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信息
對於森林旅遊的界定,雖然學術界有各種不同表述,但核心都在闡述:森林旅遊(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區內依託森林風景資源發生的以旅遊為主要目的的多種形式的野遊活動,這些活動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還是間接以森林為背景都可稱之為森林旅遊(遊憩)或森林生態旅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森林旅遊是指人們在業餘時間,以森林為背景所進行的野營、野餐、登山、賞雪等各種遊憩活動;廣義的森林旅遊是指在森林中進行的各種活動,任何形式的野外遊憩。
注意事項
三大紀律
一:切忌單獨進入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 以免迷路、失蹤,遭遇飢餓寒冷或野獸的襲擊。
二:不能隨意採集標本、摘嘗野果。 有些種類的植物,它們的汁液、花朵或果實鮮艷惹人,但很可能有毒。
三:在林區或自然保護區內,不能隨便砍伐、狩獵、野外用火、遺棄垃圾等。
八項注意
一:弄清目的地最佳旅遊季節。一般說來,北方森林公園的春、夏、秋三季,景觀特色比較明顯。
二:提前制定遊覽路線,科學安排遊覽時間。
三:如果要去比較偏僻的林區或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需要找當地嚮導帶路。
四:在森林中穿行,鞋子要防水防滑,同時要戴上帽子或頭巾,穿長衣長褲,防止被樹枝劃傷或被毒蟲毒蛇咬傷。
五:在茂林里穿梭很容易迷路,除要帶備用指南針外,還要留意溪流的走向,順水覓路,不失為上佳尋路法。
六:在山裡要懂得求生之道,鳥雀及猴子吃的野果之類,人類基本也能食用。
七:若在山裡遇上暴風雨,首先要認清方向,找一處較開闊的坪子,既不致迷路也可避開雷擊。
八:隨身攜帶手電、哨子、軍刀、繩子等物品,會有意想不到的用途,同時,急救藥品帶上備用。
林區的氣候變幻無常,剛才還是晴天萬里,可能瞬間就會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溫度驟降。
五大誤區
中國的森林度假資源豐富,但相關產品的開發尚處在極為粗放和初級的階段,主要存在幾個誤區:
1.很多景區在森林度假旅遊市場需求不穩定的情況下,盲目借鑑國外開發模式,運作旅遊地產項目,且大範圍、高密度的進行建設,將原有的自然生態資源強行改造成為人造景觀。這些項目具備盈利性,但也是對資源開發的極大浪費;
2.森林度假產品的獨立開發性不足,常常在現有觀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捆綁,在景觀環境不能及時提升,私密性無法保證的情況下,難以打造精品度假項目,增加市場淘汰風險;
3.森林度假項目的開發運營模式不完整,多數項目運營主體缺乏全程的整合運營理念,沒有從市場角度出發的客觀策劃為依據,規劃建設方案完全從快速收益的角度入手,管理運營理念不夠先進,難以形成長效的良性發展運營模式;
4.由於對度假產品的本質不能很好透視,常常過分依賴觀光產品和文化產品,而忽視度假產品中,休閒要素和環境要素的建設;
5.森林度假產品的核心賣點可以歸結為前文提到的“3F”,特別是“Fun(遊樂性)”和“Free(自由度)”的打造,不能僅僅依靠硬體的堆積,更是軟體體系的建設,包括個性化服務、森林遊憩方式的設計、游線組織、戶外活動空間的營造、景觀生態環境的提升、節點化服務以及安保系統等多個環節。
森林度假旅遊在中國的開發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和可以借鑑的成熟品牌,一方面市場購買尚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力,整體度假休閒環境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森林旅遊規劃不能按照目前常規“快速盈利,產品堆積”的模式來操作。
開發要點
目前國內森林旅遊度假先行的一些產品類型包括:度假村項目、露營地和私人度假社區等。
1.度假村
如果按照度假類型來劃分,濱海度假村的設計完全不等同於森林度假村,這是資源、景觀、地理條件、產品構架等形成的綜合需求,也決定了森林度假村的設計理念。
歐洲的森林度假村有幾類,包括古堡型、莊園型、酒店型等,從需求方面說,又可以分為溫泉型、滑雪型、療養型等。從國內度假項目開發借鑑的角度來說,確定度假資源和打造度假核心吸引物是關鍵。
森林度假資源的劃分,可以從考核整體生態環境入手,包括森林覆蓋率、動植物數量、負離子含量、水礦資源等,一個理想度假項目的設計,第一步必須從保護開發的角度看地塊利用,最大化的利用自然地形條件進行建設,並且處理好排污、供暖等污染控制的問題,形成內部資源的生態循環機制,充分利用光能、水能等清潔能源,限制機動設備的使用。
