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岩寺塔林

棲岩寺塔林

棲岩寺塔林,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中條山頂棲岩寺內,屬唐朝至清朝時期塔林。

棲岩寺始建於北周時期,初名“靈居寺”,隋仁壽元年(601年),改名“棲岩寺”。現存古塔26座。其中唐、五代、宋塔各1座,元代塔2座,明、清塔21座。除宋塔外,余皆僧人墓塔。棲岩寺塔林集唐、宋、元、明四代墓塔於一地,建造工藝、石塔形制各有特色,諸多塔銘保存完整,不僅是山西地區佛教文化傳播影響研究的實例,也是晉南地區佛塔建築形制、工藝演變及各代審美藝術變化的寶貴遺存,是建築科學、建築技術、建築藝術、建築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資料。

2019年10月,棲岩寺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棲岩寺塔林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中條山頂棲岩寺內
  • 所處時代:唐至清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207-3-01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棲岩寺,初名靈居寺,始建於北周時期,隋朝仁壽元年(601年),改名為棲岩寺。尚存古塔26座,其中唐、五代、宋塔各1座,元塔2座,明、清時期的塔21座,除一座宋塔外,其餘皆為僧人墓塔。
棲岩寺塔林
棲岩寺塔林

遺址特點

綜述
棲岩寺,位於永濟市韓陽鎮下寺村東南5千米處中條山上,與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遙遙相望。隋代時,這裡是隋代奉藏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也是隋皇室禮佛的重要場所;唐朝時,玄宗亦曾於寺中避暑。棲岩寺分上、中、下三寺,分別建在山巔、山腰和山腳,三座寺院建築皆毀,僅存原石門洞、棧道、望川亭、原佛殿等遺址及塔群。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等不同時期的墓塔,分三處片區,分布在約110萬平方米的區域內,年代跨越長達1100多年,形成規模龐大、歷史悠久的棲岩寺塔林,亦稱棲岩寺塔群,是山西省佛教文化重要的建築遺存。棲岩寺塔林尚存古塔26座,其中唐、五代、宋塔各1座,元塔2座,明、清時期的塔21座,除一座宋塔外,其餘皆為僧人墓塔。
棲岩寺塔林
棲岩寺塔林
唐代
唐天寶十三年(754年),所建的大師塔為圓形實心,高約8米,基座較高,約占全塔總高的一半。塔南面設假門,門扇及抱框上,用線刻方法刻出各種圖案,線條流暢生動。這種唐代的圓形亭閣式磚塔的實物,在中國較少。
棲岩寺塔林
大師塔平面圖
五代
五代同光三年(925年)所建的塔為八角形,單層亭閣式。基座為須彌座,雕飾豐富精美,塔身南面辟門,內有塔室。塔門兩側刻2天王,,側面刻陀羅尼經咒。整個塔身高僅3.5米,體形雖不大,但砌築嚴謹,雕刻精美。
宋代
宋塔為佛舍利塔,平面呈六角形,五層密檐式,高約17米,第一層塔身高大,南面闢作券式門,檐下刻有仿木構斗拱、椽飛。二層以上,塔檐均用疊澀出檐,簡潔整齊,無任何裝飾。
棲岩寺塔林
佛舍利塔
元代
元代二塔為六角形亭閣式塔,下為須彌座塔基,檐下刻出斗拱,塔身雕刻出假門窗,共高約6米。
明清時期
21座明、清墓塔,造型和雕刻也各具特色。

文物遺存

2015年,在保護修繕中發現唐、元、明塔銘及碑刻等20餘通,記錄著棲岩寺及其塔群的歷史。

研究價值

棲岩寺塔林集唐、宋、元、明四代墓塔於一地,建造工藝、石塔形制各有特色,諸多塔銘保存完整,不僅是山西地區佛教文化傳播影響研究的實例,也是晉南地區佛塔建築形制、工藝演變及各代審美藝術變化的寶貴遺存。塔林的修建,採用了不同的建築技術,唐智通禪師墓塔採用泥砌乾擺砌法,宋代舍利塔、元代墓塔採用灰砌絲縫砌法,明代墓塔灰砌淌白砌法。這些墓塔結構穩固,歷經千年仍屹立不倒,是建築科學、建築技術、建築藝術、建築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資料。
棲岩寺塔林
棲岩寺塔林

保護措施

1986年8月18日,棲岩寺塔群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棲岩寺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棲岩寺塔林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中條山頂棲岩寺內。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棲岩寺塔林,路程約9.2千米,用時約18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