米×70厘米×60厘米;每穴施入腐熟農家肥30-50千克作底肥,與底土充分拌勻後踩實,澆水待其沉實後再行栽植。
栽植 春季2~3月苗木萌芽前起苗種植,要求隨起隨栽。山區造林用1-2年生苗,平原植樹用2年生苗,城市綠化用胸徑5-6厘米大苗,1-2年生苗移植可裸根進行,對過長、過多側枝應適當短截修剪;大苗移植應帶土球,應保留全冠或保留1-2級枝,以維持較好樹形。栽植密度因造林目的而異,用材林或生態林初植密度以2米×4米為宜,林分鬱閉後間伐,調整到4米×4米;油料林密度以3米×3米為宜;城市綠化及景觀林按設計要求進行。
撫育 棶木生長旺盛,一般造林後對幼林撫育2-3年即可成林或鬱閉。
鬆土除草: 栽植當年要鬆土除草2-3次,並視墒情及時澆水抗旱,蓋草保摘。第2-3年要結合鬆土除草逐年擴穴,並墾復樹盤。
施肥: 幼樹要結合中耕除草,於每年春夏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過磷酸鈣和尿素各50克,或磷酸二氫胺100克。結果樹春季要施氮磷鉀全元素複合肥,株施150-200克;夏季以施氮肥為主,也可用人糞尿澆灌;冬季在樹冠外圍開溝施入腐熟農家肥,每株施入150-250千克為宜。每次施肥後及時澆水。
整形修剪: 油料林應進行整形修剪。棶木樹勢強健,分枝較多,應及時修剪,改善其通風透光條件,樹高1.5-2米時應截乾定型,選留4-5個主枝,每主枝再選留2-3個側枝。逐年培養成矮化型的結果樹形。冬春修剪要剪去徒長枝、細弱枝、過密枝和枯枝;對當年結過果的枝條冬季應重剪,促其次年發新枝,以培養成第3年的結果枝。
主要變種 密毛棶木 (Cornus macrophylla var. stracheyi C.B.Clarke):喬木或灌木,3-9米高。老枝具黃白色圓形皮孔。花序密被短柔毛具褐色或混合褐色和白色毛狀體。花7-8毫米直徑。花萼裂片三角形,0.8-1毫米,長於花盤。花柱稍加厚在先端。果核約2.6毫米,8肋。在佛羅里達州花期7月至8月,法國9月至10月。分布於印度、尼泊爾和中國(雲南和西藏)。生長於海拔1700-3400米的混交林邊緣。
主要價值 經濟 棶木是一種多用途樹種。其果肉和種仁含油脂,鮮果含油量33-36%,出油率20-30%,且油色黃紅、透明、無異味,是山區百姓的傳統食用油資源;另外,棶木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和輕工業原料,還是優良的生物柴油原料,在工業上可用作高級潤滑劑、鐘錶油。棶木是山區重要的闊葉硬雜木樹種,其木材堅硬,紋理緻密美觀,有光澤,易乾燥,是製作家具、農具、橋樑及建築等的優良用材。樹葉可作青料或綠肥。花為良好的蜜源;樹皮和樹葉還可以提取栲膠。
藥用 棶木油含不飽和脂肪酸約7.68%,其中油酸約38.3%,亞油酸約38.85%,對治療高血壓症有顯著療效。木材的心材有活血止痛、養血安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骨折、淤血腫痛等症狀;樹皮可以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勞傷腰腿痛等症狀;葉子可用於治療風濕痛、中風癱瘓和風疹等。
觀賞 棶木的觀賞價值較高,常用作城市綠化樹種,因其根系強大,能固結土壤,也是水土保持的好樹種;樹幹筆直,挺拔,樹冠圓滿,枝葉茂密,聚傘花序碩大花潔白亮麗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