其次,森林度假項目需要形成度假核心吸引物,如滑雪、溫泉、頂級觀光資源、康體運動基地等。代表性的度假村包括:瑞士的鐵力士山滑雪度假、美國的北加州國家森林公園的徒步之旅、台灣的觀霧森林遊樂區以及德國的黑森林旅遊區等。當然,原始森林或園藝環境本身就是核心吸引結構的第一要素,這種給遊客提供體驗自然、回歸真我的機會,不僅僅是高端遊客所嚮往和找尋的最高境界,也是度假村成功運作的重要標誌。
2.露營地
露營作為一種已經在全球普及的度假形式,與森林度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的露營產業發展潛力巨大,隨著私家車的普及,露營人口正在大幅上升,從構成上來看,女性和中老年人群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其中。
德國在露營地建設方面堪稱典範,阿爾卑斯山下和萊茵河畔,都能看到環境優美的露營地,無論是過境還是停留,人們不需要大型的場館和餐廳,酒吧、燒烤、狂歡,一切都在一種默契中進行,前期完善的配套,能夠滿足人們主要需求,減少了後期的人員維護成本,管理簡便而高效。
3.私人度假村
私人度假村一般分為幾類,包括居所類、分時度假類、會所類和私營類等。這裡面最有影響力的可能要屬福布斯世界富豪榜前十名中這些巨頭們所營建的森林行宮,包括沃倫·巴菲特的“快樂山谷”、薩默·雷石東的“比華利山莊”以及麥可·戴爾的“山頂神話”等等。
私人度假村一般會與海灘和湖泊相聯繫,但決不能缺少森林的元素,如世界知名的塞席爾群島的Frégate Island Private度假村和斐濟島的The Wakaya Club,依靠的是都是海灘與熱帶雨林的完美結合,加上特色的森林休閒、水休閒和遊樂項目,形成了世界級的產品吸引力;紐西蘭的Huka Lodge、南非的Singita Private等則完全依靠原始風貌的自然資源和原生特色,形成了具有獨特性的產品競爭力。
可以看出,中國度假村項目的開發,首先應該從理念上進行突破,即如何整合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資源,如何挖掘項目地自身的資源潛質,進行合理定位和分級,形成對開發前景及潛力的客觀判斷。細查資源,明確市場定位,鎖定目標人群;科學決策,以舒適和特色取勝,避免盲目的高端發展路線;避免從景區設計和城市規劃的角度設計度假村項目,明確森林、湖泊等最有價值資源的不可破壞性。
森林度假旅遊的深層次分析,還需要在中國大旅遊市場和整體環境的發展下,不斷的深入研究。隨著國內休閒度假意識及需求的不斷提升,森林度假形式作為具有整合力的一種度假休閒形態,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
需求特徵
雖然森林旅遊景觀吸引力因遊客教育程度、個人偏好等差異而不同,但我國遊客在森林旅遊動機、產品需求、行為特徵等方面還是具備一些共性。
一、在旅遊動機方面,進行森林旅遊最常見的動機是欣賞自然景觀、養生健身、遊樂休閒等,通常體現為以親朋小團隊家庭為單位的集體出遊。
二、在產品需求方面,森林旅遊最具吸引力的資源是森林植被、山石地貌、人文景觀,其次是野生動物、水體景觀等;而最受旅遊者喜歡的產品是徒步登山、野營燒烤、漂流攀岩、休閒度假等參與性強的項目。
三、在消費行為特徵方面,從傳統的自然觀光到休閒度假的轉變,從一般娛樂項目到新奇旅遊項目的轉變,是隨景區管理水平提升與經營模式轉變而變化的過程。遊客消費行為,受景區的引導和管理的影響較大。
四、在人均消費方面。由於我國森林旅遊業的產品結構大多還是以觀光產品為主,旅遊商品消費量不多,旅遊購物消費占旅遊總消費的比例還不到20%,而旅遊業已開發國家的購物消費已占到旅遊總消費的40%—60%,我國一些旅遊業較為發達的省份,旅遊購物消費所占比例也只達到30%。
另外,不同年齡的消費者森林旅遊消費特點不同,如青少年偏愛結合科普、學習、交流、探險、運動等項目,中老年人則主要是以康體養生、度假為核心,在優秀的生態環境中,享受生活,感悟人生,更多地是深度體驗旅遊。在森林旅遊項目開發中,必須針對客源市場區隔,做更為細緻深入的調查。
我國的開發
我國森林旅遊資源豐富,且發展初具規模。但從發展過程及現狀來看,我國森林旅遊產業仍然存在經濟效益不明顯,政府主導功能弱化等問題,鑒於此本文提出一些對策。
一、深化生態意識,加強政府引導
森林旅遊作為生態旅遊的一種,它構成了我國生態旅遊的主體。森林旅遊不同其他旅遊,它的主體應該包括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政府決策者三個方面,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從旅遊者的角度說是一種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是旅遊活動的一種高級階段,同時這種旅遊又分為由低級到高級的層次;對旅遊開發經營管理者來講,則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先進的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種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模式;對我國政府部門來講,是以生態學思想為指導,以保護自然和社會環境,保護原生和諧的傳統文化,發展地區經濟,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讓居民和旅遊者在受益和休閒遊憩活動中得到教育,並最終自覺保護環境的一種生態經濟型系統工程,是實現森林旅遊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式。而政府作為森林資源的管理機構,森林旅遊的發展要實施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戰略,政府主導並非政府直接經營管理,而是要為森林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重視旅遊地形象建設和產品開發
