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箐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雲南普洱市 景東彝族自治縣景福鄉,地處鄉政府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較方便,距縣城97公里。東鄰無量山、古里河,南鄰古里村,西鄰趙其山村、金雞林村,北鄰竹箐村、公平村。轄丫羅村、上下村等13個村民小組。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sup][1][/sup]顯示,2008年該村有農戶293戶,有鄉村人口1305人,其中農業人口1305人,勞動力8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棠梨箐村
  • 面積:8.72平方公里
  • 人口:1305人
  • 海拔:1531米
  • 年平均氣溫:18℃
資源環境,農村經濟,人口衛生,基礎設施,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資源環境

全村國土面積8.72平方公里,海拔 1531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95畝(其中:田681畝,地 1514畝),人均耕地1.69畝,主要種植玉米、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7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77畝,荒山荒地2300畝,其他面積1009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32.6%;畜牧業收入152.2萬元,占總收入的3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1頭,肉牛52頭,肉羊119頭);漁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8%;林業收入44.2萬元,占總收入的11.5%;第二、三產業收入27.5萬元,占總收入的7.2%;工資性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6.5%。農民人均純收入21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0人(占勞動力的21.5%),在省內務工150人,到省外務工30人。

人口衛生

該村2008年底有農戶293戶,共有鄉村人口1305人,其中男性692人,女性619人。其中農業人口1305人,勞動力 837人。該村是漢族、彝族居住地,其中:漢族991人,彝族32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70人,參合率82%;享受低保21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7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9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277戶通自來水,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5.5%)。有29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7%和9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6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2輛,機車5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00畝,有效灌溉率為3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4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3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5.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183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6.30萬元,有固定資產31.4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景東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90人,中學生8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鄉村公路為土路,坍塌嚴重,管護困難; 2、農灌溝坍塌嚴重,無修復資金; 3、引水路程遠,人畜飲水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種植業核桃1610畝、茶葉2300畝、蠶桑950畝;發展養殖業,豬550頭,牛15頭,羊150隻;每年轉移勞動力108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