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山鎮

棲山鎮

棲山鎮地處江蘇省沛縣西南部,距沛城20公里。西鄰豐縣華山鎮,北靠王店鄉,東接唐樓鄉,南與河口鄉搭界,東南與孟莊鄉毗連。全境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6.5公里,呈長方形,總面積為89.51平方千米。棲山鎮在沛縣地勢最高。可謂“沛縣的屋脊”。最高點在鎮西南2公里的石樓村,海拔41.6米,由此向東北逐漸降低,到東北部的朱樓,海拔為38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棲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沛縣
  • 下轄地區:轄4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16
  • 郵政區碼:221600
  • 面積:89.51平方千米 
  • 人口:51774人(2017) 
  • 氣候條件:溫暖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沛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C
行政區劃,歷史景觀,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文化,

行政區劃

沛縣轄鎮。沛棲公路縱貫南北,中有龍口河穿境而過。轄棲山東村、棲山西村、大王樓村、石樓村、齊廟村、馬村、姜梨園村、何孟莊村、單莊村、吳唐村、王梨園村、蒲莊村、孟寨村、朱新樓村、席樓村、姜村、新莊村17個村委會。
棲山鎮

歷史景觀

棲山一帶歷史上屬於黃泛區,古黃河歷次決口,把這裡沖積成一片平原。依現在縱貫棲山鎮的閆棲公路為界,公路東有部分棕紅色淤性土壤,公路西全是黃色沙質土壤,適宜種植三麥玉米、雜糧、紅芋棉花、瓜菜、果木。境內原有西南、東北走向兩條自然漫河:南面是鹿灣河,河道較深,北面是古泡水故道,分支較多,以致境內地貌略有高窪之別。棲山是沛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山,據傳棲山古有七個山峰,故曰棲山,後因歷代洪水淤積,滄桑巨變,僅存的一個山峰,坐落在棲山村中央,西南、東北走向,1948年沛縣解放前夕,尚能見到這座長約40多米,寬8-10米、高3-4米的青色石灰岩小山。歷代里的圩、寨、區、鄉、鎮的行政區劃單位都以棲山命名。解放後,由於連年採石供應公、民建築,今已成為一個深4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大石坑,仰頭不見山,低頭看碧潭,現在有些人戲稱棲山為“奇山”了。
紅芋紅芋

歷史沿革

棲山鎮歷史悠久,自古隸屬沛縣。春秋戰國時期,已形成村落。依據1971-1983年三次在棲山出土的漢墓及隨葬品推斷,秦漢時代,這裡已是人口稠密,農業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沛志載沛西南數十里有青龍桂籍山,山下有蕭何飲馬處,想此處當離棲山不遠。清乾隆46年(1781年),黃河在河南省青龍崗決口,洪水淹沒了沛城,縣令郎賡遷縣治於棲山,建磚城、官衙、書院、文廟,成為當時沛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鹹豐元年(1851年),閏8月19日,黃河於蟠龍集決口,又淹沒了棲山城,縣令景步逵將縣治遷於夏鎮。從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代算起,棲山作縣治70年之久。民國2年(1913年),沛縣分設2市5鄉,棲山市與沛城市並列為同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議事會、董事會均設在棲山。
1928年棲山市改為棲山行政局,棲山行政局機關設在棲山。1931-1948年,國民黨以棲山一帶為第三區,抗日戰爭前區公所設在棲山。1944-1948年,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把現在棲山鎮的西部劃歸沛銅縣沙河區(後稱王店區),東部劃歸沛銅縣孟寨區。沛縣解放前屬共產黨創建的冀魯豫行署湖西專署領導。解放後,棲山劃為沛縣第四區,區公所設在前馬村。因為前馬村和棲山近在咫尺,區裡的重大集會活動都在棲山。1949年3月-9月,沛縣歸屬平原省湖西專署領導。1949年10月-1952年底,沛縣劃歸山東省,1953年1月沛縣復歸江蘇省。現在棲山鎮的區劃是1962年調劃公社時確定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取消鄉的建制後改名棲山人民公社。1983年取消公社體制恢復鄉的建制,改稱棲山鄉。1991年12月23日棲山撤鄉建鎮,改稱棲山鎮。棲山鎮下轄17個行政村,含60個自然村。1995年總人口為32732人。其中有兄弟少數民族回、布依、壯、苗共10人,其餘均為漢族。各村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
馮其譜在棲山鎮高分子化工廠內調研馮其譜在棲山鎮高分子化工廠內調研
棲山人民有著抗擊侵略反抗壓迫的光榮革命傳統。1938年8月,石樓村孔憲傑,(外號孔老六)鐵拳砸死日本兵的英雄事跡,名聞遐邇。1938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席樓、夏老莊、張莊、東王樓、陳炮樓等村先後建立地下黨組織,成立農救會、婦女會、兒童團、姊妹團,開展抗日、除奸、反霸活動。1943-1948年,孫尊山、開科、陳廣惠、席文章等同志領導發動民眾,建立了沛銅縣沙河區、孟寨區人民政權,同敵偽頑進行公開的激烈鬥爭,通過抗日除奸、減租、減息,大長了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先後有裴盛德、魏彥西、席後遠、程士文、王涵清、席文章等65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48年11月,棲山鎮(鄉)人民剛獲得解放,便踴躍投入到支援淮海戰役的工作中去。肩擔車推,為解放軍送軍衣、運軍糧、抬擔架救護傷病員,同時積極參加清匪反霸鬥爭,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經濟發展

