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災害

森林生物災害是指極少數外來或本土的昆蟲、病原體、齧齒動物或雜草等林業有害生物直接或間接地危害森林中的木本植物,進而損害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結構或功能,帶來嚴重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損失。

森林生物災害
森林中的微生物、昆蟲、鼠類的生存和活動,當其超過一定限度時就給森林帶來災難,使林木死亡,減產,稱為森林病蟲鼠害,亦稱森林生物災害。
我國森林有害昆蟲5020種,病害2918種,鼠類160餘種。
危害我國森林的害蟲主要有松毛蟲,遍布全國,每年松毛蟲成災面積約2000萬畝,減少松樹生產量200萬立方米。松毛蟲的發育隨溫度升高而加快,降水強度增大可起殺蟲作用,因此松毛蟲災害隨氣候的韻律變化而起伏,一般在太陽黑子活動的極大年和極小年附近,常是松毛蟲大發生年。解放後1957-1958年、1964-1965年、1973年、1976-1977年、1979-1980年、1987年均是松毛蟲災害嚴重的時期。其它病蟲害情況類似,總趨勢上升。在海拔低於400米的地區平均氣溫等於或高於25℃為常災區;海拔400-500米氣溫在10-25℃間變化,為偶災區;在海拔800米以上,積溫最小,是安全區。
除松毛蟲外,松林線蟲、楊樹蛀乾害蟲、泡桐大袋蛾等也是危害嚴重的害蟲。森林病害中,有楊樹爛皮病、松皰鏽病、松萎蔫病、棗瘋病、落葉病、泡桐叢枝病等,每年因泡桐叢枝病損失2341萬元,般平原區比山區發病重。
我國森林鼠害主要發生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等森林生態較差的地區。1990年鼠害發生面積為1200多萬畝,損失3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