棨

棨,古代用木頭做的一種通行證(棨傳),和古代用木頭做的一種儀仗(棨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棨
  • 拼音:qǐ
  • 部首:木
  • 筆畫數:12
  • 出處:《說文》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名〉
(形聲。從木,啟省聲。本義:古代用木製的一種符信,通過津關的憑證)
1、木製的信符,在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來證明身份。
棨傳:又如:(古代作通行憑證用的一種木製符信);棨信(傳信的符證)
棨,傳信也。——《說文
除關無用棨傳。——《漢書·文帝紀》。注:“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取棨信,閉諸禁門。——《後漢書·竇武傳》
2、古代官吏出行時所用的一種前導的木質儀仗,其形狀如戟。如“棨戟”[flags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建幢棨。——《漢書·韓延壽傳》。注:“有衣之戟也。”
棨戟十。——《漢書·匈奴傳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唐·王勃滕王閣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康禮切《集韻》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啟。《說文》傳信也。《韻會》形如戟,有旛,書之,吏執為信。《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前漢·文帝紀注》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又《玉篇》兵攔也。《前漢·匈奴傳》有衣之戟曰棨。《師古曰》以赤黑繒為之。《崔豹·古今注》棨戟,殳之遺象也。前驅之器,以木為之。後世以赤油韜之,謂之油戟,亦謂之棨戟,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