建設旅遊地形象,第一步要進行形象整合。形象整合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觀念來提煉主題,設計鮮明形象的過程。形象整合的第一步是確定形象載體。森林風景資源或森林風光資源不僅僅表現為森林、園林、古樹名木、奇花異草等多姿多彩的景象,而且森林中往往蘊涵許多自然、人文景觀,與山、水、泉、瀑、洞、峽、寺廟、古墓、歷史遺蹟、名人遊蹤等相互映襯,但對森林資源豐富地區而言,首先,要考慮自然風光,因為,森林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植物物種、山勢都體現出不同,同時在周圍地區至全國範圍進行比較分析,選擇特色鮮明的擔任形象使者;其次,從當地物種的演化歷史和現存物選擇珍奇特異物種作為形象使者;再次,利用人文景觀、歷史跡蹤和自然景觀緊密結合的優勢來展示區域旅遊形象。形象整合的第二步是藝術加工過程。主要是結合市場導向,以規劃專家為主體,進行巧妙構思與創意,如形象定位和主題詞設計等。接下來要對形象載體進行精心設計,凸顯它的唯一性、獨特性,使旅遊地吸引力增強,才能更好地拓展市場與國際旅遊市場結合。
旅遊產品的開發要以市場為導向,開發森林景觀資源,制定森林旅遊產品開發戰略,調整森林產品結構,改產品結構單一的局面,使森林旅遊的活動內容多樣化,除觀光旅遊產品外,開發文化含量較高的旅遊產品,如利用動植物資源、空氣負離子資源、宜人的氣候資源、潔淨的水資源以及新鮮的空氣、寧靜的環境等開發靜養場、森林浴、康健步道、眼睛保健中心、足道館、運動和平衡神經鍛鍊場、森林療養所等;增加參與性、健身性、挑戰性的專項旅遊產品開發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諸如野營、徒步越野、攀高登山、垂釣、水上娛樂等一系列較為古樸原始的健康遊樂活動,同時注意加強特色旅遊紀念品的設計。
三、做好景觀的生態調控
景觀的生態問題是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遊目的地面臨的一個中心問題,它是森林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而景觀生態調控是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對森林旅遊目的地景觀生態進行調控,主要體現在:
(一)做好旅遊景觀生態功能規劃。森林旅遊目的地開發中要實行功能分區開發,具體分為六個區域:絕對保護區,具有珍貴的自然景觀和珍稀瀕危的生物物種,嚴禁旅遊活動,遊客不準進入;杜絕人類干擾的荒野區,這個區域較為廣大,在開發中也屬於保護的範疇,但和絕對保護區相比,可以有控制地進行一些野外考察和遠足活動,其活動量是一定控制在自然環境可承載力範圍內的;旅遊建設區,只建設一些人行小道和簡易的宿營地;自然風景觀光區,這一區域面積較小,具有優美奇特的自然景觀,可修建簡易的賓館和其他設施;娛樂區,這一區域面積很小,旅遊設施齊全集中;旅遊城鎮區,這一區域是旅遊業務管理的中心,主要負責公園遊客的食宿、娛樂和購物。
(二)進行景觀生態設計。斑塊、廊道、基質、緣是景觀生態學用來解釋景觀空間結構的基本模式。旅遊區的斑塊,是指遊客的各種消費場所,如景點、宿營地、旅館等.從旅遊景觀資源上講,它或以自然景觀為主或以人文景觀為主,或是兩者綜合景觀的功能地域。廊道是指不同於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旅遊區內的廊道分為三種類型:區間廊,指旅遊地與客源地及四周鄰區的交通方式、路線與通道;區內廊,指旅遊地內部的通道體系;斑內廊,指斑塊之間的聯路線,如景點的參觀路線。基質是斑塊鑲嵌內的背景生態系統或土地利用,一般指旅遊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社會特徵。緣,又稱邊緣帶,主要指整個旅遊地的外圍保護帶,或是旅遊斑的外圍環境,其作用集中在邊緣效應。
