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豆

棘豆是可可西里常見的植物。可可西里許多植物都呈低矮、墊狀的形態。在廣袤的寬谷、湖盆地區,5種墊狀的點地梅,數種墊狀的鳳毛菊、棘豆、紅景天等構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大面積墊狀植物景觀。墊狀植物的存在對改造原始生態環境,尤其是土壤環境有著良好的作用。生於山坡草地、沙土和河灘上。分布於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棘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豆目
  • :蝶形花科
  • :棘豆屬
植物屬性,中藥屬性,藥材概述,藥材性狀,顯微特徵,化學成分,理化鑑定,中醫傳承,

植物屬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粘性。莖極短。羽狀複葉,長7-15厘米;葉軸密生長柔毛;托葉有密長柔毛和腺體,下半部與葉柄連合;小葉25-45,對生或互生,少有4片輪生,條狀披針形,長5-12毫米,寬l-4毫米,密生腺體和長柔毛。花多數,排成近頭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與葉近等長;花萼筒狀,長約18毫米,有密長柔毛和腺體,萼齒披針形,長約4-5毫米;花冠紫紅色,旗瓣倒披針形,長約25毫米,龍骨瓣有長約2毫米的喙。莢果長2.5-3.5厘米,寬6-8毫米,微彎或鐮刀狀,稍膨脹,有腺體和白色短柔毛。
棘豆

中藥屬性

藥材概述

標準編號:WS3-BC-0100-95本品為豆科植物鐮形棘豆OxytropisfalcataBunge和輪葉棘豆O.chiliophyllaRoyle的乾燥全草。夏末秋初採挖全草,洗淨泥土,除淨雜抽,曬乾。
【性味】 苦,寒;有毒。
棘豆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生肌愈瘡,澀脈止血、通便。用於治療疫癘,中毒病,黃水病,便秘,炭疽;外敷治瘡癤腫痛。
【用法與用量】 配方或外用;0.3~0.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多扭曲,根頭直徑0.5~1cm,外表黑褐色,具粗網紋。葉基生,葉軸長20-30cm;基部托葉與葉柄合生,質薄,密被白色長茸毛;小葉多脫落,較完整者,可見輪生複葉,每輪小葉6-8枚,小葉條狀披針形,邊緣反卷,兩面密被茸毛。總狀花序;花淡紫藍色;萼筒狀,密被茸毛,萼齒條形。偶見莢果,披針狀矩圓形,有尖喙,外有宿存萼,被茸毛。氣微,味淡。

顯微特徵

1.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枯萎表皮細胞為類橢圓形,新鮮藥材表皮為類長方形,排列整齊,外被角質層。皮層較窄,為數列薄壁細胞,細胞間隙明顯,內側有纖維束,排列成斷續的環。維管束為外韌型,大小近相等,斷續排列成環狀,韌皮薄皮細胞較小,形成層不明顯,射線細胞2至多列。木質部稍寬,導管大小不等。髓細胞類圓形,排列疏鬆,中空。
棘豆
2.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均被非腺毛,單細胞組成,有氣孔。柵欄組織有2—3列,細胞柱狀,海綿組織約4列,細胞多類長方形。維管束為5—11個,外韌型,韌皮部細胞較小,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稍寬。
3.粉末:綠黃色。纖維多成束,碎斷,淡黃綠色,壁較厚。葉上、下表皮細胞均呈多角形,垂直壁彎曲,並有不定式氣孔,類圓形或橢圓形,副衛細胞3~5個,上表皮氣孔略小。非腺毛單細胞。莖表皮細胞類長條形,氣孔橢圓形。導管為螺紋和具緣紋孔。花粉粒類球形,具有3個孔溝和球狀兩種,外壁光滑,表面有細小顆粒狀雕紋。

化學成分

經成分預試,多葉棘豆含有酚類、胺基酸、蛋白類、甾體皂苷、還原糖、黃酮類化合物等。

理化鑑定

1.取2g藥材粉末,加20ml甲醇在恆溫水浴鍋上80℃下回流提取2h,濾過,取濾液1ml,加2~3滴濃鹽酸,鎂粉少許,呈淺紅色(檢查黃酮類)。
2.取1濾液2ml,加1%的三氧化鐵2滴,振搖,呈藍黑色(檢查酚類)。
3.取1ml冷水提取液,加入0.2%的茚三酮溶液2~3滴,搖勻,在沸水中加熱5min,冷卻後呈藍紫色(檢查胺基酸、蛋白質類)。
4。藥粉熱水提取液置於帶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分鐘,放置10min,蜂窩狀泡沫沒有顯著消失(檢查皂苷類)。
5.取1ml熱水提取液,加入新配製的鹼性酒石酸銅試劑4~5滴,在沸水浴中加熱5min,呈棕紅色沉澱(檢查糖類)。

中醫傳承

常用製劑
1.清瘟十二味丸處方組成:漏蘆花、麥冬、麝香、黑雲香、多葉棘豆、草烏葉、角茴香、石膏、紅花、牛黃、檀香、五靈脂。
2.清瘟止痛十一味丸處方組成:土木香、苦參、山萘、懸鉤子木、訶子、梔子、川楝子、制草烏、多葉棘豆、石菖蒲、麝香。
3.巴特日七味丸又名七雄丸,出自《經驗方》。處方組成:草烏芽、訶子各25g,多葉棘豆、茜草黑雲香各10g,銀米5g,麝香65g。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散瘀止痢。主治:用於瘟疫熱盛、腦炎、赤白痢疾、目黃音啞、吐瀉轉筋等。鵬一第三鋪民族常用藥物
4.八味狼毒散處方組成:瑞香狼毒、酸模、多葉棘豆、黃精、天冬、菖蒲各15g,薑黃、生草烏各100g,共研細末,備用。
5.筍巴朱吉克處方組成:草烏茸20g,海鹽6g,黑雲香6g,龜肉12g,鵲肉12g,多葉棘豆12g,牛黃12g,丁香12g,海巴爾炭10g,膽礬10g,黃礬10g。製法:以上十一味,牛黃另研,其餘粉碎成細粉,過篩,昆勻,再兌入牛黃研細,混勻,備用。功效:清熱,燥濕,消瘦。主治:用於血熱病及癭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