棲山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白酒、特菜加工、桐木板才、童車、麵粉、化工、生物有機肥、飼料等骨幹企業,工業產品一百餘種。徐州高祖酒業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命名為“明星企業”。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棲山鎮域及周邊地區種植面積40多萬畝,高標準日光能溫室1600棟,蔬菜品種有山藥牛蒡蘆筍等;果品有美國黑提葡萄、日本紅富士蘋果、水蜜桃等;養殖業形成規模,擁有百頭奶牛場一個,百頭養豬場4個,五萬羽養雞場1個,年產600萬隻鴨苗孵化場1個。棲山鎮已成為江蘇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果品生產基地、畜禽繁殖養殖基地。“沛公”牌山藥、牛蒡已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商標。棲山鎮域內3個農貿市場,2個專業市場,1個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標準化綜合商城。

基礎設施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推動了基礎設施和各項事業的前進。1963年,縱貫棲山鎮境內的徐沛西線公路(閆棲公路)建成通車,大大改善了棲山鎮地區的交通條件。1987年5月,棲山街鋪設了南北交叉的兩條寬闊的水泥路面,為途經棲山的商旅和趕集運物的民眾提供了方便。1995年投資200萬元建成以棲山為中心通聯各行政村的砂石公路45公里,各行政村之間都有公路相通。同年秋,張寨至棲山的砂石路改建為柏油路,加強了棲山鎮與沛縣南部、東部鄉鎮的物資交流,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1995年底,公路客運量達40萬人次,貨運量為250萬噸。1993年棲山郵電大樓建成投用,安裝程控電話500門,併入國際通訊網,用戶可直撥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傳遞信息的保證。教育事業的發展,尤為顯著。絕大部分學校拆除了七十年代建起的房舍,改建為標準的教室。中國小、幼稚園班實現了“三有一無”(有教室、有牆院、有桌凳、無危房)。1983年棲山中學建起了可供12個班師生活動的教學樓,1995年棲山中心國小在新校址建起了可供18個班師生活動的教學樓。1995年棲山鎮有幼稚園(班)24個,入園兒童850多人,國小17所,在校學生4159人,國中3所,在校學生881人。完全中學一所,高國中在校學生1200人。棲山中學成為沛縣西南部五個鄉鎮教學和教育科研的中心。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校容校貌,都有著顯著的變化、提高。棲山中學、孟寨國小的綠化美化,屢次被評為市縣教育系統的先進單位。棲山文化站(現名文化中心),自1971年成立以來,領導組織民眾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多次在縣市民眾文體比賽中獲獎。張體勝的嗩吶班、韓大亮的家庭業餘劇團、范洪信教練青少年武術活動,名聞遐邇。
水蜜桃水蜜桃
棲山鎮的醫藥衛生事業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後,不斷發展。17個行政村都設有衛生室,姜梨園、王李園村衛生室,治療婦科病、精神病方面效果顯著,已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棲山鎮衛生院共占地15畝4分,總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其中門診樓一座,計84間,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衛生院自1958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能防、能治、科室配套、設備齊全的綜合性醫院。並建立了防保站,經常開展傳染病的防治,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勞動衛生學校衛生等工作,成績顯著,多次被評為市縣衛生系統的先進單位。計畫生育日益為廣大民眾理解和支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社會文化

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1978年農民人均現金分配收入80元,1995年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552.4元,是1978年的19倍。民眾在衣、食、住、用等方面都發生明顯的變化。衣:由低檔、單一、古雅向高檔、多樣、新穎轉化;食:由以糧為主的“主食型”向營養衛生的“副食型”轉化;住:由封閉窄矮的平房向開放高大的樓房轉化;選購用品的標準,由實用、耐用的觀點向美觀、享受的觀點轉化。1995年銀行儲蓄餘額達2545萬元,人均存款量在795元以上。棲山鎮生產發展,社會穩定,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命由天定”,“多子多福”的陳腐觀念已為絕大多數人所拋棄。科學種田,勞動致富的新思想已為民眾共識,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大公無私,見義勇為形成風氣。
棲山鎮棲山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