旅遊景觀生態設計主要體現在對景觀結構的設計和巨觀格局的設計。在森林旅遊目的地,斑塊的操作要點主要表現在屬性選擇、實體設計和空間布局三個方面,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景觀和活動區,並輔以巧妙的空間布局和生態形象設計,這是開發的重點。旅遊斑塊的設計要與環境融為一體,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工建築的斑塊與天然斑塊相協調,特別是旅遊基礎設施,要充分實現生態化,如旅館的建材,可部分地利用再生原料,飯店供應本地生產、加工的植物類食品,注意與當地的自然、文化景觀的文化特徵相協調一致,切忌城市化、商業化的濃重氣息損傷各種景觀原有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更忌一切扭曲文化形象的景觀污染事件發生。
斑內廊的設計要以小路、河岸、滑雪道等為廊道,並注意合理組合、互相交叉形成網路,強化其在輸送功能之外的旅遊功能設計,以便延長遊客觀賞的時間。區內廊的設計要避開生態脆弱帶,儘量選擇生態恢復功能比較強的區域進行建設,並充分利用自然現存的通道,但連線各景區的廊道長短要適宜,因為廊道過長會淡化景觀的精彩程度,過短則影響景觀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區間廊的設計就盡力使道路所通過的客流量與區內的環境相一致,在道路施工上應儘量利用接近自然的無污染材料,如卵石、沙子、竹木,排斥水泥、礦渣等材料。
基質的設計。基質的作用在於以基質為背景,利用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景觀空間格局的分析,構建異質性的旅遊景觀格局,從而對旅遊區景觀功能分區和旅遊生態區劃,並分地段進行主題設計,策劃旅遊產品形象,以體現多樣性決定穩定性的生態原理和主題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景觀生態安全格局設計。景觀生態學研究證明,“景觀中存在某種潛在的生態安全格局,它們由景觀中的某些關鍵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間聯繫所構成,生態安全格局對維護和控制某種過程來說具有主動性、空間聯繫和高效的優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的改變有重要意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斑塊的形狀、大小,廊道的走向,斑塊和廊道組合格局,對許多生物有重要的影響,人為改變景觀格局對各種種群的發展十分不利,某些關鍵物種的消失可能會使整個生態系統發生退化,因此,符合生物的生物特徵和生態系統規律的景觀規劃以及考慮生態安全設計的旅遊地的生態系統較穩定、容量大。在對森林旅遊目的地的景觀進行具體設計時,應充分研究本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特徵與功能機制,構建符合本地自然生態的安全生態格局,即開發以水脈、綠脈和文脈為先導的空間布局,構成視覺上美觀完善,功能上良性循環”的旅遊區。
(三)加強景觀生態管理。
1.加強旅遊設施管理。由於生態旅遊對視覺景觀的特殊要求,其視覺景觀的規劃設計保持原有視覺景觀多樣性等顯得尤為重要。要根據旅遊目的地景觀生態系統層次,制定不同標準,對各區內的設施配置做出規定,嚴格控制其規模、數量、類型、色彩、用料和風格等,要充分體現與自然景觀相協調的原則,保留其木底狀況,展現自然保護區的天然風貌和本地特色,盡力減少人工色彩,真正做到人工建築的“斑塊”、“廊道”和天然景觀的斑塊、廊道相互協調。
2.加強管理。森林旅遊能否持續發展,決定其開發與管理是否科學化與生態化,是否達到既能在開發與管理中維護旅遊目的地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又能為旅遊者提供回歸自然的體驗,其關鍵在於不斷提高旅遊管理者的素質。由於森林旅遊固有的特殊性,旅遊管理者除具有常規的旅遊開發和管理能力外,還必須具有很高的環保意識,環境管理技能等。因此,森林旅遊開發首先應對旅遊開發經營人員進行教育,使他們認清當今旅遊發展的趨勢,在旅遊開發與經營中自學運用生態學原理,推出真正的森林旅遊產品,促進森林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對遊客的管理主要是確定合理旅遊容量,可利用步道和游徑調控客流量,對遊客實行空間和時間上的劃區引導,如提高旅遊價格、限制遊客進入量。另一方面,可採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如在旅遊區內設立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基礎設施、增加旅遊商品中的生態產品、制定獎罰措施,使他們在旅遊中自覺遵守旅遊條例規範,提高其生態意識、環境意識,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態旅遊資源。
3.加強環境監測。森林旅遊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想完全杜絕對目的地環境的影響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可採用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和科學的環境監測手段,確定森林旅遊目的地的最佳環境容量,對遊客的數量、行為、交通、住宿、餐飲、廢棄物、娛樂等做出明確的規定,使其對環境資源的破壞減到最小。
