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區位優越
棗莊高新區位於山東南部,地處京滬兩地的中間點、淮海經濟圈的中心和歐亞大陸的首端位置,是沿海腹地內陸的南北過渡帶、東西地區的結合部。
氣候屬於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年均降水量815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環境怡人。
歷史沿革
始建於1988年12月。
1990年11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棗莊高新區爭創國家高新區工作啟動較早、跨度較長。
2009年,山東省政府134號檔案明確指出:“支持棗莊高新區發展,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升格為國家高新區”。
2010年10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呈報《關於申請將棗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請示》(魯政發〔2010〕97號)。
2011年3月,由科技部、山東省政府、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領導和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棗莊高新區進行評審,認為具備晉升為國家高新區的條件,並形成意見上報發改委、科技部、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
2015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棗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覆》(國函[2015]24號文),同意棗莊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實行現行的國家高新區政策。
這是繼青島、濟南、煙臺、濟寧、威海、淄博、濰坊、臨沂、泰安之後的山東省第10個國家級高新區,也是棗莊市擁有的唯一一個國家級產業園區,棗莊高新區也將借勢迎來發展加速期。
交通運輸
地處南北通衢之地,京滬高鐵、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206國道和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接京津唐,南連蘇滬杭。京滬高速鐵路到北京、上海約需3個小時。
航空也極為便捷,距觀音機場60餘公里,1小時即可到達;到濟南國際機場僅需2小時;距棗莊山亭機場(在建)12公里。
高新區緊靠隴海鐵路,毗鄰日照港、連雲港等天然良港,東接沿海口岸,西貫內陸腹地,形成貫通東西南北、乾支相連、路海空銜接的高效交通網系統。
物產豐富 棗莊礦產資源品種繁多,煤炭、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儲量大、品質優,是全國著名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建材基地。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良好,擁有機械、食品、化工、紡織、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優勢行業,可為新產品的開發生產提供有效配套。電力充足,電網可靠,具有充分的供電保障。
水源充裕,京杭大運河、南水北調工程穿境而過,緊鄰微山湖,地下水源多、儲量大,是北方的富水區之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區內擁有棗莊學院(新城校區)、棗莊職業學院、棗莊技師學院、棗莊技術學院等大中專院校5所,有可塑性極強的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1萬餘人。
棗莊每年有大中專、技校畢業生6000人,周邊地區人口愈六千萬,可滿足入區各類企業對人才及勞動力的需求。棗莊建有人才、勞動市場,企業可自主選擇技術人才和勞動力,享有用人自主權,勞動力成本較低。
發展優勢
棗莊高新區:精心打造兩鎮一谷一中心;兩鎮一谷一中心,分別是網際網路小鎮、智慧型製造小鎮、魯南電商谷與魯南大數據中心。環境清幽、景色優美的網際網路小鎮一期投資10億元,占地400多畝,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
網際網路小鎮目前已註冊公司145家,中移鐵通棗莊分公司、繁星科技等36家入駐經營。截至2016年12月底,營業額已突破7000萬元,納稅500萬元。
智慧型製造小鎮則依託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棗莊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吸引進駐高科技企業,以科技孵化、高端裝備製造為產業主打方向。截至目前,智慧型製造小鎮已先後培育15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投資20億元的魯南大數據中心,建設標準和機櫃容量均居全省首位,是順應“網際網路+”和“智慧城市”雙創需要建立的重大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它的建設,使棗莊與濟南、青島並列為省內三個一級主幹節點城市。
設施完善
立足於建設現代化生態型科技工業區目標,全面實施道路、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信、數位電視等基礎設施,全區實現了“七通一平”。
金融服務環境優越,生活娛樂設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良好,努力打造最適宜現代人居住、最適宜現代人投資的創業寶地。
高效服務
棗莊高新區是獨立的管理轄區,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已發布省級高新區管理條例,棗莊市委、市政府賦予市級管理許可權。高新區按照“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設定職能機構,擁有各類項目審批、規劃定點、工商稅務登記等許可權,能及時辦理各類項目審批手續。
機關人員牢固樹立開拓創新意識和服務第一意識,“一切圍繞發展轉,一切為了項目乾”。
投資者是上帝,引資者是功臣,高新區鄭重承諾:你發展我鋪路,你賺錢我保護,你投資我服務,確保投資者安心、舒心、放心。
高新區對外來投資項目實行從諮詢考察、項目簽約、批准設立直至建設運營的全方位、一條龍服務,對入區企業實行封閉管理,不干涉企業內部事務,企業擁有高度自主權。