四、開展生態旅遊的認證
森林旅遊是生態旅遊的一種形式,要使森林旅遊真正服務於森林旅遊目的地及其周邊社區,國際社會通常的做法是進行生態旅遊認證,我國的森林旅遊剛剛起步,開展的森林旅遊,從實質上講只是以風光旅遊和野生動植物觀賞為主,這些以自然資源為主要訪問對象的遊客們其實對自然資源和環境反而造成了新的壓力,給自然生態保護增加了難度,為了保持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森林旅遊的發展,必須開展生態旅遊的認證,使其成為從高起點引導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使我國旅遊業在激烈的國際旅遊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進行科學的數字規劃
我國森林旅遊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感性規劃。感性規劃的最大特點是缺少獨立的技術手段和獨立的理論基礎,以“借用”、“類推”為主,缺少旅遊發展內在規律的制約和指導,技術含量少,使得旅遊規劃變的人人都可以做,甚至非專業人員比專業人員做得更好,想像力更豐富,旅遊規劃成為編節目、講故事、出點子的規劃。
資源、市場、產品是旅遊發展的三個基本問題,特別是資源和市場的定位直接影響地區旅遊業發展方向,很多規劃在這個問題上缺少有效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方法,以主觀經驗為主,泛泛定位,以個人經驗代替市場研究,以至於規劃缺少可信度、可靠性,其主要是由於研究現狀決定了規劃難以達到量化的水平,只能定性分析,這就導致了森林公園的數量增加,但經濟效益不明顯的現象。
而數字規劃的確是技術含量高的規劃,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規劃,以數據和圖紙為語言,闡述旅遊分析與規劃思想,使規劃具有一種尺度感,數字規劃的基本流程如右圖:
六、加強人才培養
實事求是地講,從2013年起從事森林旅遊和森林公園管理人員,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森林旅遊涉及林業、旅遊、環保、生物、地理、歷史等領域,要建設高品位、高檔次的旅遊產品,關鍵是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素質的提高。一方面,吸收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壯大隊伍,另一方面,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培訓、輪訓,實行高素質的規範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同時,大力開展森林旅遊的宣傳活動,利用多種媒體形式,擴大社會影響,結合科普教育、環境保護、體育鍛鍊等,廣泛宣傳森林旅遊的作用和意義,既爭取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持,又引導人們去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親近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森林旅遊活動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它與人類生活環境質量的惡化、人類環境意識的覺醒、人類“回歸自然”的心態的激活、傳統旅遊形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忽視、旅遊業發展的要求密切相關。人類的工業文明迅速發展在增加人們認識和開發能力的同時,也嚴重扭曲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森林旅遊作為旅遊的一種形式,我們應拋開“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將人類的旅遊活動控制在自然的承載力範圍之內,同時,我國森林旅遊的發展,也正面臨諸多因素限制,只要我們選擇正確,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就一定能迎來森林旅遊健康發展的明天。
阿爾山奧倫布坎旅遊景區,是中國首家森林主題旅遊景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總面積25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8.9平方公里。景區及周邊富集森林、草原、火山、冰雪、溫泉、濕地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